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九要,大家最容易想起的就是形意拳,九要,24法,由于孫祿堂先生一開始是學形意的,后來跟了陳婷華宗師學習八卦掌,得其精要,有時候闡述八卦掌時仍然喜歡用形意的理論名詞,同時還有傅劍秋等前輩也是兼習形意拳,八卦掌。而張占魁前輩則是形意八卦掌,形意拳和八卦掌確實很多相通之處。 孫祿堂先生在其《八卦拳學》中寫道:“練拳術者,明乎此理,以丹田為根,以意氣力為用,以九要為準則,遵而行之,雖不中不遠矣?!笨梢娋乓前素哉凭毠χ>?,只有在練功中嚴格遵守才能步入八卦掌神圣的殿堂。九要為:一要塌:二要扣;三要提;四要頂:五要裹;六要松;七要垂;八要縮;九要起鉆落翻分明。 塌者,腰往下塌勁,尾閭上提,使得腰名門處直,飽滿。腰在人一身之中為中節(jié),是連接人體上下肢轉動的樞紐,又是勁力的發(fā)源處。練拳時時時做到腰部向下松塌,可使胸空腹實,氣沉丹田,下肢穩(wěn)固,走圈運掌輕靈而不浮,有利于周身勁力貫通。松腰開胯,腰和胯是緊密聯(lián)系的,踏腰裹胯合住周身上下之勁。 扣者,開胸順氣,陰氣下降??梢岳斫鉃楹?,含胸并不是凹胸,習武之人應當是正大光明的,不挺胸不凹胸就對了,常常見有人理解為凹胸,則氣阻于胸,同時扣還有開胸拔背,胸中空空洞洞,有利于呼吸暢通(陰氣下降),氣不上逆而下沉丹田,有助于任脈暢通,也內(nèi)家拳三層功夫必要條件。 提者,谷道內(nèi)提也。即提肛,會陰,練拳時微微提縮谷道,兩股夾緊,這樣做內(nèi)氣不散,有助于氣升督脈,使人精神百倍,動作靈巧。一切皆要自然。 頂者,舌頂上腭、頭頂、手頂也。舌頂上腭和提肛可使任督二脈接通,并可增加口中津液,在練功中避免口干舌燥,津液增多隨時咽下又能幫助消化食物,是養(yǎng)生之法。頭上頂,要求練拳時保持頭部虛領頂勁。頭乃一身之主,若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必將影響身體重心穩(wěn)定,為了保持身體重心的穩(wěn)定,即要求頭部中正不偏,使頭頂百會穴向上虛領,上額天庭前頂,下腭微收,這樣脖項豎起,如此精神自然貫通,顯得人精神抖擻,威武雄壯,頭上頂是在意念的控制下,不可使用拙力。兩手前頂,即兩掌虎口撐圓,食指上頂,中指、無名指、小指微扣,掌心含空,腕部下塌,使兩掌根前頂,如此能增大手臂勁力,獲得伸筋拔力之妙,氣貫四梢直達掌指。譜曰:“頭上頂有沖天之雄,手前頂有推山之功,舌上頂有吼獅吞象之容?!?/p> 裹者,兩肘往里裹勁,如兩手心朝上托物,必得往里裹勁也。即轉掌時要求兩肘和小臂往里裹擰,如同抱物一般。與扣、頂合在一起,可使上體力量完整,形成周身整勁。 松者,松開兩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也。即練拳時松開肩關節(jié),周身關節(jié)易于放松,才能使動作舒展圓活,化發(fā)自如。 垂者,兩手外翻時兩肘極力往下垂勁也。與松合在一起即是松肩墜肘的要求??墒箽馊氲ぬ铮瑒帕ω炌?,上注于手,下注于涌泉。中節(jié)不可以空,否則出拳掌就飄,難以通三關,形成整勁。 縮者,兩肩與兩胯里根極力往回縮勁也。這是一種順中有逆、逆中有順的勁意,可使氣聚丹田,不偏不倚。此為順逆,兩肩胯縮之同時還要有向手足伸之意。 起躦落翻者,起為躦,落為翻,起為橫,落為順,起躦是穿,落翻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機輪之循環(huán)無間也。八卦掌講起躦是穿掌,落翻是打,起也打,落也打,一起一落,一上一下,左右連環(huán)勁力不斷。穿掌是八卦掌的重要手法之一,有“好漢怕三穿”之說。 九要就像是小學學的九九乘法口訣,后來立體幾何,平面幾何,代數(shù)等再復雜還是要建立在九九乘法口訣的基礎上,所以原理性的,根本性的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要好好學習,用心體會。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間架和內(nèi)在的健身機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