|
今天想正兒八經(jīng)、心平氣和地談這個話題,外行不要心存偏見,同行也不必怨氣沖天,拒絕任何偏激的言論和觀點。 先談?wù)勎易约骸?/p> 當老師二十余年了,回鄉(xiāng)下老家的次數(shù)卻不多。有事必回時,也是來去匆匆。工作忙是借口,窮困潦倒、羞見故人才是真相。 最怕被人問及工資。好奇或是關(guān)心,在我聽來,都有譏刺的意思。 知道這是病態(tài)心理,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只因,少年時代鄉(xiāng)鄰眼中最有出息的我,如今卻過得如此不堪,心理落差太大,始終不能釋懷。 這樣,就觸及了本文所提到的問題:老師月收入多少,才能夠體面而有尊嚴地活著? 其實,體面和尊嚴,都是主觀抽象的東西,很難準確量化。不過,社會分層的標準以收入為依據(jù),而是否體面有尊嚴,又取決于你所處的社會階層。因此,用具體的月收入來衡量,基本不失偏頗。 我所理解的體面和有尊嚴的生活,應(yīng)該是有自己的房子,可以輕松養(yǎng)活一家三口,并能盡到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wù)。 如果非要橫向找個參照物的話,公務(wù)員們最合適不過——誰讓你天天宣傳不低于他們,卻總做不到呢?老師們怨天怨地也是有理由的! 這些話可能會令有些人不爽,又準備開噴:老師工作輕松工資也不低,比農(nóng)民和工人強多了;不滿意你辭職呀! 雖然如今新招的老師不咋地,可九十年代前的老師都是精英哪,豈能和農(nóng)民工人相提并論? 前不久寫了篇文章,列舉了社會上各種攻擊老師的言論,有一位讀者竟在文章下面打賞了99元錢。這是今日頭條打賞的上限,也是我在頭條寫作以來得到的最高獎賞,感動得一塌糊涂。這位讀者的用戶名叫“老師至少一萬元”。 相信這位讀者朋友也是我的同行,對于教師待遇,與我有著相近的認知與訴求——甚至,比我更強烈,更深刻!不然,他的用戶名為何叫“老師至少一萬元”呢? 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老師內(nèi)心認可的理想工資標準,應(yīng)該都在月收入一萬元左右。 由此看來,教師月收入如果達到一萬元,應(yīng)該就能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 當然,這個數(shù)字對于大城市或發(fā)達地區(qū)的老師們來說并不高,但放眼全國范圍,應(yīng)該有普遍意義。 前面提到工人和農(nóng)民,那么,不妨也和他們做個橫向比較。 月入一萬元,相當于日薪330元左右,低于熟練建筑工,高于車間流水線工人,與裝修工人接近?,F(xiàn)在真正意義上的農(nóng)民很少,所以不好比較。 這個標準,只能算社會中等收入。老師有這樣的理想和追求,不算過分吧? 你說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