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崇佛、佞佛的契丹國,禮佛錢較多,漢文錢、梵文錢、圖案錢應(yīng)有盡有,但很少見到契丹文禮佛錢。著名錢幣學(xué)家李衛(wèi)先生收藏的契丹文“四大天王”禮佛錢,可說是其中的鳳毛麟角之品。 該錢徑38.3毫米,重17.3克,錢體較輕薄。錢形制精整,面背緣郭、寬窄相近。穿孔較闊,錢文較大。錢文隸楷相間,隸味濃郁,錢文順讀,即按上(四)下(大)右(天)左(王)序讀。包漿深沉,銹色層次感強,色澤溫潤悅目,為開門見山之真品。 四大天王,民間俗稱“四大金剛”(實錯將天王下屬職稱安到天王頭上),是佛教的護法神,在二十諸天中排行三、四、五、六,在天王殿中享受供奉。佛教認為,宇宙有3界28層天,從下往上依次是欲界6層、色界18層、無色界6層。其中欲界的第一層天,叫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就在著名的須彌山山腰,那里聳立著一座犍陀羅山,此山有四山峰,由“四寶所成,東面黃金、西面白銀、南面琉璃、北面瑪瑙”,稱須陀四寶山,高三百三十六萬里。四天王的任務(wù)是各護一方世界,即佛教說的須彌山四方的東勝神洲、南贍部洲(中國在此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故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 四天王各有九十一子,輔佐四天王守護空間十方,即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以及上、下。四大天王手下各有八位大將(金剛),幫助管理所屬各處山河、森林以及地方小神。眾大將(金剛)中居首位的是韋馱,專門保護出家人,因此備受僧尼尊崇。 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吒,住須彌山黃金埵,身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岸嗔_吒”是梵文(Dhritarastra)的音譯,意譯為“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他是主樂神,故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zé)守護東勝神州。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住須彌山琉璃埵,身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毗琉璃”是梵文(Vidradhaka)的音譯,意為“增長”,能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他手仗寶劍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zé)守護南瞻部洲。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王。 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住須彌山白銀埵,身紅色,穿甲胄,右手中纏一龍(也有的作赤索),為群龍領(lǐng)袖,左手握一寶珠?!芭舨┎妗笔氰笪模?/span>Virapaksa)的音譯,意譯為“廣目”。意為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看到有人敵對佛教,即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他負責(zé)守護西牛賀洲。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六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綠色,穿甲胄,右手持寶傘(或作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毗沙門”為梵文(Vaisravana)音譯,意譯即“多聞”。寓喻福德之名聞于四方。他手持寶傘,用以制服魔眾,保護人民財富。多聞天王原是古印度教的一位天神,又名施財天。在印度古神話中,他既是北方的守護神,又是財富之神,是一位大“財神爺”,故其在四天王中信徒最多。敦煌壁畫中的毗沙門畫像,在他渡海巡行之際,常常散下金錢財寶。他負責(zé)守護北俱蘆洲。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 四大天王也被稱為“風(fēng)調(diào)雨順”。中國佛教徒認為南方增長天王持劍,代表“風(fēng)”;東方持國天王拿琵琶,代表“調(diào)”;北方多聞天王執(zhí)傘,代表“雨”;西方廣目天王持蛇,代表“順”。