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療高脂血癥的特效穴位:神闕穴、脾俞穴、足三里穴、懸鐘穴、豐隆穴、三陰交穴、命門穴、地機穴
神闕穴

神闕穴的位置:神闕穴位于肚臍的正中。
施灸方法:此穴位需兩人配合施灸。宜采用溫和灸的方法。施灸時,被施灸者取坐位,施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穴位,在距皮膚1.5~3厘米處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10~20分鐘,灸至皮膚產(chǎn)生紅暈為止。
功效:平和陰陽,調(diào)理氣血,疏調(diào)氣血。
脾俞穴

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約2橫指寬)處,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此穴需兩人配合施灸。宜采用溫和灸的方法。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鐘。
功效:溫陽培陽,益氣補腎。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的位置: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4橫指寬)、脛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可將同側(cè)手掌心正對膝蓋骨中心,五指微張自然下扶,無名指指尖所觸的凹陷處就是足三里。
施灸方法:溫和灸。施灸時,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3~5分鐘。
功效:強壯和保健機體,改善機體對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增強免疫能力。
懸鐘穴

懸鐘穴的位置:懸鐘穴位于外踝尖上3寸(4橫指寬),腓骨前緣處,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溫和灸。取坐位,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5~10分鐘,灸至皮膚產(chǎn)生紅暈為止。
功效:調(diào)和氣血。
豐隆穴

豐隆穴的位置:豐隆穴位于腳部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2橫指寬處,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取外踝尖到膝中的中點,然后再沿脛骨外緣取2橫指寬處就是豐隆穴。
施灸方法:溫和灸。取坐位,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準施灸部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5~10分鐘,灸至皮膚產(chǎn)生紅暈為止。
功效:和胃氣,化痰濕,清神志。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的位置:三陰交位于小腿內(nèi)側(cè),內(nèi)踝尖直上3寸(4橫指寬)、脛骨內(nèi)側(cè)緣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溫和灸。取坐位,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施灸,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5~10分鐘。
功效:健脾胃,益肝腎。
命門穴

命門穴的位置:命門穴位于腰部,在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即肚臍的正后方。
施灸方法:回旋灸。被施灸者俯臥,施灸者取坐位,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周灸1~2次,每次灸10~15分鐘。
功效:滋陰降火,接續(xù)督脈氣血。
地機穴

地機穴的位置:地機穴在小腿內(nèi)側(cè),內(nèi)踝尖與陰陵泉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左右腿各有一穴。取穴時,從膝后橫紋內(nèi)側(cè)盡頭向下約6橫指寬處,就是地機穴。
施灸方法:溫和灸。手執(zhí)點燃的艾條,對準穴位,距皮膚1.5~3厘米,以感到施灸處溫熱、舒適為度。
施灸時間: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鐘。
功效:調(diào)氣血,疏通經(jīng)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