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泉讀史47】從助國元寶探幽契丹家國情懷 北泉軒 規(guī)格:46,3·4,12·5;28·18克。 據(jù)裴元博先生考證:助國元、通寶為東丹王耶律倍所鑄。 理由有三。一是:唐末五代社會風(fēng)俗決定了東丹國主耶律倍在阿寶機死后必須進獻助修山陵錢。 助國錢從錢文看,有助國元寶和助國通寶兩種,元寶旋讀,通寶順讀;從形制看,元寶有小平、折五、折十三等 助國元寶的及時鑄造,有力地協(xié)助和支持其弟耶律德光所主持的修筑太祖山陵的工程費用。同時也充分表現(xiàn)了人皇王太子的家國情懷。耶律倍雖未繼位,但是在維護支持契丹早期立國、穩(wěn)固、擴張方面,都起到了鼎力支撐的作用。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三點: 其一,遵從擅斷,顧全大局。 【遼史】卷三本紀第三太宗上,對遼太宗順利登基前后,有關(guān)堯骨(耶律德光小名)與其兄耶律倍的公開正式關(guān)系均有記載?!懊髂昵铮巫媪戤?。冬十一月壬戌,人皇王倍帥群臣請于后曰‘皇子大元帥勛望,中外攸屬,宜承大統(tǒng)?!鋵崳且杀秲H從母命,虛應(yīng)故事?!昂髲闹?。“是日即皇帝位。”“戊辰,還都。壬申,御宣政殿?!薄叭撼忌献鹛栐凰檬セ实邸!睆囊陨锨楣?jié)看,長兄太子人皇王東丹國主耶律倍在母后廢長立嗣的情況下,顧全契丹大局,認清皇族整體利益,遵從了母后的擅斷,迎合了親弟的愿望,體現(xiàn)出高風(fēng)亮節(jié)的政治涵養(yǎng)。 其二,遵行皇命,服從調(diào)遣。天顯三年(928)“九月已卯,突呂不遣人獻討烏骨俘。癸未,詔分賜群臣。已丑,幸人皇王倍第。庚寅,遣人使唐。辛卯,再幸人皇王第?!?/b> 從這一段記載或可分析:遼太宗在將討烏骨所獲的戰(zhàn)俘,分賜群臣后,即刻到其兄耶律倍府邸探視。兄弟間談了什么,永久成謎。但是,在遣使到(后)唐之后,于辛卯日再幸人皇王第。這說明,兄弟間的談話可能會與后唐有關(guān)。到了十二月癸卯日,忙于祭天地的時候,“庚戌,聞唐主復(fù)遣使來聘,上問左右,皆曰‘唐遣使來,實畏威也。未可輕舉,觀釁而動可也’。上然之?!边@說明,遼與后唐的關(guān)系緊張,遼方在觀察形勢,以靜制動。疑似密議人皇王出居后唐?!凹滓?,次杏堝,唐使至,雖班師。”“時人皇王在皇都,詔遣耶律羽之遷東丹民,以實東平?!保ㄟ|太宗在東丹國主人皇王耶律倍身在皇都的情況下,派遣耶律羽之前往東丹,遷移人口,充實東平。) 天顯四年(929)四月“辛酉,人皇王倍來朝。”八月“癸卯,幸人皇王第?!碧祜@五年(930)二月“丙辰,上與人皇王朝皇太后?!比隆耙矣希缛嘶释趿艑俦愕??!薄八脑乱椅?,詔人皇王先赴祖陵謁太祖廟。丙辰,會祖陵。人皇王歸國。”由上述可以獲知:在遼太宗登基后五年左右的時間中,人皇王耶律倍一直在皇都“伴駕”?;实垡捕啻斡H自到人皇王府邸臨幸、和探視。兄弟之間的公共關(guān)系基本是和睦的。甚至,在遷移東丹平民充實東平(后改為遼之南京)問題上也是合作的。 其三,或叛逃,或內(nèi)應(yīng),史成迷。天顯五年“九月乙卯,詔舍利普寧撫慰人皇王。”——為什么要派寺院去安撫慰問呢?或病,或事。“庚辰,詔置人皇王儀衛(wèi)?!薄岸挛煨?,遣使賜人皇王胙?!薄芷婀值?,千里迢迢,送吃食為哪般?“甲辰,人皇王進玉笛。”(還禮?。笆辉挛煲?,東丹奏人皇王浮海適唐”?!『?,海路是也。“適唐”——適當(dāng)?shù)耐短?。“適”字頗有深意。沒有奏折,也沒有書信。去適應(yīng)他國。——費解。成疑。另有記載:“太宗立,詔唐遣人來招,倍浮海奔唐,唐人迎以天子儀衛(wèi),改瑞州為懷化軍,拜懷化軍節(jié)度使,瑞、慎等州觀察使。移鎮(zhèn)華州.”(【遼史】卷六十四表第二皇子表)。由此可見,耶律倍適唐是契丹和后唐雙方均有默契的一種“跨國性”政治安排。 天顯六年(931)三月“丁亥,人皇王倍妃蕭氏率其國僚屬來見?!币杀哆m唐五個月之后,蕭妃入朝覲見太宗皇帝。適唐而未帶家眷,一般不像叛逃。蕭妃入朝也是姍姍來遲。太宗或未怪罪之。 “八年十一月辛丑,太皇太后(述律平)崩,遣使告哀于唐及人皇王倍。是月,唐主嗣源殂,子從厚立?!薄熬拍辏?34)夏四月,唐李從珂弒其主自立。人皇王倍自唐上書請討?!币杀哆m唐五年,待后唐三易其主而“上書請討”,何解?是旅居,還是內(nèi)應(yīng)? 十年(935)“冬十一月丙午,(太宗)幸弘福寺為皇后飯僧,見觀音畫像,乃大圣皇帝、應(yīng)天皇后及人皇王所施,顧左右曰:‘昔與父母兄弟聚觀于此,歲時未幾,今我獨來!’悲嘆不已。乃自制文題于璧,以極追感之意。讀者悲之。” 十一年(936)十一月閏月“辛巳,晉帝至河陽,李從珂窮蹙,召人皇王倍同死,不從,遣人殺之,乃舉族自焚?!币杀蹲迂S甓唤踊貒??!疤趷壑缱印?。封為東丹永康王。太宗死,耶律阮被擁戴繼位,是為遼代第三帝世宗。世宗葬父于顯州顯陵(今遼寧北鎮(zhèn))。耶律倍死在后唐末帝兵敗末路之時。似應(yīng)為李從珂對遼的仇恨與報復(fù)??梢?,耶律倍身居后唐,心在遼邦。此論或可坐實。若如此,遼國培植后晉兒皇帝石敬瑭,鼓動后晉攻打后唐,實為以漢滅漢之策。而耶律氏兄弟在母后述律平的決策下,為繼承阿保機遺志興遼滅漢,掃蕩中原,可謂內(nèi)外兼修,珠聯(lián)璧合之舉。民族戰(zhàn)爭機謀不可謂不深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