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相國(guó)世家第二十四 ![]() ![]() ![]() 曹相國(guó)世家 【原文】平陽(yáng)侯#1#曹參者,沛人也#2#。秦時(shí)為沛獄掾(1),而蕭何為主吏,居縣為豪吏矣。 高祖為沛公而初起也,參以中涓從#3#。將擊胡陵、方與#4#,攻秦監(jiān)公軍#5#,大破之。東下薛,擊泗水守軍薛郭西。複攻胡陵,取之。徙守方與。方與反為魏,擊之#6#。豐反為魏#7#,攻之。賜爵七大伕。擊秦司馬{屍二}#8#軍碭東,破之,取碭、狐父#9#、祁善置#10#。又攻下邑以西,至虞#11#,擊章邯車騎。攻爰慼#12#及亢父#13#,先登。遷為五大伕。北救阿#14#,擊章邯軍,陷陳,追至濮陽(yáng)。攻定陶,取臨濟(jì)#15#。南救雍丘,擊李由軍,破之,殺李由,虜秦侯一人。秦將章邯破殺項(xiàng)梁也,沛公與項(xiàng)羽引而東。楚懷王以沛公為碭郡長(zhǎng),將碭郡兵。於是乃封參為執(zhí)帛#16#,號(hào)曰建成君#17#。遷為慼公#18#,屬碭郡。 其後從攻東郡尉軍,破之成武南#19#。擊王離軍成陽(yáng)南#20#,複攻之杠裏,大破之。追北,西至開封,擊趙賁#21#軍,破之,圍趙賁開封城中。西擊秦將楊熊軍於曲遇#22#,破之,虜秦司馬及禦史各一人。遷為執(zhí)珪#23#。從攻陽(yáng)武#24#,下轘轅(2)、緱氏#25#(3),絕河津#26#,還擊趙賁軍屍北,破之#27#。從南攻犨,與南陽(yáng)守齮戰(zhàn)陽(yáng)城郭東#28#,陷陳#29#,取宛,虜齮,盡定南陽(yáng)郡。從西攻武關(guān)、嶢關(guān)#30#(4),取之。前攻秦軍藍(lán)田南#31#,又夜擊其北,秦軍大破,遂至鹹陽(yáng),滅秦。 【注】(1)獄掾﹤yuàn﹥:掌管刑獄的官員。(2)轘﹤huàn﹥轅:地名,在今河南。轘:車裂,用車子向四方奔馳而將所系人體撕裂,用作中國(guó)古代車裂人的一種刑罰。(3)緱﹤gōu﹥氏:山名,緱氏山,在河南省偃師縣。(4)峣﹤yáo﹥關(guān):關(guān)名,位于今陜西藍(lán)田東南部。峣:本義,山險(xiǎn)高,高的樣子。 【三家注】 #1#【正義】晉州城即平陽(yáng)故城也。 #2#【集解】張華曰:“曹參字敬伯?!?/div> 【索隱】《地理志》平陽(yáng)縣屬河?xùn)|。又按《春秋緯》及《博物志》,并云參字敬伯。 【正義】按:沛,今徐州縣也。 #3#【集解】《漢書音義》曰:“中涓如中謁者。” 【索隱】涓音古玄反。 #4#【索隱】《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yáng)郡。 【正義】胡陵,縣名,在方與之南。方音房,與音預(yù),兗州縣也。 #5#【集解】《漢書音義》曰:“監(jiān),御史監(jiān)郡者;公,名。秦一郡置守、尉、監(jiān)三人。” 【索隱】按注,公者監(jiān)之名,然《本紀(jì)》泗川監(jiān)名平,則平是名,公為相尊之稱也。 #6#【正義】曹參擊方與。 #7#【索隱】時(shí)雍齒守豐,為魏反沛公。 #8#【正義】音夷。 #9#【集解】徐廣曰:“伍被曰吳濞敗于狐父’。” 【索隱】《地理志》碭屬梁國(guó)。狐父,地名,在梁碭之間。徐氏引伍被云“吳濞敗于狐父”,是吳與梁相拒而敗處。 【正義】《括地志》云:“狐父亭在宋州碭山縣東南三十里。” #10#【集解】文穎曰:“善置,置名也?!睍x灼曰:“祁音坻。孫檢曰‘漢謂驛曰置。善,名也’?!?/div> 【索隱】按:司馬彪《郡國(guó)志》穀熟有祁亭。劉氏音遲,又如字。善置,置名,漢謂驛為置。 【正義】《括地志》云:“故祁城在宋州下邑縣東北四十九里,漢祁城縣也。”言取碭、狐父及祁縣之善置。 #11#【索隱】《地理志》下邑、虞皆屬梁國(guó)。 【正義】宋州下邑縣在州東百一十里。漢下邑城,今碭山縣是。虞城縣在州北五十里,古虞國(guó),商均所封。 #12#【集解】徐廣曰:“宣帝時(shí)有爰戚侯?!?