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散曲微刊第四期 曲 苑 論 壇 散曲巧體的審美趣味 李旦初 “巧體”之名最早見于明代王驥德的《曲律》。其卷三《論巧體》一節(jié),列舉數(shù)目、短柱、集句、集曲牌名、集藥名等體。近人任訥《散曲概論》將《曲律》的《論俳諧》與《論巧體》合為廣義的“俳體”,并增補獨木橋體、疊韻體、犯韻體、頂真體、疊字體、嵌字體、反復(fù)體、回文體、重句體、連環(huán)體、集諺體、集劇名體、櫽括體、翻譜體、諷刺體等,共25體。這些巧體是適應(yīng)散曲句式靈活多變伸縮自如、語言通俗化口語化、審美取向崇尚幽默詼諧調(diào)侃風趣等特點而自然形成的,側(cè)重在形式和技巧上花樣翻新、爭奇斗異。因此,巧體用得好,就能把散曲寫的更活潑、更新奇、更有趣、更津津有味。這里推薦幾種常見的巧體,分別舉例點評品味。 一、重韻體,又稱獨木橋體。通篇從頭到尾用同一字押韻,如過獨木橋。 例1.張養(yǎng)浩【正宮·塞鴻秋】 春來時香雪梨花會,夏來時云錦荷花會,秋來時霜露黃花會,冬來時風月梅花會。春夏與秋冬,四季皆佳會。主人此意誰能會? 張養(yǎng)浩散曲多抒發(fā)辭官歸隱情懷,這支小令也不例外。通篇用“會”字押韻,而字義不盡相同。前四個“會”字都是薈萃之意,依次寫春夏秋冬梨花、荷花、菊花、梅花盛開,花團錦簇的自然美景。第五句的“會”字是會合、會見之意,轉(zhuǎn)向人事寫賓主宴集、親友相會的樂趣。結(jié)句的“會”字是領(lǐng)會、領(lǐng)悟之意,“主人此意誰能會?”一個反問句多言外之意,暗示隱居背后的難言苦衷,官場之腐敗險惡、作者之憂憤深廣,盡在不言中。 例2.周文質(zhì)的【正宮·叨叨令】自嘆 筑墻的曾入高宗夢,釣魚的也應(yīng)飛熊夢, 受貧的是個凄涼夢,做官的是個榮華夢。笑煞人也末哥,笑煞人也末哥,夢中又說人間夢。 去年今日題詩處,佳人才子相逢處。世間多少傷心處,人面不知歸何處。望不見也末哥,望不見也末哥,綠窗空對花深處。 這兩首題為“自嘆”的小令,一嘆世情,一嘆愛情。兩首都用了切合題旨的典故,都押同字韻。第一首用“夢”字一韻到底,表現(xiàn)世上各種各樣的人群,有各種各樣的欲望,做各種各樣的夢?!皦簟弊址磸?fù)出現(xiàn),步步強化了曲的意境。第二首用“處”字一韻到底,展現(xiàn)人物聚散的空間,愛情得失的空間,悲劇表演的空間,“處”字重復(fù)重現(xiàn),同樣強化了曲的意境。 例3.湯式【雙調(diào)·天香引】戲贈趙心心 記相逢楊柳樓心,仗托琴心,咒誓銘心,疼熱關(guān)心,害死甘心。他愛我被窩里愛打罵耐禁持的小心,我念他臥房中舍孤貧救苦難的慈心。但似鐵球兒樣在波心,休學漏船兒撐到江心。恁若是轉(zhuǎn)關(guān)兒負我身心,我定是尖刀兒剜你虧心。 題贈趙心心,即以“心”字為韻,句句葉韻,便有奇趣。悲歡離合、愛恨交替,感情有波瀾,行文有起伏,用語尖新俏皮,格調(diào)詼諧風趣,得曲中三昧。 例4.無名氏【正宮·塞鴻秋】 此曲以“月”字為韻腳,又以月設(shè)喻寫相思之情,聯(lián)想出奇得很。不同時辰、不同場合、不同形態(tài)之月,千變?nèi)f化,盡收筆底;而相逢之喜、相愛之深、相別之恨、相思之苦,千頭萬緒,都在月中。有美感、有情趣、有感染力。 二、重句體。一曲中多處用同樣口氣的句子,遣辭略有變化。 例1.湯式【雙調(diào)·蟾宮曲】 冷清清人在西廂,叫一聲張郎,罵一聲張郎。亂紛紛花落東墻,問一會紅娘,絮一會紅娘。枕兒馀,衾兒剩,溫一半繡床,閑一半繡床。月兒斜,風兒細,開一扇紗窗,掩一扇紗窗。蕩悠悠夢繞高唐,縈一寸柔腸,斷一寸柔腸。 此曲借《西廂記》故事表現(xiàn)戀人的復(fù)雜微妙心緒,思念、怨恨、疑慮、等待、盼望、失望、夢幻,千絲萬縷,綿綿不絕。通篇用重句,每一個重句表達一層意緒,層次分明,極具反復(fù)回旋、回腸蕩氣之妙。感染力很強,曲味也很濃。 例2.馮惟敏【雙調(diào)·蟾宮曲】四季閨詞 正青春人在天涯,添一度年華,少一度年華。近黃昏數(shù)盡歸鴉,開一扇窗紗,掩一扇窗紗。雨絲絲,風翦翦,聚一堆落花,散一堆落花。