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黃元吉精華錄六(先天一炁即玄關(guān)一竅)

 無不利 2017-07-07

黃元吉丹法精華錄

《道德經(jīng)講義·樂育堂語錄》

原理原則次序分類整理

目錄

 

天道丹道原理:一炁為本,分二為用

       天之道,造化之源——先天一炁

       先天一炁分陰陽,天地萬物皆由此“二”而生

      丹道同于天道,也是一炁為主,分二為用

       先天一炁與真陰真陽辨別

       主次   偏差   旁門   幻境

  迷失于丹道名詞

        后天神氣

        有為與無為

        神氣未合一之時,“采取”的只是后天神氣

        積德之重要

        幻境       

 

性命雙修功夫次序:二合一為本     ,一分二為用

       心亂數(shù)息,心靜聽息                       【有念有覺】

       神氣相依,漸而合為“一”之秘                 【無念有覺】

           (此前須我做后天有為功夫,此

           后只須順先天自然去造去化)

       還原為先天一炁,即成玄關(guān)一竅             【無念無覺】

        先天一炁分真陰真陽,天人合發(fā)             【一驚而覺】

與天地同造化。    即玄關(guān)一竅開                【元和內(nèi)運 

       先天一炁分真陰真陽,如何應(yīng)之             【一二循環(huán)】          “虛空”二字猶著不得,何物可以添上?        【體漸純陽】

第四章小目錄

      1先天“一覺”,一分為二

      2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

      3周天之說

      4玄關(guān)幾種層次之說

一分為二詳解:真性真命——元神真意元炁胎息

       先天一炁分陰陽之真陽——真命·元炁·胎息

       先天一炁分陰陽之真陰——真性·元神·真意

       日常應(yīng)事接物之玄關(guān) ,真意: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附:睡訣。      

   還原為先天一炁

即成玄關(guān)一竅

古云:“修道之要,不在塵勞不在山,直須求到杳冥端?!辫泌ざ?,即虛極靜篤之時。虛之極,靜之篤,而真精真炁真神即從此而生??傊迕髦裼苫煦缍鴣?。

古人曰:“玄竅之開,即如同太極一動,陰陽于此分?!庇种^“伏羲一畫,兩儀于此兆?!逼溟g千變?nèi)f化,無窮無極,莫不由此混沌一刻立其基。特患人不入于杳冥,無患玄關(guān)之不發(fā)現(xiàn)也。

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凡心不除,真息不現(xiàn)。      2-12

八卦爐中火焰飛,神仙隱隱練玄微。

直向虛無尋密諦,端從元始辨真機(jī)。

空明洞達(dá)渾忘我,落點根源識者稀。

黃芽遍地群生育,白雪漫空萬物歸。      5-28

太極無動無靜,無思無為,無聲無臭,渾淪磅礴,太極雖無一物,實為天下萬事萬物之根本。性命二者不過由太極之動靜分而出焉者也。

混混沌沌,不識不知,氤氤氳氳,如癡如醉,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之際,此正坎離交媾,水火適成一炁。乾坤合體,陰陽仍還太極。純是太和在抱,天然自然于先天虛無之中。太極在中,即生氣在此中,大藥大丹亦在其中。煉丹者,即練此太極也。成仙作圣,亦無非此物也。此物在人,即“父母生前一點靈”是也。

修之于身,豈有他妙?

只是混混沌沌中無知無動時,忽焉而有知有動,即有無相入,天人合發(fā),玄牝之門,生死之竅,要不過自無而生有,自死而之生,自陰而及陽。乾坤之合撰,日月之合朔,人物之重生,基于此矣。                                3-25

要得道妙,須混混沌沌,寂之又寂,始是父母未生前一團(tuán)太極之理。此個渾淪,即鴻濛鴻濛未判之祖炁,天地將判之元炁,四大未分,五行未著,一個渾淪完全之元炁。人有此則生,無此則死。此為修道第一妙機(jī)?!?/span>4-21