/div> 【索隱】蘇林云“縣名,屬山陽(yáng)”。按《功臣表》,爰戚侯趙成。 【正義】音寂。劉音七歷反。今在兗州南,近亢父縣。 #13#【索隱】《地理志》縣名,屬東平。 【正義】《括地志》:“亢父故城在兗州任城縣南五十一里。” #14#【索隱】按:阿即東阿也。時(shí)章邯圍田榮于東阿也。 【正義】今濟(jì)州東阿也。 #15#【正義】淄州高苑縣西北二里有狄故城,安帝改曰臨濟(jì)。 #16#【集解】張晏曰:“孤卿也?;蛟怀倜??!?/div> #17#【索隱】《地理志》建成縣屬沛郡。 #18#【索隱】謂遷參為戚令。 【正義】即爰戚縣也,是時(shí)屬沛郡。 #19#【索隱】《地理志》成武縣屬山陽(yáng)。 #20#【索隱】《地理志》縣名,在濟(jì)陰。成,地名。周武王封弟季載于成,其后代遷于成之陽(yáng),故曰成陽(yáng)。 【正義】成陽(yáng)故城,濮州雷澤縣是。《史記》云武王封弟季載于成。其后遷于成之陽(yáng),故曰成陽(yáng)也。 #21#【索隱】音奔。 #22#【集解】徐廣曰:“在中牟?!?/div> 【索隱】曲,丘禹反。遇,牛兇反。 【正義】曲,丘羽反。遇,牛恭反。司馬彪《郡國(guó)志》云“中牟有曲遇聚”。按:中牟,鄭州縣也。 #23#【集解】張晏曰:“侯伯執(zhí)珪以朝,位比之。”如淳曰:“《呂氏春秋》‘得伍員者位執(zhí)珪’。古爵名?!?/div> #24#【正義】《括地志》云:“陽(yáng)武故城在鄭州陽(yáng)武縣東北十八里,漢陽(yáng)武縣城也?!?/div> #25#【索隱】《地理志》陽(yáng)武、緱氏二縣屬河南。轘轅,道名,在緱氏南。 【正義】緱氏,洛州縣也。《括地志》云:“轘轅故關(guān)在洛州緱氏縣東南四十里。《十三州志》云轘轅道凡十二曲,是險(xiǎn)道?!?/div> #26#【正義】津,濟(jì)渡處?!独ǖ刂尽吩疲骸捌疥幑式蛟诼逯萋尻?yáng)縣東北五十里?!?/div> #27#【集解】徐廣曰:“尸在偃師?!泵峡翟唬骸笆l(xiāng)北。” 【正義】破趙賁軍于尸鄉(xiāng)之北也。《括地志》云:“尸鄉(xiāng)亭在洛州偃師縣,在洛州東南也。” #28#【集解】應(yīng)劭曰:“今赭陽(yáng)?!?/div> 【索隱】徐廣云“陽(yáng)城在南陽(yáng)”,應(yīng)劭云“今赭陽(yáng)”。赭陽(yáng)是南陽(yáng)之縣。 #29#【正義】陷南陽(yáng)守于陽(yáng)城郭東也。 #30#【正義】《括地志》云:“故武關(guān)在商州商洛縣東九十里。藍(lán)田關(guān)在雍州藍(lán)田縣東南九十里,即秦峣關(guān)也?!?/div> #31#【正義】雍州藍(lán)田縣在州東南八十里,因藍(lán)田山為名。 【原文】項(xiàng)羽至,以沛公為漢王。漢王封參為建成侯。從至漢中#1#,遷為將軍。從還定三秦,初攻下辯、故道#2#、雍、斄#3#(1)。擊章平軍於好畤南#4#(2),破之,圍好畤,取壤鄉(xiāng)#5#。擊三秦軍壤東及高櫟#6#,破之。複圍章平,章平出好畤走。因擊趙賁、內(nèi)史保軍,破之。東取鹹陽(yáng),更名曰新城#7#。參將兵守景陵#8#二十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參,參出擊,大破之,賜食邑於寧秦#9#。參以將軍引兵圍章邯於廢丘#10#。以中尉從漢王出臨晉關(guān)#11#。至河內(nèi),下脩武#12#,渡圍津#13#,東擊龍且、項(xiàng)他定陶,破之。東取碭、蕭、彭城#14#。擊項(xiàng)籍軍,漢軍大敗走。參以中尉圍取雍丘。王武反於外黃#15#,程處反於燕#16#,往擊,盡破之。柱天侯反於衍氏#17#,又進(jìn)破取衍氏。擊羽嬰於昆陽(yáng),追至葉。還攻武強(qiáng)#18#,因至滎陽(yáng)。參自漢中為將軍中尉,從#19#擊諸侯及項(xiàng)羽,敗,還至滎陽(yáng),凡二歲。 高祖二年,拜為假左丞相,入屯兵關(guān)中。