悶無聊,愁無奈,唱一曲琵琶,撥一曲琵琶。業(yè)身軀無處安插,叫一句冤家,罵一句冤家。 原句四首寫四季閨情,皆觸景傷懷抒發(fā)離愁別恨。此曲顯然是仿照湯式詠西廂曲之作,有些重句還是從湯曲中借來的。但細細品味,仍有創(chuàng)意,重句兩兩相對,構(gòu)成每一段落中相反相成的兩種意境,聲情并茂,悠揚動聽,給人以新奇感。 例3.蘭楚芳【雙調(diào)·折桂令】相思 可憐人病里殘春,花又紛紛,雨又紛紛。羅帕啼痕,淚又新新,恨又新新。寶髻松風殘楚云,玉肌消香褪湘裙。人又昏昏,燈又昏昏,天又昏昏,月又昏昏。 此曲第九句后增一句,共12句。其中8個重句均用疊字收尾,成雙成對,層層推進,營造了濃厚的抒情氛圍,把相思之苦抒發(fā)得淋漓盡致,別具風味。 例4.施紹莘套曲【雙調(diào)·新水令】夜雨第四曲【折桂令】 一聲聲空外瀟瀟, 雞也膠膠,漏也寥寥, 竹也蕭蕭,樹也搖搖。 怎消得簾衣裊裊,窗紙條條。扯淡的把香也燒燒,棋也敲敲,書也梟梟。燈也挑挑。 此曲寫夜雨情景,內(nèi)容與蘭楚芳寫相思之曲完全不同,體式則同中有異。通篇由重句構(gòu)成,句句以疊字收尾,句句葉韻,一氣呵成,把夜色、雨聲、雨景、雨情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令人如身臨其境、目睹其景、耳聞其聲。 三、連環(huán)體。有二式:一是重頭組曲前曲的結(jié)句作為后曲的起句,各曲之間用重句連接;二是單支小令由連環(huán)句構(gòu)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 例1.貫云石【雙調(diào)·清江引】 這四首【清江引】重頭曲(原文略),是貫云石晚年隱居杭州時所作,寫離開官場后與友人聚飲談天、彈琴唱曲的閑適生活和曠達情懷。第一首末句“且開懷與知音談笑飲”作第二首的首句,第二首末句“倚帷屏靜中心自省”作第三首的首句,第三首末句“立忠誠步步前程穩(wěn)”作第四句的首句,四曲首尾重疊,互相銜接,承前啟后,層層遞進,恰如一幅連環(huán)畫。 例2.無名氏【正宮·塞鴻秋】山行 東邊路西邊路南邊路,五里鋪七里鋪十里鋪,行一步盼一步懶一步,霎時間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陽滿地鋪,回首生煙霧,兀的不山無數(shù)水無數(shù)情無數(shù)。 此曲寫送別親人、友人、或情人的情景。除第五、六句外,其他五個七字句按增字規(guī)則加以變通,同字交叉重疊,句句連環(huán),隨著時間推移、路途輾轉(zhuǎn)和場景變換,將依依惜別之情、難舍難分之狀,描寫得十分細膩、十分逼真。 例3.無名氏【正宮·塞鴻秋】丹客行 朝燒煉暮燒煉朝暮學燒煉,這里串那里串到處都串遍。東家騙西家騙南北都誆遍,惹的妻埋怨子埋怨父母都埋怨。我問你金丹何日成?鉛汞何日見?只落的披一片掛一片拖一片。 這是一首妙趣橫生的諷刺小曲,揭露丹客們的騙術(shù)及其傾家蕩產(chǎn)、眾叛親離的悲慘下場,入木三分。連環(huán)句式與前曲相同,襯字更多,有如民間繞口令,語氣急切而尖刻,大大增強了諷刺效果,令人捧腹大笑。 四、反復(fù)體。每句中的字眼顛倒重復(fù),反復(fù)渲染,再三突出某種強烈的情思。 例1.劉庭信【雙調(diào)·水仙子】相思 恨重疊,重疊恨,恨綿綿,恨滿晚妝樓。愁積聚,積聚愁,愁切切,愁斟碧玉甌。懶梳妝,梳妝懶,懶設(shè)設(shè),懶蒸黃金獸。淚珠彈,彈珠淚,淚汪汪,汪汪不住流。病身軀,身軀病,病懨懨,病在我心頭。花見我,我見花,花應(yīng)憔瘦。月對咱,咱對月,月更害羞。與天說,說與天,天也還愁。 此曲寫女子因失戀相思而引起的種種憂郁情緒和心態(tài),細膩入微。與此相適應(yīng),在表現(xiàn)形式上既遵守曲牌八句八韻的格律并講究對仗,又充分利用散曲增句增字的特點和頂真、疊字、回文的修辭效應(yīng),巧妙地安排恨、愁、懶、淚、病等字眼反復(fù)出現(xiàn),回旋往返,極力渲染一種神情恍惚、如癡如夢、如泣如訴的感情氛圍,將女主人公凄凄慘慘的苦相思情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例2.