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一位在國外留學(xué)的朋友給我打電話求疏導(dǎo),事情是這樣的: 平日里,他們實驗室同事之間是不交流工資的,某日他們無意間說起來,發(fā)現(xiàn)剛來半年的小姑娘的工資居然只比她低一點點,而她已經(jīng)在那里多年了,她的心里就開始難受,各種想法隨之冒出。 難道老板是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他對自己的不滿?如果是,那為什么當面還總是說自己做的很好;如果不是,那為啥自己的工資和剛進來半年的人差不多?并且今年自己原定漲幅4%的工資只漲了2%,老板到底怎么想的? 生活中經(jīng)常發(fā)生這種事情,有些事不知道也就不知道了,一旦知道了就開始糾結(jié)。為什么老板給新人的工資和我的差不多?為什么? 這件事成了她的心結(jié),百思不得其解,困擾的一夜無眠。 我們總是習(xí)慣探索原因,可見,因果關(guān)系深入人心。佛家說:因果報應(yīng)。佛學(xué)精髓沒學(xué)到,因果關(guān)系倒是傳播的遍地開花。凡事都要問:為什么? 為什么和女孩吃了一頓飯她就不理我了? 為什么同事看見我不理我? 為什么…… 大家說,老板為什么? 這種事情發(fā)生后,無非是兩種: 第一種是往壞處想:老板不喜歡我,所以不漲工資,然后心里難受,甚至些許自卑; 第二種是往好處想:行業(yè)人才缺乏,為了吸引新人加入,新人的工資起點高也是正常的,工作年限越長相對漲幅越小,再說,老板也要為全局考慮嘛。 第一種是向內(nèi)求:我這個人不好,造成別人做某事。 第二種是向外求:客觀條件造就某事。 這兩種尋求方式各有利弊:向內(nèi)求指向自身,容易讓人反思和成長,盡管如此,也容易導(dǎo)致自責(zé)或自卑,取決于一個人的心態(tài)積極還是消極;向外求指向環(huán)境,可以避免苛責(zé)自己,但是也容易對自己認識不足,止步不前。 無論是哪種原因,在尋找原因的過程中,很多人都容易陷入情緒的糾結(jié),而不是現(xiàn)實的解決。 遇到事情,詢問「為什么」,我們就把自己的關(guān)注點放在了尋求導(dǎo)致目前狀況的原因上,而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解決目前狀況的途徑。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面對問題的思路,前者容易導(dǎo)致陷入情緒;后者容易促進行動。 當然,解決問題首先要尋找到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這個思路沒有錯。但是,事和事的區(qū)別是:有的原因一目了然,有些原因我們永遠無法知曉;人和人的區(qū)別就在于:有些人可以從原因很快過渡到解決,有些人卻陷入原因糾葛無法自拔。 我問朋友,你現(xiàn)在想要什么?工資提高?這2%的工資對你很重要嗎?如果2%工資讓你的生活天翻地覆,你無論如何要去和老板談。 朋友說,2%幾乎沒有什么,即便是現(xiàn)在的總工資也對自己的人生沒有多大影響,馬上她離開這里進入新公司之后,工資可以是這里的幾倍。錢真的不是問題。 從她的描述可以看出,她并非真的在乎工資,她在乎的是差別對待,“我就是覺得難受,肯定是老板不喜歡我,如果喜歡我,老板為什么這么做?這么做不公平啊?!?/span> 我想這才是很多人在生活中真正讓自己陷入困境的原因所在吧?覺得不公平,覺得不被尊重,覺得不被喜歡,覺得被怠慢……這也是很多不良情緒的來源。 盡管這點錢對我不算什么,我不要也可以,但是我也想要公平,想要證明自己被喜歡。 什么是公平?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見這樣的話:他憑什么比我升職快?他憑什么得到更多的工資?他憑什么……不公平不公平......老板偏心,老板故意為難我,老板……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公平不是你付出的時間多就一定可以得到更多金錢;也不是你做的活越多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贊揚。 