月余,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別與韓信東攻魏將軍孫遫#20#軍東張#21#,大破之。因攻安邑,得魏將王襄。擊魏王於曲陽(yáng)#22#,追至武垣#23#,生得魏王豹。取平陽(yáng)#24#,得魏王母妻子,盡定魏地,凡五十二城。賜食邑平陽(yáng)。因從韓信擊代相國(guó)夏說軍於鄔東#25#,大破之,斬夏說。韓信與故常山王張耳引兵下井陘,擊成安君,而令參還圍趙別將慼將軍於鄔城中。慼將軍出走,追斬之。乃引兵詣敖倉(cāng)漢王之所。韓信已破趙,為相國(guó),東擊齊。參以右丞相屬韓信,攻破齊曆下軍,遂取臨菑。還定濟(jì)北郡,攻著、漯陰(3)、平原、鬲、盧#26#。已而從韓信擊龍且軍於上假密#27#(4),大破之,斬龍且,虜其將軍周蘭。定齊,凡得七十余縣。得故齊王田廣、相田光、其守相許章及故齊膠東將軍田既。韓信為齊王,引兵詣陳,與漢王共破項(xiàng)羽,而參畱平齊未服者。 項(xiàng)籍已死,天下定,漢王為皇帝,韓信徙為楚王,齊為郡。參歸漢相印。高帝以長(zhǎng)子肥為齊王,而以參為齊相國(guó)。以高祖六年賜爵列侯,與諸侯剖符,世世勿絕。食邑平陽(yáng)萬(wàn)六百三十戶,號(hào)曰平陽(yáng)侯,除前所食邑。 以齊相國(guó)擊陳豨將張春軍,破之。黥布反,參以齊相國(guó)從悼惠王將兵車騎十二萬(wàn)人,與高祖會(huì)擊黥布軍,大破之。南至蘄,還定竹邑、相、蕭、畱#28#。 參功:凡下二國(guó),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29#、郡守、司馬、候、禦史各一人。 孝惠帝元年,除諸侯相國(guó)法,更以參為齊丞相。參之相齊,齊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於春秋,參盡召長(zhǎng)老諸生(5),問所以安集百姓,如齊故俗。諸儒以百數(shù),言人人殊,參未知所定。聞膠西有蓋公,善治黃老言,使人厚幣請(qǐng)之。既見蓋公,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推此類具言之。參於是避正堂,舍蓋公焉。其治,要用黃老術(shù),故相齊九年,齊國(guó)安集,大稱賢相。 惠帝二年,蕭何卒。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參去,屬其後相曰:“以齊獄市為寄,慎勿擾也?!贬嵯嘣唬骸爸螣o大於此者乎?”參曰:“不然。伕獄市者,所以並容也,今君擾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30#?!?/div> 參始微時(shí),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參代何為漢相國(guó),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擇郡國(guó)吏木詘於文辭(6),重厚長(zhǎng)者,即召除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務(wù)聲名者,輒斥去之。日夜飲醇酒。卿大伕已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31#,來者皆欲有言。至者,參輒飲以醇酒,間之,欲有所言,複飲之,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32#,以為常。 相舍後園近吏舍,吏舍日飲歌呼。從吏惡之,無如之何,乃請(qǐng)參遊園中,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國(guó)召按之。乃反取酒張坐飲,亦歌呼與相應(yīng)和。 參見人之有細(xì)過,專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參子窋#33#為中大伕(7)。