神氣有一分交合,自有一分混沌。神氣有十分交合,自有十分混沌。

此殆息凡氣、生真炁,死凡心、生道心之端倪也。

有此混沌景象,始驗我神氣之交、而太極之真還也。果到神氣大交,自然渾渾淪淪,外不知有人天,內(nèi)不知有神氣,此與天地人物混化而為一炁,無有渣滓間隔。到此境界,才算現(xiàn)出本來面目。即“致中和,天地位,萬物育”者矣?!?/span>3-17

念有一毫之不止,息不能定。

息有一毫之未定,命不我有。                                  1-16

有一點散亂之心,則不為純陽。

稍有一念未除,尚不免有凡塵之累。                 1-17

一孔玄關(guān)大道門,造鉛結(jié)丹此中存。

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炁穴,內(nèi)有坎離精。

修煉必要恍惚杳冥,而后人欲凈盡,天理常存。凡息自停,真息乃見。人心太明,知覺易生。若到杳冥,知覺不起,即元性元命打成一片,此性命返還于無極之天也。

此個恍惚杳冥,大為修士之要。若一生他念,此個元炁即已雜后天而不純矣。學(xué)者必心與氣合,息與神交,久之自有無窮趣味生來。                                                              21

入定功夫在止念,念頭不止亦徒然。必妄念克除,而后真息乃生。真炁既生,則元神自活。久之神歸炁伏,自返還太極之天。炁與心是二而一者。藥在此,丹在此,神仙之成亦無不在此。                                                                   2-1

以先天元炁隱于虛無之中,不在見見聞聞之地,(因此)筑基得藥,練己還丹,脫胎得珠九節(jié)功夫,要不外虛極靜篤,含三抱一,恍惚杳冥為主,自守中以至還丹,皆離不得渾有知于無知,化有為于無為。人能泯其知覺,渾其神知,沒其見聞,去其作為,道即在其中,而一元真炁常在。倘起大明覺心,則后天識神應(yīng)念而起,已非先天元神。故必恍惚中求,杳冥中得。                                                                      10

人有知識,已破其混沌之真。如能不識不知,乃完其無名之樸。大修行人于不聞不睹之地,返其無思無慮之神,不閉耳目,黜聰明,不能歸于靜定。如有一毫計較,一念謀為,則太樸不完,混沌之先天喪矣。                             65

圣人修身,不外元神元炁,善養(yǎng)虛無,則元神元炁自然來歸。心若不虛,己先無道。若起一客念,動一客氣,愈修而道愈遠(yuǎn)。學(xué)者慎之戒之!                                                  49

真精由杳冥無朕中生,若起一分明覺,則減一分杳冥,真精無以為生育之地。諸子務(wù)要于一陽未動之前,杳杳冥冥,渾不知有天地人我,始是藏蓄之深。待至一驚而覺,真陽現(xiàn)象焉,此個陽即天地人物發(fā)生之元炁,亦所謂天地之心即此可見。此個陽不易得也,必于陰氣凝閉之極,我惟虛極靜篤,一無所知,一無所有,而后真陽始得發(fā)生。         3-23

修性練命,必要混混沌沌,若有若無,不識不知,方能采得天地太和元炁合為一體。殆太極未分、鴻濛未判之元炁有如此(混混沌沌、不識不知)耳。                            3-26

欲真陽現(xiàn)象,須從靜中蘊(yùn)蓄,切莫徒望真陽之生而不于靜中早自調(diào)養(yǎng)也。溫養(yǎng)未深,性命自初生以來所帶渣滓之污垢不曾洗滌得盡,以故發(fā)生時不免夾雜凡氣,無由練成一粒黍米玄珠,故有得而復(fù)失之患。                                       5-7

使心若太虛,蓋以此(玄關(guān))竅本虛。以(我)虛合(他)虛,是為“同類相親”。神氣合一、神融氣暢,入于恍惚杳冥,此即竅中生炁入之時。若于此身竅死死執(zhí)著,不惟此中神妙不現(xiàn),而竅早為之錮蔽而不通。真心之見,必從忘其妄心后而乃現(xiàn)。                                                                   4-4

