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盡量跟孩子一起看電視,或者作為助威者一起參與玩游戲。
參與和陪伴的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地提一下好奇的問題,進行一些平等的對話,但是不要居高臨下地講解或者教他。假如不能全程參與,那么在結束前幾分鐘參與進來也行。
總之如果父母能夠真心地、平等地參與,孩子就會把我們看作“自己人”,結束時的對抗也會少很多。如果我們對孩子看什么、玩什么完全不關心,只是到了結束的時候跳出來關電視、關電腦,那這個角色肯定不受孩子歡迎。
參與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避免孩子沉迷于游戲。
很多孩子沉迷游戲并不完全是因為游戲好玩,而是孩子找不到跟外部進行溝通的渠道。因此,即便孩子非常著迷一個游戲,但是只要他能夠經常跟我們談論這個游戲,那么我們多半不必擔心他會沉迷。
第三:在時間充裕的時候,請適當允許孩子“討價還價”,甚至“說話不算數”。
這個建議可能跟咱們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有些矛盾,大家難免會有困惑甚至質疑。
關于這個問題,在之后討論規(guī)則和社交的時候,咱們會進一步探討,這里只跟大家分享一個結論,就是——
在家里、在父母面前能夠“討價還價、得寸進尺”的孩子,在外面、在外人面前更會把握分寸,并且在真正需要合作時更能主動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