惠帝怪相國(guó)不治事,以為“豈少朕與#34#”?乃謂窋曰:“若歸,試私從容問而父曰:‘高帝新棄群臣(8),帝富於春秋,君為相,日飲,無所請(qǐng)事,何以憂天下乎?’然無言吾告若也#35#。”窋既洗沐歸(9),閑侍,自從其所諫參。參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噹言也?!敝脸瘯r(shí),惠帝讓參曰:“與窋胡治乎#36#?乃者我使諫君也?!眳⒚夤谥x曰:“陛下自察聖武孰與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上曰:“君似不及也?!眳⒃唬骸氨菹卵灾且病G腋叩叟c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參為漢相國(guó),出入三年。卒,諡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蕭何為法,覯若畫一#37#(10)。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jìng),民以寧一。” 平陽(yáng)侯窋,高後時(shí)為禦史大伕。孝文帝立,免為侯。立二十九年卒,諡為靜侯。子奇代侯,立七年卒,諡為簡(jiǎn)侯。子時(shí)代侯,時(shí)尚平陽(yáng)公主,生子襄。時(shí)病癘,歸國(guó)。立二十三年卒,諡夷侯。子襄代侯。襄尚衛(wèi)長(zhǎng)公主,生子宗。立十六年卒,諡為共侯。子宗代侯。征和二年中,宗坐太子死,國(guó)除。 太史公曰:曹相國(guó)參攻城野戰(zhàn)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與淮陰侯俱。及信已滅,而列侯成功,唯獨(dú)參擅其名。參為漢相國(guó),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後,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 【注】(1)斄﹤tái﹥ :古同“邰”,古縣名, 秦置,在今中國(guó)陜西省武功縣西南。(2)好畤﹤zhì﹥:古縣名,位于今陜西乾縣。(3)漯﹤tà﹥。(4)假密:即現(xiàn)在山東的高密。(5)長(zhǎng)老:年紀(jì)大并且有德行的人。(6)木詘﹤qū﹥:不擅長(zhǎng),木訥,嘴笨。本義:言語(yǔ)鈍拙。(7)窋﹤zhú﹥:(物在穴中)欲出的樣子???。參子窋為人名。(8)新棄群臣:指先帝剛?cè)ナ啦痪谩?9)洗沐:放假休息。(10)覯﹤gòu﹥?nèi)舢嬕唬汗龂?yán)明。 【三家注】 #1#【正義】梁州本漢中郡。 #2#【索隱】《地理志》二縣名,皆屬武都。辯音皮莧反。 【正義】《括地志》云:“成州同谷縣,本漢下辯道?!庇衷疲骸傍P州兩當(dāng)縣,本漢故道縣,在州西五十里。” #3#【索隱】《地理志》二縣名,屬右扶風(fēng)。斄音胎。 【正義】斄作“邰”,音貽?!独ǖ刂尽吩疲骸肮视嚎h南七里。故斄城一名武功,縣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國(guó)也?!?/div> #4#【正義】《括地志》云:“好畤城在雍州好畤縣東南十三里?!?/div> #5#【集解】文穎曰:“地名?!?/div> #6#【索隱】櫟音歷。按:文穎云“壤鄉(xiāng)、高櫟皆地名也”。然盡在右扶風(fēng),今其地闕也。 【正義】音歷。皆村邑名。壤鄉(xiāng),今雍州武功縣東南一十馀里高壤坊,是高櫟近壤鄉(xiāng)也。 #7#【索隱】按:《漢書》高帝元年咸陽(yáng)名新城,武帝改名曰渭城。 #8#【集解】《漢書音義》曰:“縣名也?!?/div> #9#【集解】蘇林曰:“今華陰?!?/div> #10#【正義】周曰犬丘,秦更名廢丘,漢更名槐里,今故城在雍州始平縣東南十里。 #11#【正義】即蒲津關(guān)也,在臨晉縣。