打坐必萬緣放下,一絲不掛,到得渾渾淪淪,無人無我,無天無地之候,即性也。我若混沌中一覺,即是真正見性也。由此真性發(fā)為元神,即真心也,真心即真意。明心見性,有何難?至于忘物忘人忘我,才有此太和一炁。      3-7

——丹經(jīng)印證——

歷代仙真隱指“虛無之境”

呂洞賓:人人紙上尋文義,喃喃不住誦者多。持經(jīng)咒,念法科,排定紙上望超脫。若是這般超生死,滿地釋子成佛羅。得真經(jīng),出紅波,不得真經(jīng)沒奈何。若問真經(jīng)端的處,先天造化別無他。真經(jīng)原來“無”一字,能度眾生出大羅。要真經(jīng),度自己,除非同類兩相和。生天生地與生人,豈離“陰陽造化窩”,(當(dāng)思陰陽產(chǎn)于何處,何處才是陰陽窩、造化窩;當(dāng)思神炁產(chǎn)于何處,何處才是神炁穴)。大道端居太極先,本于父母未生前。靜里更有別乾坤。

第一峰,是仙物,惟產(chǎn)金花生恍惚。杳杳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結(jié)成團(tuán)。=此法真中妙更真,無頭無尾又無形,杳冥恍惚能相見,便是超凡出世人。

 

石杏林《還源篇》:(當(dāng)年,石真人此篇名若多寫“一”字,《還源一篇》,則少去后人許多迷失、紛爭,無奈古人皆此恍恍惚惚風(fēng)格。如今許多人皆知“還源、返還”,究竟還源到什么地方?三思?。。?/span>

練炁徒施力,存神枉用功。豈知丹訣妙,整日玩真空。

神炁歸根處,身心復(fù)命時,這般真孔竅,料得少人知。

藥取先天炁,火尋太乙精。能知藥取火,定里見丹成。

定志求鉛汞,灰心覓土金,方知真一竅,誰識此幽深。

造化無根蒂,陰陽有本源,這些真妙處,父子不相傳。

藥材開(于)混沌,火候練(于)鴻濛。

龜蛇真一炁,所產(chǎn)在先天。不知真造化,何物是真鉛。

但要合天機(jī),誰識結(jié)丹處。(結(jié)丹處即合天機(jī)處。)

半夜三更里,金烏入廣寒。夜靜月明處,一聲春烏啼。

(半夜三更里、夜靜月明處,陰極而陽、靜極而動。)

 

李道純:身心不動以后,復(fù)有無極真機(jī)。言太極之妙本也。蓋人心靜定,未感物時,湛然天理,即太極之妙。動時自有主宰,一切事物之來俱可應(yīng)。靜定功夫純熟,不期然而自然。至此,無極之真復(fù)矣,太極之妙應(yīng)明矣。天地萬物之理,悉備于我。