公平是社會概念,是為了社會穩(wěn)定所制造的,而在某事某地,公平只是交易的粉飾,更多的取決于你的交易價值。 比如朋友辦公室的新人,如果研究方向是目前最熱門老板最需要的,他就是會得到更多的交易價值;或者他出現(xiàn)在辦公室最缺人才的時候,他也可以得到更高的交易價值;他在公司的職務(wù)或者處事風(fēng)格,正是老板做事業(yè)最需要的,他也會得到更多的交易價值;他的性格對于老板談生意有幫助,他也可以得到更高的交易價值。你雖然很優(yōu)秀,你雖然做得很好,但是你目前的工作對于老板并非必不可少,你的交易價值就會低一些。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站在自己標準來解析一件事,嗯,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是員工,我們應(yīng)該得到一樣的待遇,我的時間長,我應(yīng)該工資高。但凡出現(xiàn)不符合期待的事,就是老板不公平。殊不知,老板有他自己的標準。 遇到事情,先考慮我是否被公平對待,是否被喜歡,從個人的深層渴望的滿足來尋求原因,這很容易陷入情緒。因為既然事情發(fā)生了,是不令你滿意的,這時候找到的原因一定是不能讓你滿意的。除了難過,除了自卑,除了生氣,還能帶來什么呢? 只能是做了情感與情緒的奴隸,最終成為生活的奴隸。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事。 因偶然機會知道工資低,就擔(dān)心老板不喜歡自己,陷入糾結(jié);和朋友本來好好的關(guān)系,就因為一點猜疑而無視事實,然后鬧的誰都不愉快;和女孩約會一次,女孩態(tài)度有所冷淡,就開始陷入無休止的“到底怎么了到底怎么了”的壞心態(tài)。 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后臺經(jīng)常收到。 “老師,我和女孩之前微信聊的還可以,吃了一頓飯,她就冷淡了,到底怎么回事”。連你都不知道,老師會隔空看拳啊。 不要去猜測別人,尋找原因,特別是你猜不著更想不通的時候。 我一直鼓勵,好的心態(tài)要從實際出發(fā),避免陷入無謂的糾結(jié)。怎么理解呢?好的心態(tài),不是說我覺得他不喜歡我但是我欺騙自己他可能喜歡我;好的心態(tài)也不是說他不喜歡我我裝作看不見。 大家可以留心電視劇中的那些心態(tài)好的人,他們不會妄自菲薄,也不會自欺欺人,而是在事情發(fā)生的時候,懂得抓住關(guān)鍵問題,也就是:這件事對自己有什么影響,自己希望得到什么(即:目標),自己如何做才能保證目標達成,然后去解決它,而不是為難自己深究無法得到答案的原因。
即:用「怎么做」代替「為什么」 如何理解呢? 比如我們常見的例子,老師,我和女孩之前微信聊的還可以,吃了一頓飯,她就冷淡了,到底怎么回事。 吃飯只有你們倆在場,原因只有你們倆知道。姑娘為啥冷淡了?只有她自己知道。然而,姑娘多半不會出口傷人,說出真實原因。 也許真實原因是你有口臭,和你聊天很無趣,她能說嗎? 也許真實原因是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一個魔鬼搭訕班的學(xué)員搭訕,有了意中人了,她能說嗎? 她不能說,而你自己十有八九也猜不出來,對吧? 甚至有學(xué)員傻乎乎地去問女孩,求真相,而多數(shù)女孩會說:你挺好的,只是我們不合適。從此你會因為這幼稚的舉動而被拉入黑名單。 想不通咋辦?想不通,我們要學(xué)會變通 盡快完成「為什么」到「怎么做」的轉(zhuǎn)變 從「為什么」到「怎么做」的轉(zhuǎn)變時間越短,你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活在當下,從實際出發(fā)。 幾個步驟: 1 判斷這件事對自己的實際影響(即:狀況) 注意,我說的是實際影響,而不是情緒影響,心理上別扭不算。 