故言臨晉關(guān),今在同州也。 #12#【正義】今懷州獲嘉縣,古修武也。 #13#【正義】徐廣曰:“東郡白馬有圍津?!?/div> 【索隱】顧氏按:《水經(jīng)注》白馬津有韋鄉(xiāng)、韋津城。“圍”與“韋”同,古今字變爾。 【正義】《括地志》云:“黎陽(yáng)津一名白馬津,在滑州白馬縣北三十里。帝王世紀(jì)云‘白馬縣南有韋城,故豕韋國(guó)也’。《續(xù)漢書·郡國(guó)志》云‘白馬縣有韋城’。” #14#【正義】徐州二縣。 #15#【集解】徐廣曰:“內(nèi)黃縣有黃澤?!?/div> #16#【集解】徐廣曰:“東郡燕縣。”骃案:《漢書音義》曰:“皆漢將”。 #17#【索隱】天柱侯不知其誰(shuí)封。衍氏,魏邑?!兜乩碇尽吩铺熘趶]江潛縣。 #18#【集解】瓚曰:“武強(qiáng)城在陽(yáng)武。” 【正義】《括地志》云:“武強(qiáng)故城在鄭州管城縣東北三十一里。” #19#【索隱】才用反。 #20#【索隱】音速。 #21#【集解】徐廣曰:“張者,地名。《功臣表》有張侯毛澤之?!斌S按:蘇林曰屬河?xùn)|。 【正義】《括地志》云:“張陽(yáng)故城一名東張城,在蒲州虞鄉(xiāng)縣西北四十里?!?/div> #22#【正義】《括地志》云:“上曲陽(yáng),定州恒陽(yáng)縣是。下曲陽(yáng)在定州鼓城縣西五里?!?/div> #23#【集解】徐廣曰:“河?xùn)|有垣縣?!?/div> 【正義】《括地志》云:“武垣縣,今瀛州城是?!兜乩碇尽吩莆湓h屬涿郡也?!?/div> #24#【正義】晉州城是。 #25#【集解】徐廣曰:“鄔縣在太原。音烏古反?!?/div> 【索隱】《地理志》鄔,太原縣名。音烏古反。 #26#【索隱】《地理志》著縣屬濟(jì)南,盧縣屬泰山,漯陰、平原、鬲三縣屬平原。漯音吐答反。 【正義】《括地志》云:“平原故城在德州平原縣東南十里。故鬲城在德州安德縣西北十五里。”盧縣,今濟(jì)州理縣是也。 #27#【集解】文穎曰:“或以為高密。” 【索隱】《漢書》亦作“假密”。按:下定齊七十縣,則上假密非高密,亦是齊地,今闕。 #28#【索隱】《地理志》蘄、竹邑、相、蕭四縣屬沛。韋昭云“留今屬彭城”,則漢初亦屬沛也。 【正義】《括地志》云:“徐州符離縣城,漢竹邑城也。李奇云‘今竹邑也’。故相城在符離縣西北九十里?!遁浀刂尽吩啤喂补灶£?yáng)徙相子城,又還睢陽(yáng)’。蕭,徐州縣,古蕭叔國(guó)城也。故留城在徐州沛縣東南五十里,張良所封?!?/div> #29#【集解】《漢書音義》曰:“楚之卿號(hào)。” #30#【集解】《漢書音義》曰:“夫獄市兼受善惡,若窮極,奸人無所容竄;奸人無所容竄,久且為亂。秦人極刑而天下畔,孝武峻法而獄繁,此其效也。老子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參欲以道化其本,不欲擾其末。” #31#【集解】如淳曰:“不事丞相之事。” #32#【集解】如淳曰:“開謂有所啟白?!?/div> #33#【索隱】音張律反。 #34#【索隱】按:少者不足之詞,故胡亥亦云“丞相豈少我哉”。蓋帝以丞相豈不是嫌少于我哉。小顏以為“我年少”,非也。 #35#【索隱】謂惠帝語(yǔ)窋,無得言我告汝令諫汝父,當(dāng)自云是己意也。 #36#【集解】如淳曰:“猶言用窋為治?!?/div> 【索隱】按:胡,何也,言語(yǔ)參“何為治窋”也。 #37#【集解】徐廣曰:“顜音古項(xiàng)反,一音較?!?/div> 【索隱】覯,《漢書》作“講”,故文穎云“講,一作‘較’”。按:訓(xùn)直,又訓(xùn)明,言法明直若畫一也。覯音講,亦作“顜”。小顏云“講,和也。畫一,言其法整齊也”。 【索隱述贊】 曹參初起,為沛豪吏。始從中涓,先圍善置。執(zhí)珪執(zhí)帛,攻城略地。衍氏既誅,昆陽(yáng)失位。北禽夏說,東討田溉。剖符定封,功無與二。市獄勿擾,清淨(jìng)不事。尚主平陽(yáng),代享其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