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要說哪位先知在當代企業(yè)家人群中獲得了最多的粉絲,恐怕要數(shù)王陽明和曾國藩二人。
王陽明天資極高,可以說是百年難遇的奇才,他不過是一介書生,卻能帶兵平叛,被稱為儒家最后一位圣人;曾國藩資質平平,甚至被說古今第一“笨人”,但他力挽狂瀾剿滅太平天國,在夾縫中闖出一片天。
有一種說法,中國歷史上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標準的只有兩個半人:孔子、王陽明,而曾國藩只能算半個。 確實,王陽明開創(chuàng)心學,知行合一,極富人格魅力,若他活在今天,在商界恐怕是喬布斯般人物;而曾國藩一方面擅長識人用人,運用一眾人才來完成一己大業(yè),另一方面提倡“無為而治”,若他活在今天,就相當于任正非式企業(yè)家。
所以,現(xiàn)代企業(yè)家紛紛膜拜這兩位先人不無道理,因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企業(yè)家既要有王陽明的開創(chuàng)精神,還得有曾國藩的識人本事。
那么,王陽明和曾國藩最大的不同在何處?兩人的思想,帶給我們和企業(yè)家最大的啟發(fā)是什么?來聽聽大頭的分析。 張宏杰 作家、學者 百家講壇主講人 著有《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等
王陽明是絕頂聰明之人 曾國藩基礎一般卻獲成功尤具借鑒意義
人們習慣稱明清兩代有兩位圣賢,一位叫王陽明,一位叫曾國藩。兩個人又都是活生生的,摸得著的真實的圣人,留下了大量的人生細節(jié),和孔孟周公等不同。不過這兩個人反差很大。
王守仁,是明代“心學”的代表人物,生長于官宦之家,父親是狀元,所以自小家教極好,見解不凡。王陽明是絕頂聰明之人,各方面天份極高,做什么成什么。他年輕時想做俠客,學習武功,武功特別高強,騎馬射箭樣樣精通。后來他又想學道,白日飛升,當神仙,跑到山里去當?shù)朗?,結果不久就有了神通,能未卜先知。
有一天,他坐在山洞里,預感到有四個朋友來拜訪他。于是派他弟子分別到四條路上去迎,告訴他們會來一個穿什么樣衣服的人,結果這些弟子都迎到了。所以王陽明身上有很多神奇的地方。
曾國藩出生于普通農(nóng)民家庭,又是個非常笨的人,天資很低。過去科舉考試,第一步是考秀才,曾國藩考了七次,從十四歲考到二十三歲,整整九年,就好比今天誰考大學,復讀了六次。
他的老朋友左宗棠就經(jīng)常批評曾國藩,說他太笨,太欠才略,用兵過于鈍滯。他的學生李鴻章當面指責曾國藩,說他辦事太懦緩。并且他性格中有很多短板,青年時代性格浮躁、脾氣暴躁、修養(yǎng)不好、自我管理能力差、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還經(jīng)常和人打架,發(fā)生沖突。
因此按理說,曾國藩這樣一個基礎很差的人,不會成大事,但他后來卻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所以我認為,我們更應該學習曾國藩。他那么笨的一個人,能做到這么成功,我們當然也能行,曾國藩對我們今天尤其有借鑒意義。
就繼承關系來講,曾國藩對王陽明的心學評價并不太高。他說:“陽明精于性理,而其不刊者實在告示、條約諸篇?!?/strong>經(jīng)世致用是曾氏治學的基本傾向。
宮玉振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教授
王曾二人的三不朽境界 是企業(yè)家群體所普遍向往的
如今流行“國學熱”,而王陽明和曾國藩便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兩位代表性人物,都達到了三不朽境界: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中國人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齊治平的起點,這兩人都有著非常高的品德修養(yǎng);
立功:王陽明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曾國藩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兩人均為書生,成就如此偉業(yè)實屬不易;
立言:王陽明是心學集大成者,曾國藩為理學大師,并且兩人關注的不單是書齋中的思想,而是經(jīng)世致用,能解決現(xiàn)實的問題。
立德立功立言,是人人所向往的最高境界,企業(yè)家尤其向往之。因為他們所追求的較高境界是:以自我修養(yǎng)為前提去領導一家企業(yè)前進,擁有為企業(yè)為社會做貢獻的意愿,同時還渴望總結出屬于自己的商道甚至是商業(yè)哲學。
所不同的是,王陽明屬天才角色,而曾國藩年輕時則相當路人,但最終二人都達到了圣賢的境界。
可以理解為,王陽明是自上而下,而曾國藩是自下而上,但兩人殊途同歸。企業(yè)家學這兩位圣人,區(qū)別就在于,就如你要爬珠穆朗瑪峰,是選擇從北坡上還是從南坡上的問題。這就要根據(jù)自己的體力和底蘊來尋找屬于自己的發(fā)展道路。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極其聰明,學王陽明尤其好,能讓人悟到許多道理,從根本上解決很多問題。但如果是普通人,建議從曾國藩開始學起,因為他走過的路就是普通人提升自己的路。
霧滿攔江 霧滿攔江品牌創(chuàng)始人
企業(yè)家學習王陽明、曾國藩 為的是通達人性
王陽明和曾國藩兩人能在當下社會流行,并非無緣無故。因為現(xiàn)在不比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企業(yè)都已完成原始積累,不再是單純比拼術層面的東西了,而是要上升到道,上升到高維,去跟對手博弈。
隨著企業(yè)粗放管理的草莽時代已經(jīng)過去,精細化分工的匠人時代來臨,企業(yè)家需要學習,需要更多的能量來補充和提升自己,這是一種積極、向上、學習的心態(tài)。
而當企業(yè)家有這種需求時,就會去學習中國最古老的智慧。其中,事功這層面最成功、經(jīng)歷最可以驗證理論的,就是王陽明和曾國藩兩個。當然孔子也很成功,只是大家對他不是那么了解。
王陽明、曾國藩,還有孔子、蘇格拉底,他們的思想其實沒有差別,因為最高智慧相聚在頂峰。所謂最高智慧,就是我們所說的終極智慧,終極智慧在我們?nèi)祟惿鐣镒钪苯拥木褪欠从吃谌诵灾校?/strong>比如你做事是順著或逆著人性來做,逆著人性做事會異常艱難,但順著人性就會容易很多。
王陽明、曾國藩兩人便是典型的順著人性做事,而且他們都能把事情做得非常明白、非常妥帖到位。
而反觀當下的企業(yè)家,因為對人性的不了解讓他們感到焦慮,焦慮分兩塊,外部包括客戶、資本、戰(zhàn)略、市場,內(nèi)部包括團隊、合伙人、員工。那么,學習王陽明、曾國藩為的就是通達人性,讓他們做事情無往不利,遇順境做好準備,臨逆境時也能夠平靜淡然地度過。
傾心研究30年 將曾國藩用人智慧熔鑄于此 吳曉波頻道獨家上線 |
|
|
來自: 投資博弈論 > 《財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