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對于一些人來說近期的文章可能是“我們在跳起來談投資”,是時候做進一步思考了, 你得賺到足夠多的錢,才能擁有那用來做定投的足夠多的10%。 上一期,我們不得不看到:
那有沒有辦法讓你瞬間賺到兩倍薪水呢?——還真可以。 提高效率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其實很簡單, 簡單到高中生都知道的地步(物理課本,我們之前提到過的萬能鑰匙: 開鎖的鑰匙肯定不在鎖孔里插著):
如果兩個任務是串聯(lián)的,有時候我們只需要調(diào)整一下任務的先后順序就能夠提高效率; 如果兩個任務是并聯(lián)的,你竟然把他們串聯(lián)起來就不對了——
《統(tǒng)籌方法論》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的,那個燒水泡茶的例子大家都應該知道,生活中處處都有統(tǒng)籌方法論,不會統(tǒng)籌會亂了方寸。 生活中很多知識是互通的,留心觀察細心體會就會發(fā)現(xiàn)精華,這也是一個從其他地方找鑰匙的絕佳例子。 有時候,聰不聰明的區(qū)別其實就是在學到東西之后,不由自主的多想一步:
說實話起初的差異真不是很大,一點點而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會有天壤之別。
每天進步一點點產(chǎn)生復利效應我們都知道,同樣隨著時間推移,等到你優(yōu)秀的時候,那進步的一點點可能會很困難,但是突破了就是另一番天地。 之前我們也說過,選擇有時候比努力更重要,不能只顧著選擇后的努力,要在選擇之前就把功課做到位。 選擇凡事多想一步;還是選擇不多想只管努力哪個更優(yōu)我相信有一個標準答案。 那我們就想想(以后養(yǎng)成凡事多想一步的習慣,不累的?。┯惺裁慈松兄匾氖虑榭梢圆⒙?lián)呢?來提高我們的人生效率呢?——多偉大的意義??! 幾年前我們厘清了一個概念: 財富自由是終于有一天我們不必為了生活出售自己的時間。 既然我們已經(jīng)認定了財富自由是人生頭等大事,確實應該多花心思在這是上面。很多人其實不是這樣,他們寧愿在買點破東西的時候貨比三百家,而后三百思而不后行。卻堅決不肯在自己的頭等大事上花費哪怕一點點心思。——于是,我很好奇他們的命運究竟是注定呢,還是自己選的。 我很晚才有過給別人打工的經(jīng)歷,28歲到了新東方才經(jīng)歷了一段時間的給老板打工的經(jīng)歷。 大學時候因為不好好學習專業(yè)知識,而且也找不到對口的工作,于是就只能從那個所有人都能干的事情干起——銷售。 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候壞事最終也會變成好事。大學剛畢業(yè)的時候,我的老丈人對對我女朋友說:“他的大學畢業(yè)證應該是假的吧,沒見過哪個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在市場上買東西的?!薄斎辉S多年后,我老丈人可能覺得我最好了…… 在新東方的時間里,一個如我這般一開始就是“給自己打工的人”,不禁意之間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給老板打工的人”。給自己打工的人和給別人打工的人,有什么不同呢?在我眼里那差別很明顯很巨大,可他們好像沒覺得有什么區(qū)別。 直說一個重大區(qū)別就可以了: 給別人打工的人,拿的是薪水(幸運也有獎金),于是,會不由自主的把自己的工作結果和工作質(zhì)量與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金錢回報相匹配。 于是他們經(jīng)常這樣說,也確實這樣想:
于是他們不肯反復備課,不肯花時間精力提高自己的課程質(zhì)量;他們不肯去講新課,因為“又要花時間備課,累死了”。反正許多年前的那一套(甚至是從別人那里拷貝粘貼來的)就已經(jīng)夠用了。 我是不理解他們的,我也知道他們是不理解我的。偶爾情況下我說出自己的想法,反饋的是:“靠,真能裝!”于是我學會了少說話多做事。一個人默默前行。 我們生活的時候,多少要講究點策略。 不要給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煩?!僬f話多做事。 當你準備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沒必要向全世界宣布,這樣只會引來不必要的挖苦和諷刺。 除非宣布這件事情好處大于相應的弊端,不然默默前行是明智的選擇。 因為這世界上評論家占大多數(shù),如果是鼓勵還好,但多半是尖酸的挖苦。所以我們不需要背負這樣的包袱上路。找到合適的策略我們走起來更加輕松。 我是一個給自己打工的人,于是,即便我在一個地方“拿著薪水給別人打工”,我也沒有辦法把“為自己打工”這個進程殺掉。 進程——計算機并行任務。我們需要停止某個任務的時候,就可以把它關閉(殺死)。 我只是在給自己打工的時候同時也在給老板打工而已。于是在判斷工作結果工作質(zhì)量的時候,有兩個標準:
怎么樣可以讓自己的收入更高?——
很明顯的算賬嘛!
