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必須看的書學習 講訴必須說的話表達 這都是必須的 書頁快速翻跳 嘴唇輕緩開合 這都是必須的
人生就是如此 總好過 抱擁了匯集的萬千知識 恍若原初 吐露了聚焦的眾繁詞匯 彷似沒說
有時候,想要運用某一句大詩人的詞句時,卻約莫只想得出一兩個關鍵詞而已。萬一手邊沒有電腦或手機可查詢時,更是讓人支支嗚嗚說不出話來。既不想讓人覺得自己“常識”淺薄,更想借由隨便張口就書卷氣十足的樣態(tài)來自滿一下。更糟糕的是,有時候想著想著,連帶地連其他更簡單、更基本的常識都想不起來了。腦子一片模糊…… 因為閱讀書籍的時候,過于囫圇吞棗、不曾去探究詩詞、文章的意思,或是那是久遠以前所習得的知識,后來不曾再運用,難免忘卻,或是那款知識是與生活脫離的,因此一般時間實在是難以利用屬于不是與日常生活融合的知識。總而言之,知識真的是越用越清晰、越用越犀利。 倘若你是喜愛文學作品,那就挑選一個自己喜愛的作家,來反復閱讀他的作品?,F(xiàn)代的人為什么總會緬懷某些偉大的古人,那是因為他們不靠花俏的宣傳,就已經(jīng)成為了超越時空的典范。韋編三絕的孔子,永遠是讀書人應該學習的名人。 猶記得重復在覽讀郭松棻小說的幾行字句,就曾捕獲仿佛是凝結了一生的震動。偶爾敲打著鍵盤,組織著字句時,才發(fā)現(xiàn)我多少從小說中看見了郭松棻一字一句,琢磨著、構思著小說輪廓的姿態(tài)??匆娏艘粋€身為作家,對于寫作的虔誠。越是熟悉,越是受到文字的精準度所感動。這是在嘗試貼合某一位作家作品的感思。 現(xiàn)在對于某些過往所醞釀的現(xiàn)在,有些懊惱:有時候,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看似抱擁無量知識,卻對自身產(chǎn)生不了些許的能量。那是沒有從知識中找到整合思考與情緒的能量? 有時候,覺得閱讀書籍有個好處,就是看到了某個感動自己的句子或概念,就想照著那樣的方向前進,熱烈地去執(zhí)行。有時候,覺得閱讀書籍后,更覺得個體的渺小。有時候,又覺得能說出點東西的自己,又好似真的有些不錯似的??墒?,那只是將某個知識的一小點放大來看了,只得暫時的自我滿足感......
大家都說碩士生、博士生滿街跑。有時真想問問,一個碩博士生在求學期間,究竟閱讀了多少書籍,讀通讀懂了多少知識?自己從書籍中獲得什么能量? 其實很多碩博士生都曾經(jīng)歷,在追趕著知識、被迫夜不能眠的日子里,在手捧書籍,或手不停歇地敲打著鍵盤地整理書摘或心得,面對著不曾改動卻因龐大而驚人的知識,慌亂又不由自主地生產(chǎn)出一個接著一個自問自答的無聲瞬間,總渴盼能因為汲取的量多來讓自己立足于空虛不墜的安穩(wěn)境界。抓捕著沒有邊界的知識,真的是件渺茫的事! 然而,當度過了那段歷程,開始將所學的融會貫通,再設法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作品(文章、開創(chuàng)新品、研發(fā)新程式或理論……)時,隨后將開始因為自己的心血是否遭到打擊、駁回,而逐漸醞釀出更多強烈的復雜情緒。誰不想自己的作品被人認可、推崇。可是,有的時候只是因為表達了,傳遞了想法與心緒,就夠了。猶記得在與那些過往反復翻讀的書籍對話時,那時候是真正的快樂! 李渝曾說過:“世界自然是不會多或少你一篇文章一本書的,只是專心在文字上,斟酌進出字句間,寫作是能,可以,應該對寫的人有靜心凝神的作用?!? 無論他人品評的結果如何,能開始延展已讀與反芻后的東西,是件幸福又苦澀的事!很多時候,我們在漫長的過程中,能夠一邊享受苦痛,一邊享受喜悅,一想享受徬徨,一邊享受成長,就可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