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孩子上小學基本上是不擇校,說是“不擇?!笔且驗榧揖徒袃伤W對口,不必交錢。“基本”是因為二選一,也算小擇了一下。 當時確定小學的依據就是到學校去咨詢了一下,a學校招2個班,b學校招4個班。我們考慮招4個班的小學比招2個班的小學不容易垮掉,于是選擇了b小學。最后結果正如我們所料,a小學幾年以后就被合并了,不知所終了。 關于環(huán)境:我們選中的小學,由于不是知名小學,反正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這里有誰談論,剛才看到聞風老師推薦的“西城區(qū)最值得選擇的17所小學、最有發(fā)展?jié)摿Φ?所小學排序及其他”就沒有啊,嘿嘿,有點傷自尊哈。只是離家很近,下雨不必打傘就能跑回家了。 關于生源:由于學校太平常,生源著實堪憂,最后同班同學都陸陸續(xù)續(xù)到別的學校去了,班里越來越多的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確實有些人既有吃苦耐勞的優(yōu)點,也有不拘小節(jié)的問題,家長會遲到還穿著拖鞋,醉酒來開會時與班主任發(fā)生沖突,摔椅子。不過我的孩子與他們的孩子相處融洽,經常帶他們到我家來玩,我和孩子都覺得那些孩子敢做敢當,不怕困難,大大方方。那些孩子小升初后大都回到各自省份,至今孩子們還是通信頻繁。 關于學習:我在最初三年,沒有覺得有什么特別,直到同事的孩子上了名小學,我才知道差別在哪里。首先,我孩子小學前三年沒有英語課本及英語考試,只是每周有兩節(jié)活動課,說幾句英語玩玩,這對幼兒園沒學過英語我的孩子是件大好事,完全不存在跟不上的問題,至今沒有失去對英語的興趣;其次,沒有口算卡,說白了就是沒有口算,孩子該上四年級時我才聽說還有口算這一說,現(xiàn)補孩子已經不愿意,最后不了了之了,后遺癥是計算不過關,簡單算術還要列豎式,童子功真不是蓋的;再次,沒有聽寫生字,默寫課文,就是大家講,班里學生被訓練的沒有壓力,到哪兒都能侃侃而談,只是提筆忘字的毛病留下了。 關于老師:我覺得孩子的老師都非常出色,好學校也有不足,一般學校也有優(yōu)秀的師資,我孩子的老師雖然換了很多(幾乎每年換班主任),但是都對培養(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積極熱情參與社會活動還有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狠下功夫,這使孩子始終保持著對學習的興趣。不過也有不足,小學六年幾乎沒有什么回家的作業(yè),上了初中以后,孩子驚訝地說“怎么還有作業(yè)?” 如今我的孩子正面臨中考,成績并不理想,但是她沒有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這是值得稱道的,也是小學老師留給孩子的,我很感激。至于擇校,我認為還是以孩子的發(fā)展為重,這次中考我們說服孩子放下虛榮心,報了擇校,如果水平接近,就是分數(shù)差一點兒,交三萬就能上優(yōu)質校,家長義不容辭,當然如果不行,那也無法。家長盡力就是了,正所謂“盡人力聽天命”。 縱觀孩子九年來的求學生涯,我家基本上是“小學不擇高中擇”,回顧一下各有利弊,準確地說是利弊共存,能擇還是擇,當然最好是都不擇,但是那是理想境界,教育資源如此不均衡,家長愛孩子之心如此之迫切,估計短期內無法實現(xiàn)四海之內皆一致,擇校只好在此樹欲靜而風不止吧,要想在如此復雜的擇校風浪中讓我們一艘小船保持不動實在有些勉為其難。 最后想說幾句: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不擇校的家長,在孩子的最初入學后全面了解一下學校教學安排,發(fā)現(xiàn)不足及時彌補,別象我似,尤其是數(shù)學口算、英語單詞和語文生字等基本功上自己輔導多上心了,沒有作業(yè)每天習慣性的聽寫、口算一下下是有益的,這也是作為過來人的教訓。 西城的名校不少,但是一般校也不一定比豐臺強,我孩子的學校小升初考取所謂那幾所的不到十人,所有考到示范校的可能有10、20%。所以擇還是不擇影響還是很大的。 不過很多朋友的孩子在名校,在名校老師對學也要求很高,我朋友說孩子學習不好,一問孩子考試得了98,居然排倒數(shù),可見整體水平很好。但是名校也有不負責的老師,有的老師脾氣很大,孩子有時心靈受傷,家長立刻給老師送禮,孩子說“班里誰誰送了什么,您趕緊給我把班主任搞定”,有家長送顯示屏的,主科老師都送,那么大拿進學校居然沒事兒,怪異。 但是,而一般校也有好老師,但是更加低調(當然是因為沒有高調的資本),對養(yǎng)成教育更重視,熱愛集體,積極努力的孩子受到追捧,好習慣使孩子終生受益啊。只是一般校留不住教師,所以流動性很大,不過孩子的適應能力得到鍛煉。 總之仔細一想,還是各有利弊啊。主要看看孩子的情況,還是那句話,有條件擇就擇,不愿意擇就要關注,我們選擇放養(yǎng)與圈養(yǎng)之間的家養(yǎng),目前孩子積極努力向上,結果雖然時時波動,但是從來不失信心。就像黃河九曲十八彎,截取其中一段,可能有起有落,向南向北,但是縱觀全局,浩浩蕩蕩奔向大海的。我們的孩子會遇到各種坎坷,我們不能代替孩子經受,但是關注孩子,關鍵時候拉孩子一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