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耷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個山驢、人屋、良月、道朗等。江西南昌人,為明朝皇族江寧獻王朱權的后裔,是第九世孫。明亡后,遭國毀家亡之難,心情悲憤,便裝啞扮傻,在門上貼個大啞字,不與人語。23歲削發(fā)為僧,取法名傳綮。由于長期積憂抑郁,遂患顛狂之疾,顛態(tài)百出。清代著名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八大山人是他名號之一。 八大長于水墨寫意,這是宋元以來興起的一種畫法。發(fā)展到明清時代,出現了許多文人水墨畫寫意大師,八大為其劃時代的人物。 在水墨寫意畫中,又有專擅山水和專擅花鳥之別,八大則兩者兼而善之。他的山水畫,近師董其昌,遠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黃公望、倪瓚諸家。例如康熙四十一年所作《書畫冊》(上海博物館藏)共畫了六幅山水小品,就可以看出深受董其昌的影響,其遠筆的圓潤則有著董、巨和黃公望的遺蹤,墨法參照了米氏云山,而某些樹石的組合形式,顯然取自倪瓚。但是,我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時,卻又強烈地感覺到朱耷的個性,上述那些古人的法則,不過是他隨手拈來為自己服務的。那些山、石、樹、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筆草草,看似漫不經心,隨手拾掇,而干濕濃淡、疏密虛實、遠近高低,筆筆無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這種無法而法的境界,是情感與技巧的高度結合,使藝術創(chuàng)作進入到一個自由王國。 八大山人畫風豪邁沉郁,筆墨簡樸雄渾,以其簡約、概括、夸張、變形的水墨大寫意,達到了后人難以企及的藝術高度。八大山人早期的筆墨,主要繼承沈周、陳淳、徐渭的水墨傳統(tǒng)。畫風也比較規(guī)矩嚴整,且收斂有度。中期,八大漸漸轉變自己原有的畫風而向徐渭的風格靠攏。徐渭繪畫用筆變化多端:線條的粗細、筆力的輕重,速度的快慢等方面都出手不凡,筆隨墨走、墨由筆生;基于徐渭的風格特點,加上自己的領悟和消化,八大山人的繪畫風格在很大程度上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畫作中尚有沈周、陳淳的東西,但極大部分都來自于徐渭。構圖驚險、筆法狂草、情思涌動、筆墨酣暢、氣勢豪邁等特點,都屬徐渭法度優(yōu)游這一派別。60歲后,是其繪畫藝術較為成熟的階段,并以“八大山人”署款者為代表。八大山人后期的創(chuàng)作,隨著世俗干擾的徹底排除,長期壓抑的心靈得到放松,因此原先繪畫中狂怪、生硬的氣勢有了收斂,筆墨意韻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八大山人根據自己對大寫意筆墨的理解,在徐渭的基礎上,又加入了大量的藝術元素,呈現出凝重、洗練、雄渾、靜謐、含蓄、朗潤等新風格,同時更為完善地控制了水墨滲透效果,既淋漓瀟灑,又渾圓厚樸,使徐渭的大寫意畫風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