無思無為,易之體。有感有應(yīng),易之用。

身不動,精自固。心不動,氣自固。意不動,神自靈。

 “不將火候著于火、真火本無候”,只這兩句子,瞎了多少人眼。若到無抽無添處,正好行火候。心定念息,火候用也。息心養(yǎng)真火。

采藥原容易,烹煎亦不難。心頭無一事,真火透三關(guān)。

所謂“三家相見”,三元五行混而為一也。意大定,則三元混一,此所謂三花聚,五炁朝,圣胎凝。意大定,謂之五行全。

      練精化炁為初關(guān),身不動。練炁化神為中關(guān),心不動。煉神還虛為上關(guān),意不動。作此見者,金丹之能事畢,神仙之大事至是盡矣。

練精化炁,練炁化神,煉神還虛謂之三關(guān)。今之學(xué)者多指尾閭、夾脊、玉枕為三關(guān),非至要也。

   予所謂呼吸,非口鼻。真息綿綿,往來不息之謂。

   予所謂身心,非幻身肉心,乃不可見之身心。身是歷劫以來清靜身,心是象帝之先靈妙本。

   是知虛者,大道之體,天地之始,動靜自此出,陰陽由此運,萬物自此生,是故虛者,天下之大本。

   進(jìn)火無中練大丹,安爐定里求真土。

   極致沖虛守靜篤,靜中一動陽來復(fù)。

   誠能一上究根源,返本還源不費力。

   道本虛無生太極,太極變而先有一。

   一分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從此出。

無一斯為天地根,玄教一為眾妙門。

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一上運經(jīng)綸。

誠能萬有歸一無,方會面南觀北斗。

至此得一復(fù)忘一,可與元化同出沒。

設(shè)若執(zhí)一不能忘,大似癡貓守空窟。

三五混一一返虛,返虛之后虛亦無。

不無之無還會得,便于守一知無一。

一無二字盡掀翻,無一先生大事畢。

神炁和合生靈質(zhì),心息相依結(jié)圣胎。

調(diào)息要調(diào)真息息,煉神須練不神神。

頓忘物我三花聚,猛棄機(jī)緣五炁臻。

丹從不練練中練,道向無為為處為。

息念息緣調(diào)祖炁,忘聞忘見養(yǎng)嬰兒。

藥物只于無里采,大丹全在定中燒。

七返九還大丹頭,學(xué)者須當(dāng)定中求。

空不空中烹至寶,無為無處練真如。

恍惚中間情合性,虛無谷里奇投偶。

每日只徒心有見,何時得悟命歸根。

一切形名聲色象,到頭都是弄精魂。

父母未生前,是金丹之基。

些兒真造化,恍惚杳冥中。

為君明說破,太極未分前。

中間一竅子,無人摸得著。

摸得著,為君吹出無聲樂。

達(dá)虛知妙本,靜極見天心。

 

張三豐:不可執(zhí)于有為,有為都是后天,今之道門,多流此弊,故世間罕全真。此道之不行,由于道之不明也。

人心既除,則天心來復(fù)。

息不用調(diào)而自調(diào),炁不用練而自練。不出不入,無來無去,是為胎息、神息、真橐龠、真爐鼎,是為歸根復(fù)命,是為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神炁凝結(jié),胎息自定。每日如外夫婦交情,美快無比,切不可著他。

   古仙云:“調(diào)息要調(diào)真息息(不息之息),煉神要練不神神?!闭嫦⒅?,息乎其息,不神之神,神乎其神。人心絕則道心見。

   拋家絕妻、誦經(jīng)焚香者,不過混日之徒,不足道!假燒香,拜參禪,豈知大道在目前。昏迷吃齋錯過了,一失人身萬劫難。

真鉛生于天地先,何用金石與木草。練之九九功若成,杳冥之內(nèi)生金寶。騰騰猛火燒虛空。=道要歌,效用多,不知道要必遭魔??葱P(guān),調(diào)真息,知此二要修行畢。看玄關(guān),無他訣,先從竅內(nèi)調(diào)真息。一息去,一息來,心息相依更相偎。幽幽細(xì)細(xì)無人覺,神炁沖和八脈開。照此行持得妙竅,玄關(guān)何必費猜疑。

直到真空地位,大用現(xiàn)前,一得永得。亥子之交,剝復(fù)之間,手探月窟,足躡天根。不知虛空法度···誰知虛空消息···去太極真人前,(虛空一無所有之處),請一點真一不二法門來,與我為混合之大道也?!ぁぁび嘟耘蚤T小法。

那一點真陽動靜,在虛無內(nèi)修根養(yǎng)蒂,虛無內(nèi)立命安基。又何必指東猜西!

《五篇靈文》:恍惚杳冥者,指先天發(fā)生之所也。寂然不動之中,忽然一點真陽,發(fā)生于恍惚之中。

陳攖寧:

道家中黃直透,即是一竅通時竅竅通,得其環(huán)中以應(yīng)無窮之意,所謂仙家頓法。功夫到虛極靜篤時,精自然化炁,炁自然化神,神自然還虛。始終如此做法,不必再分小周天大周天、小還丹大還丹許多名目。