組合起來便成了“風(fēng)調(diào)雨順”,而四大天王,以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最尊。 現(xiàn)在中國寺廟里四大天王形象,都是元明后被徹底漢化的形象,皆為中國元明武將打扮。實際上唐五代遼金時四大天王的形象,并不是當(dāng)代這樣,特別是武器有很大區(qū)別。 筆者有一枚契丹鎏金四大天王人物圖案錢,錢出土于內(nèi)蒙古通遼市科左翼后旗常勝鄉(xiāng)。穿右天王站在蓮花臺上,頂盔貫甲,左手柱一長與身同高的武器,非槍非棍,右手執(zhí)一小人形物,大概是妖魔之類東西,天王背有高于身高的背光。穿左天王足蹬祥云,頭發(fā)高聳,右手執(zhí)一鞭劍類短兵器,腰中纏繞著三圈巨蛇,左手握著蛇頭。穿上天王鳥嘴人面,光頭無發(fā),背生一雙巨型翅膀,赤手空拳,作飛行狀。穿下天王右腿弓左腿蹬,光頭無須,右手向腦后平舉一刀劍類短兵器,左手伸向身后,全身做蘇秦背劍姿式。四天王動靜契合,姿態(tài)各異,畫面靈動,讓人賞心悅目。 筆者還有另一種版別的契丹造四大天王錢,它似乎比一上種年代要晚些,傳世古,制作渾樸厚重。錢面被四出文分成四個空間,代表世界之四方,各方的守護神守衛(wèi)在自己的管界里。此時的四大天王已全部成為武將形象,頂盔貫甲,身披斗蓬,并都有頭部背光環(huán)。但手里兵器仍不是現(xiàn)在寺廟里天王像手拿的劍、琵琶、傘、蛇鼠。而是三股叉、短匕、弓箭、金剛杵。四天王姿態(tài)各異,似靜實動,蓬飛帶舞,威風(fēng)八面。 契丹人為什么對佛教四大天王感興趣,還鑄造了多種文字錢圖案錢?這其實和宋朝初年尊崇道教的黑煞、真武、天篷、天猷四神有關(guān)。宋太宗把此四神尊為四圣,抬到保護社禝的天神地位予以祭奠。目的就是用此四神鎮(zhèn)攝北方的強敵契丹。宋楊億《談苑》稱:宋太祖“開寶(968—975)中,有神降于終南山,自言:'我天之尊神,號黑煞將軍,與真武、天篷、天猷等列為天之大將?!蓖鯕J若《翊圣保德真君傳》詳記其事,謂該神向宋太祖說:“吾乃高天大圣玉帝輔臣,蓋遵符命降衛(wèi)宋朝社稷?!碧鎸Υ恕拔瓷跣女悺?。至太宗嗣位,始敬信之,命于終南山筑上清太平宮以祀,并于太平興國六年(981)封之為翊圣將軍(宋真宗時加封翊圣保德真君)。太宗為什么敬信之?因為他攻契丹屢戰(zhàn)屢敗,叫契丹人殺得嚇破了膽,所以找來幾位天神保駕。 鑒于宋太宗妄圖以道教“四圣”厭勝契丹的企圖,契丹景宗就針鋒相對請來了佛教的護法天神“四大天王”作為契丹的社禝保護神。四大天王地位尊崇,法力無邊,道家卑微的“四圣”就顯得相形見絀自愧不如了。直到宋真宗抬出真武,并把他抬到“北方大帝”至高無上的地位時,宋與契丹這場道佛之戰(zhàn)才達到勢均力敵的平衡,并伴隨著“澶淵之盟”的簽訂而休戰(zhàn)。 由于“四大天王”在宋與契丹的軍事戰(zhàn)、政治戰(zhàn)、宗教戰(zhàn)中,都為保衛(wèi)契丹尊嚴立下了卓越的功績,所以人們更加崇信他們,尊奉他們。以至造出各式各樣的被契丹人改造過的、賦予新的內(nèi)容的“四大天王”文字錢、圖案錢,祭祀他們,乞求他們的庇護,降福?!八拇筇焱酢钡某缧艧嶂苯油苿恿似醯某绶馃?,遼景宗后,崇佛、佞佛已成為契丹國上下無可遏制的洪流,一代更比一代放縱它的泛濫,最終,沖垮了契丹二百余年的基業(yè),使一代雄朝淹沒在自己掀起的佞佛洪流之中。 李衛(wèi)先生的契丹文“四大天王”錢應(yīng)鑄造于遼圣宗統(tǒng)和年間,此時正是宋“四圣”香火最盛、膜拜最勤之時,契丹保護神“四大天王”已正式上任多年,契丹國號新又恢復(fù),適時適量鑄些祭祀社禝保護神錢于情于理都是正當(dāng)?shù)谋匾摹?/span> 筆者的面四出“四大天王”神像錢,似應(yīng)也鑄于此時,其頂盔貫甲一副戰(zhàn)將氣勢,不正是契丹戰(zhàn)神耶律斜軫、耶律休哥、蕭撻凜、耶律奴瓜的形象嗎? 而筆者的鎏金“四大天王”錢,似乎鑄造時間早很多,應(yīng)是佛教四大天王剛傳進契丹、佛教四大天王形象尚未固定時的產(chǎn)物,錢上的人物形象應(yīng)是契丹人用其祖先及薩滿教某種神的形象代替四大天王的結(jié)果。它的準確鑄造時間應(yīng)無法確切斷定。 契丹文“四大天王”錢,僅見李衛(wèi)先生此一枚,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八拇筇焱酢鄙裣皴X也很稀少,幾年在網(wǎng)上也僅見兩三枚,早期鎏金版更是傳世僅見。稀少的原因,除當(dāng)時鑄量就少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們是契丹人的保護神,漢人忌諱它,不鑄造它,不收藏它,而且要毀棄它。這種情況直到元明特別是《西游記》把四大天王改造后,才得到扭轉(zhuǎn),才重新獲得了漢族人的尊崇。而這時佛道錢又不興鑄護法神名稱錢和神像錢了,故“四大天王”錢并沒增多,仍保持罕見之品位。 最后對李衛(wèi)先生慨然允諾筆者對其錢考釋,并無償提供圖片拓圖,再次表示感謝! 泉癡山人2010-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