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的、黑的、透明的……其實都是一種東西,嗎? 答案可謂千差萬別。四川重慶的同學說這叫冰粉,兩廣地區(qū)的人民說這是涼粉,在臺灣這種東西叫「愛玉冰」,而在云南人們叫它「木瓜水」。而這些千奇百怪的稱呼,指的都是同一種東西嗎?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區(qū)別? 為了搞清楚上面的問題,我們參考了各種資料,最后從淘寶網(wǎng)購了八種制作涼粉 / 冰粉的原料,并且全部做了出來。這可能是冰粉 / 涼粉史上最全面的測評
我們選取的這幾種原料分別是:假酸漿籽、薜荔籽、石花菜、寒天粉、白涼粉粉、黑涼粉粉、仙草干和龜苓膏粉。 先說結論 一張表讓你看懂
標 接下來就詳細介紹一下制作涼粉 / 冰粉的原料吧! 假酸漿籽 假酸漿是一種草本植物,在我國南北都有分布,田野荒地中尤為常見。它的果實像倒掛的小燈籠一樣,也有點像綠色沒成熟的菇蔦果。成熟后燈籠會變成褐色,就可以采集種子了。與薜荔類似,假酸漿的種子在泡水后可以釋放出果膠,形成膠凍。
由假酸漿制成的有涼粉、冰粉、木瓜水、石涼粉等等。淘寶有很多出售假酸漿籽的店鋪。 成品圖
質感: 很軟,幾乎無法保持形狀,倒出后就趴下了。放置 24 小時后容易化水變得很難舀。淺黃色。 吃起來的感受: 有點太軟,吃起來略有點酸味。 薜荔籽 薜荔是桑科榕屬的灌木,喜歡溫暖潮濕的氣候,因此主要在我國南部、臺灣等地有分布。它的果實是綠色的有點像青皮核桃,切開果肉會流出白色的液體,摸起來很粘手,這里面就有天然果膠。 不過新鮮薜荔果在淘寶上并不常見(我是在一家中藥材鋪里買到的),現(xiàn)在大部分是用它的干燥后的種子來做冰粉,既輕便又耐運輸。
薜荔有很多別名比如木蓮、木瓜藤、木饅頭、愛玉子、壁石虎等。由它制成的冰粉在各地也有不同叫法:赤花籽、木蓮豆腐、薜荔凍、愛玉冰、文頭雪等等。 薜荔籽和假酸漿籽制作冰粉的方法是差不多的,都是用布袋包裹種子,在水中輕輕揉搓,釋放出果膠后加入石灰水(薜荔籽甚至可以不加)即可凝固。石灰水或自來水中的鈣離子可以幫助果膠分子排列緊密,從液體變?yōu)楣腆w。
猛一看會容易把薜荔籽和假酸漿籽弄混,但放大看就知道區(qū)別了:假酸漿籽是扁圓的褐色顆粒,而薜荔籽是帶著白色小尾巴的長條形。 成品圖
質感: 較軟,倒出后會「變矮」一些,但還能保持花紋,比較脆弱,碰撞后容易裂成幾塊。底部會有非常細小的灰色顆粒沉淀。淺黃色。 吃起來的感受: 最好吃!就是這個味兒!不解釋! 石花菜 石花菜是一種類似海藻的植物,本體是紫紅色、像頭發(fā)一樣的細絲,一團一團的生長。能買到的是曬干后的石花菜,顏色變成了白色。由于是海草,所以只在海邊才有咯。
與上面兩種植物不同,石花菜不是用種子,而是全株都可以提取,主要凝固成分也不是果膠而是海藻多糖。石花菜收集后需反復浸泡洗去腥味、曬干(也是為了去除腥味),變成白色后在熱水中煮制,即可凝固。 用石花菜做成的膠凍,在浙江叫洋菜糕,在香港叫大菜糕,在臺灣叫石花凍,在泉州叫石花膏。跟涼粉 / 冰粉略有區(qū)別的是,一般在制作中會加入水果或者糖,吃的時候就不用另外加糖了。不過在我們的實驗中,還是把它做成了無味的,方便與前兩種做對比。 (ps:青島同學說石花菜做的冰粉是要拌醬油醋吃的,加糖的是異端?。?/span> 成品圖
質感: 很硬,用手彈都彈不動,顏色是淡黃色。 吃起來的感受: 太硬了像果凍,咬一下就碎掉了。有淡淡的海腥味兒。 寒天粉 上面說到石花菜在青島的咸味吃法,其實在一海之隔的日本,他們也會收集石花菜做凝凍。日本人會把新鮮石花菜做的凝凍切成條狀,像涼面一樣加佐料吃,喚作「心太」。而曬干后的石花菜做成的甜品在日本叫「寒天」,是一種傳統(tǒng)的夏日小吃?,F(xiàn)在為了制作方便,通常使用的是制成粉末狀的半成品,也就是寒天粉。