人能能入大定,自然就能看見本來面目。認(rèn)識真心,自然一動一靜全是天機(jī)。與其再要用各種旁門小法功夫,倒不如一切放下,專修大定的功夫為妙。

道是什么?道就是陰陽,陰陽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炁。神炁合一,就是修道。

   順其自然而無為者,先天之道。由于人力而有為者,后天之功。

   丹道不外靜定。小靜之后,必有小動。大靜之后,必有大動。靜定之力愈深,則震動之效愈大。常人所以無此效驗,因未能靜定之故。

   存無守有,恍惚杳冥,念念規(guī)中,使真人潛深淵,自然優(yōu)游而舒適。念念規(guī)中,自有神妙不測之變化,不必去注意功夫的效驗而效驗自來。

先天一炁若有心求之,則必不能得,必須以無心求之,以無制有。清靜功夫,若不能虛極靜篤,則一陽不生。陰陽功夫,若離器不空,則坎宮之炁,安能默運過來?空與炁本不相離,無論清靜、陰陽皆如此。

上德者,不識不知,混沌未破,毫無奢欲,純乎先天,先天者,無為,故不以察求。(見莊子混沌鑿竅一文)。

李涵虛:玄關(guān)一竅自虛無中生。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

此竅為萬法歸一之地,有獨無對,(獨一無二,即陰陽亦無,有二即錯。)故曰一竅。以神凝炁聚,現(xiàn)出此中,就是活的。以活的論,乃算作玄關(guān)一竅。故曰:自虛無中生。真機(jī)直露,得者秘之。

   玄關(guān),神炁交媾之靈光。玄關(guān)之中,人我皆忘,鬼神莫測,離此不能躲無常,混混沌沌,兀兀騰騰。此中玄妙,變化萬端,不可名狀。識者秘之。

收心調(diào)息,靜之又靜,一切放下,全體皆忘,混混沌沌,杳杳冥冥。功夫到此,萬物蕓蕓,各返其根。此無知無識時也。誰曉得無知無識之際,才有一陽來復(fù)。慕地“一驚”,如夢初醒,初醒之時,名曰“先天陽生活子時”。故曰“子時進(jìn)陽火”。

一切放下,人我皆忘,此謂之“鉆杳冥”。忽然心息相忘,神炁融合,不覺,恍然而陽生。

凡做功夫,“鉆杳冥”是第一樁難事,昔日我在洞天中,學(xué)“鉆杳冥”七八年,然后才稍有把柄。但先天一炁自虛無中來,必有真杳冥,乃有真虛無。要能一切放下,鉆入杳冥,必有此等真功夫,然后才有真效驗。

人能鉆入杳冥,方能成得交媾。我勸人先在虛空中團(tuán)練,靜之又靜,定之又定,無人無我,無無亦無,自然入得杳冥,不交媾而自能交媾,從至陰中生出至陽。

交媾之法,后天與先天不同。后天交媾,以神合氣。先天交媾,以性立命。

定心不固,每為識神所遷,心與氣離,不能見本來面目。法在心息相依之時,把知覺泯去,心在氣中而不知,氣包神外而不曉,氤氤氳氳,打成一片,若能直造杳冥,自當(dāng)透出玄關(guān)一竅。

神氣交加入杳冥,忽聞“空處”誦真經(jīng)。

有知有識皆是假,“無知無識”始生真。

除了“虛空”不造丹。

真靈之體,實從“虛無”里胚胎。

西派海印子:《性命圭旨》一書,皆以色身立說,存想山根,操心夾脊,玉液練形法,安神祖竅,法輪自轉(zhuǎn),蟄藏氣穴,吸舔撮閉,目視頂門,守虛危穴,沖開頂門,誤人不淺,與鐘祖“未生身處下功夫”,呂祖“窮取生身受炁初”,大相背離。采藥歸壺以陽物勃舉為神奇,號之為藥產(chǎn),盡是認(rèn)賊作子而不覺。

恍惚杳冥,即是采取。

小還之時,身內(nèi)是坎離。功夫到虛極靜篤,外感先天純陽真炁入我色身,補(bǔ)足我破體后之損耗。是以我純陰,感彼純陽,純陽真炁到時,渾身俱感酥軟麻木跳動,能周身酥麻一次,即真炁熏蒸一次,即行一次小周天。如此漸采漸集,炁足止火,復(fù)成童體,此時離宮填滿,身內(nèi)已成乾象,純是先天。

