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組、解體列車,每天與滾燙的鐵皮車廂和鐵軌“零距離”接觸無數(shù)次,烈日下的暴曬讓整個編組場變成“鐵蒸籠”,而迎水橋車站的調車人卻爬上鉆下,步行超過10公里,熟練穿梭于每股道之間,確保每一列列車安全出發(fā)。 中午時分,室外溫度高達38度,此時的編組場內陸表溫度已高達60攝氏度左右,調車人卻在大熱天里全副武裝,整理著裝,檢查對講機、手鉤、口笛、手套、信號燈等備品,調車長對調車作業(yè)計劃進行下達、核對并強調調車作業(yè)事項,制動員進行復述,確保無誤后,外出進行作業(yè),他們目光如炬,精神抖擻。橫越線路嚴格執(zhí)行“手比、眼看、口呼”,到達作業(yè)股道時,他們迅速、準確檢查車輛狀態(tài),按照作業(yè)計劃,有的進行“開口”提鉤,有的連接風管,遇到需人力制動時,他們還得登上車梯,站在車輛閘臺上,進行平面溜放,作業(yè)結束后,他們飛速抓住車梯,隨著調車機將車輛牽出到規(guī)定股道。這樣連貫標準化作業(yè)的背后是調車組職工各司其職,確保每一車列、每一組車解編正確,而這樣一趟作業(yè),一干就是十多小時才能完成一班任務。 一趟作業(yè)就是一身汗,每個人的衣服上都是一圈圈的汗?jié)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