這句話的意思是:
這句話不小心影響了我一生,雖然這么想事的副作用就是讓人覺得“媽的,真能裝”,但最終確實做出來的選擇不同,品格和質(zhì)量都不在一個層次。 給自己打工總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于是接下來的每一步,每一個選擇,每一個行動,都在另外一個層次上,有另外一個更高的標準——隨著時間的流逝,結果自然會有天壤之別。 給自己打工,一段時間出售了兩次:
所以那些有了兩次回報的人怎么會像那些只有一次回報的人一樣,那么在乎只是其中一部分的(那點薪水呢)? 你只是認認真真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給兩個老板打好工,他們卻覺得你是玩命工作的傻子。 換句話說,他們從來沒有為自己打工過,也不知道認真做事最終受益的是自己,只有認真了,才會從每件事上學到東西,成長起來。 可怕的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們的元認知能力起碼能夠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自己不知道的自己存在”。 對于我們這樣的人來說,還有什么比成長更重要的呢?不成長毋寧死??!又,若真的有成長,那成長跟那點薪水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既然打工,既然要花時間精力,為什么不把老板的事情當自己的事情來做呢? 可事實上,這句話在市面上是不受歡迎的,99%的人會自然而然的憎恨這種觀點,雖然我們也完全沒辦法理解他們的想法,若是按我個人想法: 如果你這么想,“憑什么把老板的事情當自己的事情做?” 如果一個人那么恨他的老板卻依然為了薪水而“低頭”或者“放下身段”來打工的話,那樣的人哪里有“高貴的頭”或者“所謂的身段”啊,明明就是不爭氣的奴才而已。別說薪水太低不值得了,某種程度上說,薪水越高越顯得這人奴性重! 這話說得有點狠了,應該不至于引起誤會吧?我的另外一層意思是,找一個自己喜歡的老板很重要,極其重要,我們不應該當別人的奴才,更不應該當自己的奴才。 話說回來,本質(zhì)上其實就是一個選擇而已:
于是人生效率直接極大提升,提升到99%的人不理解的地步。
我經(jīng)常鼓勵人們打磨自己的原則,所謂原則就是最終能夠落實到選擇上的標準。如果你說自己各種各樣的原則,但是到了選擇的時候依然不知所措,那說明你的原則還不夠清晰。 當你真的能把“能否與成長并聯(lián)”作為一個標準,就能有效的從生活中篩選出那些真正能讓自己“收入翻番”的事情。 所以概念很重要,當你腦子里缺乏相應的概念時,你是不知道某件事情到底占用了你什么樣的資源的。 比如當你腦子里沒有并聯(lián)概念的時候,你是不知道哪些活動能同時讓你成長,那些工作可以和成長并聯(lián)。 在大問題上,我們做出“哪怕只是多一步”的思考,效用只能是驚人的。 工作成長并聯(lián),效果如此驚人!
絕大多數(shù)人,工作生活是分開串聯(lián)的,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而對于有些人是并聯(lián)的,他們的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人生效率不驚人才怪呢! 在大問題上,能夠想明白做清楚的人,相互之間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能識別出對方的,因為他們知道區(qū)別,而與之相對的,剩下的人,認為所有的人跟他們一樣,甚至認為不一樣的是傻子(努力工作卻沒人給錢的傻子)。這些傻子也沒有識別出的必要。 那極少數(shù)的人截然不同,他們識別出對方的時候會很開心,甚至是驚喜,會不由自主的相互深入了解——這跟另外一個現(xiàn)象是一樣的道理:同性之間的愛情更為牢固,因為對于他們來說遇到已經(jīng)是小概率事件了,自然要更加珍惜。(補充下,個人性取向應該問題不大的)
思考行動 1,你喜歡你的老板嗎?你們的價值觀相同嗎?你最認同他什么?你最不認同他什么? 2,在工作里,你能獲得的成長是什么?你重視那部分成長嗎?那部分成長能夠給你足夠的快樂和幸福嗎? 3,你喜歡你的工作嗎?你的工作是不是你生活里的一部分,有沒有可能讓你的工作更多的成為你的一部分?更嚴肅點:你熱愛你的工作嗎? 4,在過去的時間里,你有多少時間精力華仔了琢磨“大事上”,你認真琢磨過什么?琢磨后的結果是什么? 5,你會經(jīng)常這么想事嗎?“嗯有道理,這個道理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呢?”把這個問題記在隨處可見的地方,這是一個玄妙的能力——融會貫通。 特別需要注意的反復提醒,文章來自公眾號: 《怎樣讓自己更值錢》——搜索關注
先關注在置頂——怎樣讓自己更值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