再以我乾陽,感彼虛空中乾陽,身內(nèi)先天與身外先天,彼此凝結(jié),是合內(nèi)外兩重真陽而成大還。功夫到此,定力已達(dá)二三小時以上。能寂定一次,感召身外乾陽,與我身內(nèi)乾陽相會合,即為行一次大周天,直至大丹告成。

小周天,從后天返先天時之名。大周天,從先天返先天之先天時之名。故丹法初以后天感先天,所得之藥,謂之小藥,所結(jié)之丹謂之小還丹,所行之周天謂之小周天。復(fù)以我先天純陽,合內(nèi)外兩重先天,所得之藥謂之大藥,所結(jié)之丹謂之大還丹,所行之周天謂之大周天。雖名有大小之分,功夫原不外心息相依,做到大定真空,小周天在定中行,大周天亦在定中行,因定有深淺不同,故所得亦不同。

其實功夫一到大定,外則乾坤會合,內(nèi)則坎離交媾,小周天大周天,同時進(jìn)行,所謂“內(nèi)藥還同外藥,內(nèi)通外亦須通?!辈粯?biāo)大小周天之名,而實際大小周天,均已包括在內(nèi),最為簡當(dāng)。

功夫不外心息相依,一到大定真空之境,內(nèi)外二藥俱通。內(nèi)則七返,五行四象自合,三家自然相見,水火自然既濟(jì)。外則九還,先天一炁自來。一切法驗,不招自來,不求自至,有水到渠成之妙。

真空乃外呼吸斷絕,神炁同定,息念雙消,性命合一,至靜極而動,一陽來復(fù),則妙有顯現(xiàn)。無呼吸之定,身心寂然不動,內(nèi)外混忘。功夫到此,內(nèi)則己土現(xiàn)前,五行四象自合,坎離自交,而成七返之妙。外則戊土成立,先天一炁,不召而自來。外返內(nèi)還,同時進(jìn)行,沐浴封固,不待安排。

一到真空,則妙竅同玄,有無一體。

一到真空,則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一到真空,則三家自然相見,四象自然會合,五行自然攢簇。

一到真空,則真性自然透露,妄惑自然消融。

一到真空,以寂而感,先天真陽,不招自來。

真空為丹法之玄樞,返還之妙鍵,成真之軌躅,了道之南針。未到此境,則內(nèi)藥外藥皆不能通,戊土己土皆不能現(xiàn),而水火金木四象五行,亦無從攢簇。

田誠陽:

如果進(jìn)入靜的境界,就沒有思考,思考是人為的東西,你越往深處靜,心念是不動的,動本身是不對的。

丹道大患,在于用念。若非完全止念,不能入于先天。

一切修為,都是在靜中自然印證。能靜自合于天地之道。

除去一切思慮念想,返還于先天境界,方可涵養(yǎng)先天一炁。欲入此境,必須忘去所謂“意守”,一切大靜,直入坐忘境界。進(jìn)入先天虛無之境界,方知動靜之本源。

入于先天虛無妙境,返歸生身之本源。修煉入于無為之境,何須再追求后天有為之法,作繭自縛呢?我自入道,堅持做功多年,而今明白種種法門盡屬后天,道法自然,不在人為。

歸于虛無先天,靜極而動,則一陽之炁,便會發(fā)生。既歸先天,不落后天,猶如太極圖之陰陽魚,流轉(zhuǎn)不息,沖和互化,總在太極圈內(nèi)。得丹之后,體內(nèi)景象萬千,此時已到自然無為之大化境界,一切變化,純?nèi)巫匀?,自己惟須順其自然而已?/span>

從最初的心息相依,邁入神炁合一,再由神炁合一,進(jìn)入性命合一,性命合一之后,到達(dá)天人合一。

直悟先天,乃由中道入手,舍棄陰陽動靜之執(zhí)著,其法以“先天地生”為體,自然而然為用,存神養(yǎng)性,與道合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