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穴貼壓法簡稱耳壓法,是指在耳穴表面用膠布固定貼壓藥籽的一種方法。此法簡便易行,花費少,且安全無不良反應,適應證廣,奏效迅速。應用本法可以起到持續(xù)刺激作用(因患者可不定時地在貼壓處加以刺激)。選用耳穴診治疾病,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靈樞·厥病》中就有記載:“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后脈涌有熱,瀉出其血,后取足少陽?!薄鹅`樞·五邪》篇云:“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取耳間青脈以去其掣?!睔v代醫(yī)學文獻都有不少介紹用刺激耳穴方法來治療疾病,通過望觸耳郭穴位來診斷疾病的記載,說明我國利用耳穴來診治疾病的歷史已相當悠久,近年來耳壓療法又有很大的發(fā)展,它不僅在國內推廣使用,而且已傳至國外。近年來,應用耳穴壓王不留行籽治療心悸、胸痛的報道日漸增多。 此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無不良反應,安全經濟,不損害組織,藥籽刺激持久,醫(yī)療效果穩(wěn)定,對心悸患者更為適宜。
操作 在耳郭上先尋找陽性點,結合臨床癥狀進行辨證、選穴。然后耳郭用75%酒精消毒,左手托住耳郭,右手用止血鉗將粘有藥籽的膠布取下,對準穴位貼壓。貼壓后,用手指輕壓穴位1~2分鐘。每次選3~5穴,必要時取雙耳穴進行貼壓。隔3~5天換1次,5次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間休息1周。藥豆可選用油菜籽、小米、綠豆、萊菔子、王不留行籽、白芥子等。 治療 方1 (1)取心、口、小腸、神門、三焦(圖3-1、圖3-2)。
·圖3-1
·圖3-2 (2)心悸氣短,面色不華,乏力者加脾、胃(圖3-3、圖3-4)。
·圖3-3
·圖3-4 (3)心悸怔忡,胸悶不舒,心痛時作者選加腦干、腎、內分泌、皮質下(圖3-5、圖3-6)。
·圖3-5
·圖3-6 (4)心悸,五心煩熱,眩暈耳鳴者加肝、腎、內分泌(圖3-7、圖3-8)。
·圖3-7
·圖3-8 (5)心悸短氣,心胸脹痛,痰多者加肺、脾、腎、皮質下(圖3-9、圖3- 10)。
·圖3-9
·圖3- 10 治法:將王不留行籽用麝香虎骨膏貼敷于上述耳穴上。按壓5分鐘致耳部發(fā)熱,隔2日換藥1次,5次為1個療程。 方2 (1)取心(圖3- 11、圖3- 12)。
·圖3- 11
·圖3- 12 (2)心悸,五心煩熱,眩暈耳鳴者配腎、內分泌(圖3- 13、圖3- 14)。
·圖3- 13
·圖3- 14 (3)心悸,健忘失眠,頭暈頭痛者配內分泌、神門(圖3- 15、圖3- 16)。
·圖3- 15
·圖3- 16 (4)心悸失眠者配心、腎、皮質下(圖3- 17、圖3- 18)。
·圖3- 17
·圖3- 18 治法:將王不留行籽用膠布貼壓于耳穴。囑患者每日按壓數次。隔日一換。15日為1個療程。 注意 1.貼壓耳穴應注意防水,以免脫落。 2.夏天易出汗,貼壓耳穴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長,以防膠布潮濕或皮膚感染。 3.如對膠布過敏者,可用粘合紙代之。 4.耳郭皮膚有炎癥或凍傷者不宜采用。 5.對過度饑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年老體弱、孕婦按壓宜輕,習慣性流產者慎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