比如A:自己的工資2%漲幅沒實現(xiàn),這件事對自己的影響:生活水平?jīng)]啥影響(朋友自述) 比如B:女孩的態(tài)度冷淡了,這件事對自己的影響:女孩對自己冷淡,關(guān)系陷入瓶頸 2 自己希望得到什么(即:目標) 比如A:對于工資沒啥要求,沒有希望得到什么實際利益,目標是盡快做完進新公司 比如B:和她關(guān)系重新恢復(fù)熱絡(luò) 3 如何做才能得到目標 比如A:埋頭干完手中的活,拿出好成績作為資本進新公司 比如B:以退為進,減少聯(lián)系以免造成打攪,時刻根據(jù)女方反饋調(diào)整自己。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從實際出發(fā)”。 比如女孩冷淡,我們能理解的就是她目前處于不想和你有過多交流的狀態(tài),那么,及時剎車,控制頻率,以示后效。無論如何,你找老師問原因是沒用的,老師真的沒有長千里眼。 比如我的朋友,想不通為啥新人的工資和自己差不多。那么,再給她一個月,她也想不通。除非他和老板談,這是另一碼事,談工資還是談公平,這要搞清楚。 所以不要陷入無意義的情緒,要確定具體的目標。 1知道工資差異的原因?對,這個可以談,巧妙地談,比如工資是按照什么來劃分的,從客觀標準上來談,而不是喜歡與否,公平與否。老板不會對員工說,我不喜歡你所以不給你漲工資。你也同樣不能如此談。 2 想增加工資?這個可以有。 總之,目標要是可以達成的具體目標。 雖說原因很重要,但是如果遇到問題,拋棄具體目標,一味糾結(jié)于原因,而原因又求而不得。就容易自己和自己過不去,成為情緒的奴隸。 心態(tài)差的人有個常見特征:糾結(jié)過往,不關(guān)注當下;過多追求原因,不為現(xiàn)實負責(zé)。而成功恰恰來自于對現(xiàn)實的把握。 就如同被出軌的人,總是追問出軌的人:你為什么出軌!我對你這么好。然后,胡思亂想各種理由,對照自己做的好與不好,陷入情緒不能自拔。 一個朋友對我說過這么一句話:人至賤則無敵。這個不是說讓我們做低賤、卑鄙的人,而是「人越放低自己越會所向無敵」。 覺得老板因為不喜歡自己而不增加工資,一方面體現(xiàn)了朋友自卑怕不被喜歡不被重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朋友過于看重自己,覺得“別人的行為取決于我自己的表現(xiàn)”,這不也是夸大自己影響力的表現(xiàn)嗎?自卑和自戀總是合伙人! 有人說了,如果總是被女孩冷落,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而不去思考原因,會不會以后總是這樣走彎路? 如果屢次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那這時候我們的方法依舊管用: 1 這件事對你的影響:不被女孩待見 2 你想得到什么:搞清楚自己的弱項 3 如何做到目標:找一位老師幫你突破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找一位絕對中立的人,接觸一下,讓他觀察自己的問題,給自己提一下“忠言逆耳”的建議。比如魔鬼老師,向來直指痛點,卻讓學(xué)員看到身邊的人敢怒不敢言的自己。這里不是廣告,是我真實地覺得:自己想不通的事不要為難自己,己可為則為之,己不可為便求之。即是:自己能達成目標就自己去達成,自己不可以達成的話,懂得讓他人協(xié)助。 比如,老師可能會告訴你: 你吃飯總是吧唧嘴,發(fā)出可怕的噪聲。 你說話聲音太大,特別沒素養(yǎng)。 總之,這時候,也是有具體的目標要達成的,就是尋找自己身上具體的問題。 懂得把握實際利益,是調(diào)整心態(tài)的一大策略。 簡介 作者:貝加。擅長個人成長,溝通,情感與婚姻家庭咨詢。每一個主動尋求改變的人都是充滿能量的人,我所做的只是陪你走過一段艱難的路。官方微信平臺ID:dashanyuehui(轉(zhuǎn)載聯(lián)系助理微信:mgzxszl)。 |
|
|
來自: 昵稱44943940 > 《自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