在本次研究中,寒天粉是最貴的原料了……淘寶代購 20 g 需 38 元,大約能做 2 kg 的成品,而國產(chǎn)的各類半成品粉都是兩三塊錢一盒可以做 1.2 kg。 成品圖
質感: 很硬,比上面的稍微軟一點點,有點半透明的白色。 吃起來的感受: 有點硬,也有點脆。 白涼粉粉 這是一種號稱高效方便的制品,里面就是一袋粉末,用水化開后煮沸放涼就可以凝固。由于價格太過低廉讓我對它的成分產(chǎn)生了懷疑——包裝上寫的是復配增稠穩(wěn)定劑,具體是啥沒有說。唔…… 成品圖
質感: 軟硬適中,可以直接倒出,摸起來有彈性。幾乎沒有顏色,完全透明。 吃起來的感受: 吃起來有一點點甜(因為配料里面有葡萄糖),軟硬合適。 黑涼粉粉 既然有白涼粉就有對應的黑涼粉,也是一樣的粉末半成品,不過配料表上寫的是仙草和優(yōu)質淀粉,唔…… 成品圖
質感: 軟硬適中,摸起來很有彈性的樣子。黑色不透明。 吃起來的感受: 吃起來有點黏黏的感覺,有一點藥味。 仙草干 說起仙草就想到燒仙草和仙草凍,它們都是由一種叫「仙草」的植物做的。仙草是唇形科植物,跟薄荷是親戚,不過沒有薄荷味。仙草中也含有一定的膠質,不過含量沒有那么高,所以都會再加入地瓜粉或米粉芋粉來幫助凝固。 福建、廣東地區(qū)會叫黑涼粉,臺灣地區(qū)叫仙草凍。如果是熱熱的沒凍上的狀態(tài),就叫「燒仙草」。有人堅持認為黑涼粉與仙草凍是兩種東西,但至少他們的主要原料都是仙草~ 成品圖
質感: 軟硬適中,很有彈性。 吃起來的感受: 最好吃!是小時候媽媽煮的味道,有植物的草苦味。 龜苓膏粉 我本來以為仙草凍和龜苓膏是同一種東西,后來發(fā)現(xiàn)并不是……龜苓膏的主要原料是龜板和土茯苓,靠龜板(烏龜?shù)母辜祝?/span>熬出的膠質來凝固,有中藥味,比較苦。 以前制作龜苓膏用的是金錢龜?shù)母拱?/strong>,但現(xiàn)在金錢龜已經(jīng)是瀕危保護動物了,所以賣的龜苓膏要么用土龜要么干脆不加龜了(暈)。由于龜板太昂貴,我們也不想不小心買到瀕危動物,所以這次沒有購買龜板,僅買了龜苓膏粉。 成品圖
質感: 跟 6 號看起來摸起來都一模一樣…… 吃起來的感受: 跟 6 類似,多了點苦味。 最好吃獎 薜荔籽與仙草干做得最好吃! 最簡便獎 薜荔籽與假酸漿籽制作時 都不需要開火,吹著空調就做好了。 最便宜獎 半成品白涼粉粉。 (估計外面賣的很多都是用 這種粉沖出來的。但其實家庭制作 的話成本差別都不是特別大。) 最有顏值獎 白涼粉粉,幾乎完全透明,且軟硬合適, 適合做「水信玄餅」等通透又成型的甜品。 最麻煩「獎」 仙草干做的仙草凍需要熬煮兩次,最為辛苦。 (但誰叫它好吃呢)
用料: 薜荔籽 50 g(裝在細密的布袋子里)、 涼白開(或者買的礦泉水也可以,不能是純凈水)1.5 kg 做法: 用手輕輕揉搓布袋 6 分鐘,將種子里的膠質溶解到水中即可。
手法要輕柔而有力,像貓在踩奶一樣……最后扔掉布袋,等待一到兩小時就會凝固。
用料: 仙草干 100 g、食用堿 5 g、水 3 kg 1 )一起煮開,小火熬煮一小時,不時翻動仙草干,讓葉子煮得更均勻;
2 )一小時后關火,過濾出液體。舀出一小碗仙草汁,將剩下的仙草汁倒入鍋中繼續(xù)煮開; 3 )在小碗仙草汁中加入 100 g 芋粉(紅薯淀粉、木薯粉也可以),將粉都化開后,倒入鍋中的仙草汁里,一邊小火加熱一邊不停攪拌,直到煮開后,液體變稠(可以在刮刀上掛住薄薄一層的程度),冷卻過夜即可凝固。
做好的涼粉 / 冰粉可以加紅糖汁,可以撒芝麻、花生碎、山楂片等,也可以拌玫瑰醬。
▲ 加了紅糖水的薜荔籽冰粉 馬達提供了一個他小時候的吃法:加紅糖汁后再加兩到三滴白醋,滋味很銷魂~
▲ 加了煉乳的仙草干冰粉 仙草凍可以切成塊直接澆煉乳,也可以澆蜂蜜,如果有椰漿或者椰子粉可以試試,椰子粉與煉乳的組合是辦公室小伙伴的最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