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當人們在談論二戰(zhàn)中希特勒的手下時,更多的是談到戈林、戈培爾、希姆萊,以及軍隊中的將軍和元帥。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在希特勒眾多的追隨者和幫兇中,有一個人的作用遠遠超過了上面這些人,而這個人就是阿爾貝特·施佩爾,德國軍備部長,其為希特勒龐大的戰(zhàn)爭機器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質保障。在最后的審判時刻,其副手都被執(zhí)行絞刑,而他卻奇跡般的逃過了一劫。 阿爾貝特·施佩爾,出身名門,其父親是當?shù)赜忻慕ㄖ?。先后擔任過建筑師與運輸總監(jiān),以及軍備部長。 1931年1月,26歲的施佩爾在聽了希特勒的一次演說后,希特勒深深的吸引著他,于是申請參加納粹黨。1932年,施佩爾由于主持裝修了戈培爾的官邸和制定了納粹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會場設計而引起希特勒的注意,從此成為了希特勒的私人建筑師。其設計的柏林城市模型設計令希特勒激動不已,并把完成這一規(guī)劃當成他活著的唯一愿望。此后,總是陪在希特勒身邊,成為了希特勒的密友。施佩爾也一舉成為了納粹德國一顆崛起的新星。 隨著德國戰(zhàn)爭機器的開動,施佩爾開始擔任第三帝國軍備部長,總覽德國戰(zhàn)時經濟大權。在他的領導下,第三帝國軍備生產出人意料地飛速發(fā)展,生產產量提高了好幾倍;讓他在第三帝國的要員中大出風頭;同時他同德軍高級將領鄧尼茨、米爾希、古德里安、蔡茨勒、弗羅姆等人建立了較深的友誼,也與黨衛(wèi)軍關系密切,獲得了他們的信任。由于其與希特勒的關系(當希特勒同愛娃·勃勞恩在他們的房間里談最隱秘的事情時,他是唯一在場的部長),一度讓人認為其是希特勒的接班人, 但他并不像戈林那樣,做什么事都很招搖,他做事非常謹慎。如他在擔任軍備部長期間大肆斂財,但他并不是直接掠奪,而是通過第三者以合法的名義將其收入囊中。還有在其生產奇跡的背后,是讓無數(shù)人付出生命的代價;他強迫大量猶太人及占領區(qū)人民到他管理的工廠里做工,用完即被丟棄;但他卻偷偷命令下屬,將這些骯臟,帶有血腥的記錄,只要涉及到他的,統(tǒng)統(tǒng)銷毀。 施佩爾被捕后,他與其他納粹頭子一起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接受審判;他巧舌如簧,極力為自己辯護,他說他只是一名建筑師,藝術家;他承認納粹對發(fā)動戰(zhàn)爭有罪,但不承認個人有罪。在法庭上表現(xiàn)出對希特勒的鄙視,并宣稱自己對集中營這些事情一概不知。 而的這些辯解說服了法官,法官認為其有悔過情節(jié)(其他納粹頭子拒不認罪),同時沒有證據證明其參與殘害猶太人(早被他銷毀了)。最后他被判處20年監(jiān)禁,被稱為“納粹好人”。 刑滿后,施佩爾寫了《第三帝國內幕》一書,提供了不少有關希特勒和他的親信鮮為人知的內幕材料,并嚴厲譴責了希特勒。這讓他大發(fā)橫財,后來各家媒體高薪聘請其參加各類電視節(jié)目。 不過施佩爾的暢銷書,在他的朋友和前同僚中引起很大反響;施佩爾的好友兼世交沃爾特斯在給施佩爾的信中說:我坐在這里咬著鋼筆,在多年的交情和本能的厭惡之間搖擺不定,沒有那部犯罪小說編得比這部更精彩。 1981年施佩爾因腦溢血病死于倫敦,得到了善終。其死后不久,年輕的博士生馬提亞斯在沃爾特斯的幫助下,最終揭開了施佩爾的謊言。沃爾特斯證實施佩爾是迫害猶太人的行動主要組織者與參與者。這個“納粹好人”的虛偽面具終于被撕開了。 |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那些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