蘭楚芳【南呂·四塊玉】風情 我事事村,他般般丑。丑則丑村則村意相投。則為他丑心兒真,博得我村情兒厚。似這般丑眷屬,村配偶,只除天上有。 村女丑男,相親相愛,雙方都以“意相投”、“心兒真”、“情兒厚”為擇偶標準,這是對金錢至上和美貌第一的婚戀價值觀的徹底顛覆。通篇用口語,“村”、“丑”二字反復(fù)交替出現(xiàn),一唱三嘆,民歌風味十足,奇趣十足。 五、頂真體,又稱聯(lián)珠格。上句末字與下句首字相同,句句首尾蟬聯(lián)如串珠。 例1.喬吉 【越調(diào)·小桃紅】效聯(lián)珠格 落花飛絮隔朱簾,簾靜重門掩。掩鏡羞看臉兒嬱, 嬱眉尖。眉尖指屈將歸期念,念他拋閃。閃咱少欠,欠你病厭厭。 通篇巧用頂真句,摹寫少婦懷遠心態(tài)。從簾外之景寫起,襯托簾內(nèi)閨中之人之情。掩鏡嬌羞之態(tài)、低眉扳指數(shù)歸期之舉、思念、期盼、怨恨,一氣蟬聯(lián)而下,綿綿不絕,妙趣橫生。 例2.無名氏【越調(diào)·小桃紅】情 斷腸人寄斷腸詞,詞寫心間事,事到頭來不由自。自尋思,思量往日真誠志,志誠是有,有情誰似,似俺那人兒。 此曲寫癡情女子的苦戀心理。離別、痛苦、斷腸、寄詞、尋思、回憶、快慰。 六、疊字體。通篇由疊字構(gòu)成,強化聲情效果。 例:喬吉【越調(diào)·天凈沙】即事(其四)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 此曲借國畫《美女圖》的傳奇故事,贊美女子的容貌風韻和愛情的和諧美滿。因畫中人叫真真,通篇便以疊字成曲,狀景寫人,珠輝玉麗,具以少總多、情貌無遺之妙。 七、 嵌字體。有二式:一是每句嵌同一字;二是在各句中分別嵌限定的某些字。 例1.張可久【越調(diào)·憑闌人】江夜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箏?隔江和淚聽,滿江長嘆聲。 此曲屬第一式,每句嵌“江”字?!敖?、“江月”寫景,“江上”寫事(彈箏),“隔江”、“滿江”寫人(聽箏之人及其感動)。寥寥數(shù)語創(chuàng)造出有聲有色、情景交融、極富詩情畫意的大美境界,堪稱白居易《琵琶行》的濃縮版。 例2.貫云石【雙調(diào)·清江引】立春 金釵影搖春燕斜,木杪生春葉。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熱,土牛兒載將春到也。 此曲第一、二式并用。每句嵌一個“春”字,又限“金、木、水、火、土”五字冠于五句之首,分別與“春”搭配得十分巧妙妥貼,描繪春到人間、萬象更新、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格律嚴謹而語言活潑自然,結(jié)句用口語寫古樸的民間風俗,更有趣味。
八、短柱體。通篇每句兩韻或三韻,或兩字一韻。此類韻語在元雜劇中屢見,稱為“六字三韻語”,如王實甫《西廂記》中有“忽聽一聲猛驚”、“本宮始終不同”,鄭光祖《亻芻梅香》中有“不妨莫慌我當”之類。 例:虞集【雙調(diào)·折桂令】席上偶談蜀漢事因賦短柱體 鸞輿三顧茅廬,漢祚難扶,日暮桑榆。深渡南瀘,長驅(qū)西蜀,力拒東吳。美乎周瑜妙術(shù),悲夫關(guān)羽云殂。天數(shù)盈虛,造物乘除,問汝何如,早賦歸歟。 虞集現(xiàn)存散曲僅此一首,是在一次宴會上聽歌女唱【折桂令】短柱體曲子,覺得新奇,便即席賦成此曲。寫魏蜀吳三國爭雄,干戈不息,勝敗興亡,此消彼長,到頭來萬事皆空。通篇用“魚模”韻,六字句每句三韻、四字句每句兩韻,平仄交替,旋律恰與懷古感慨、沉郁頓挫情調(diào)相吻合。語意流暢自然,不露斧鑿痕跡,極見其駕馭巧體的功力。 用巧體寫散曲,需有深厚的語言藝術(shù)功底。貴駕輕就熟,忌生搬硬套;貴流暢自然,忌粘滯生澀;貴匠心獨運、新奇見巧,忌故弄玄虛、弄巧成拙。
繼承傳統(tǒng) 立足時代 兼容并蓄 繁榮散曲 當代散曲微刊編委會 制作:李 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