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藤散用木瓜,香附烏藥紫蘇加; 再加陳皮草生姜,妊娠水腫氣滯佳。說起天仙藤散這個方子,可能青年中醫(yī)知道的很少,而且估計運用 的也不會太多。這個方子最早出于《婦人大全良方》中: 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陳皮、甘草、烏藥(軟白者、辣者,良)各五分。 為末,上每服五錢,生姜、木瓜、蘇葉各三片,水煎,日三服。 用于治療“妊娠胎水腫滿”證。后亦見載于明,王肯堂《證治準繩》。據(jù)《婦人大全良方》說:“淮南陳景初,名醫(yī)也,獨有方論治此病,方名初謂之香附散,李伯時易名曰天仙藤散也”。全方共八味藥,天仙藤性味苦溫,功能活血通絡,又能利水消腫,香附、陳皮、烏藥、紫蘇理氣行氣,木瓜舒筋活絡,生姜、甘草和脾散水。方后語曰:“小便利,氣脈通,體輕,腫漸消,更不須多服也”??梢?/font>本方在于調(diào)氣通脈。這個方子看起來不起眼,但卻是我臨床中治療婦女水腫和膚脹(嚴格說起應叫特發(fā)性水腫或功能性水腫)的一張王牌方子,且屢用屢效。 臨床上我經(jīng)常遇到一些歸女身腫手腳脹,要求給予中醫(yī)治療,其絕大 多數(shù)患者的病程都較長,時輕時重,反復性大或經(jīng)年不消,水腫以四 肢明顯,手按有坑陷,患者自覺有緊張感,甚至手指難以拳握,腳有 憋脹感。其水腫多在清晨臥后減輕,活動后明顯加重,水腫還每于經(jīng) 期前后加劇,并與活動疲勞及氣侯寒冷有關(guān)。 這種特發(fā)性水腫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尤其多發(fā)于中年女性患者,目前 對其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缺乏特異性的診斷手段,療效不夠理 想。目前傾向于認為屬于功能性水腫之列,中醫(yī)依其臨床表現(xiàn)歸屬 于“膚脹”、“水腫”范疇。 對于這種病的治療,我開始是從三個方面考慮的。肺、脾、腎,三臟 主管體內(nèi)水液的調(diào)節(jié),肺宣通水道,脾運化水濕,腎蒸騰氣化,水腫 潴留顯然是體內(nèi)水液新陳代謝發(fā)生了障礙,故而先是用柴胡疏肝 散,不效;繼而用連珠飲(即四物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少效;又用當歸 芍藥散亦是略效??傊?,效果不理想,對此思之徐久。自認為辨證無 誤,應該取效,然而臨床是靠療效說話的,不是靠醫(yī)理說話的。分析 再合理,療效不給分也不行。因為我們不是搞理論研究的,而是要靠 療效吃飯的。帶著這個問題,我先后翻閱不少資料,一日偶然看到一 篇醫(yī)話,談到這個問題,分析入里,方案切實。心中一下豁亮,疑問 頓時冰釋。 該老醫(yī)在文中寫到:對于水腫,傳統(tǒng)認識多歸咎于肺脾腎三臟,所 謂“其本在腎,其標在肺,其制在脾”,古訓昭然。治水也多責此三 臟,似為公式定理,不能逾越。然世間萬物,有常有變,矛盾有其普 遍性,亦有其特殊性。特發(fā)性水腫在病機上即非肺脾腎三臟職司偏頗 所可以解釋,故循此三臟立法論治也難取得滿意療效。人身氣之流 行,肺脾腎之作用固應肯定,但斡旋襄贊,莫不仰賴肝之疏泄,疏泄 得當,則氣機流行,水道暢利,水液隨之升降上下,反之則氣機郁 結(jié),水液因之滯留,故肝之或疏或結(jié),關(guān)乎于氣之運塞,水之流 止。驗之本病水腫時輕時重,或聚或散,口干渴飲,顯系肝郁氣 滯,水津敷布不勻,而現(xiàn)“旱澇不勻”之象;水腫與臃肥并見乃水脂 混濁不分也;胸悶腹脹神疲思睡,乃肝疏不及,氣機失布脾困濕滯所 成;月經(jīng)愆期行而不暢,經(jīng)前緊張,又莫不與肝郁累及沖脈、氣病及 血之機理相關(guān)。病程長,浮腫久,而形不減,食不衰,顯非虛證可 比。所以,縱觀本病浮腫,既無病肺之風水象征,又無腎之陰水所 屬,病脾者乃為肝所累,所謂主病在肝,受病在脾也。故本病在病機 上首責于肝。治用天仙藤為效。 讀完此文,真如醍醐灌頂,心中透亮。真有一種眾里尋它千百回,得 來全不費功夫的暢快勁。自從得到對治療這種病的新認識后,以后我 在臨床上遇到該類病人,用天仙藤散治療如魚得水,效果大有改 觀,病人十分滿意?,F(xiàn)舉一例說明: 2006年5月,一日我接診了一位陳姓婦女,高個,面白,身微胖,說 聽朋友介紹你看病水平挺高,人很多,特意來找你看病??淘\:舌微 紅,苔白,脈雙關(guān)滑大,寸尺不足,述說經(jīng)常性下肢水腫,檢查脛骨 以下按壓有泥坑,但不似腎炎或心臟病人嚴重,上班活動后加重,晨 起眼瞼泡脹,尿檢正常,無腰痛,但乏困無力,月經(jīng)偏少,脾氣急 躁,飲食二便基本正常。對此,我辨為肝郁血虛,一診出方:當 歸、川芎、白芍、生地、茯苓、豬苓、澤瀉、桂枝、白術(shù),五劑后再 診。滿以為會見效的,誰知想的太樂觀。一周后,病人又來了,一進 門就嚷嚷,說吃了五付藥一點效果都沒有,白化了80多元錢。要求再 給好好看看。沒辦法,只好重新診治。經(jīng)過辨證,我認為是血虛水 停,二次出方:當歸芍藥散,五付。病人持方拿藥而去。一周后,病 人再來診。述之,這幾付藥有些效,腿腫有些減輕,我也檢查了一 下,看似輕了些,但仍然是腫。效不更方,繼續(xù)五付用之,前后又用 了十幾付藥,病情沒有大的進展,病人也有些不耐煩了,我也有些著 急了,吃了這么多藥,病人也算是夠意思了,我竟然有點束手無 策,萌生退意,欲令病人另請高明。好在我這人有點倔勁,不撞南墻 不回頭,不弄出個一二不罷休,況且病人對自己信任執(zhí)著,更不應該 放棄。于是在治療期間翻閱了大量資料,終于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即 上文所述,最后啟用天仙藤散加減,改散為湯,一次就見大效,十付 藥就完全治愈了該女的特發(fā)性水腫。自從治好這例特發(fā)性水腫病 人,我以后凡遇到該病首選之方就是天仙藤散,屢用屢效,并把此方 稍作加減用于所有具有輕微水腫特別是兼有膚脹的,每每收效,特 靈。 附我常用之方: 天仙藤15g 香附18g 烏藥15g 蘇葉梗各10g 陳皮10g 雞血藤18g 楮實子15g 蒼術(shù)18g 生姜6片 木瓜6g 甘草6g 水煎服。 方解:此方以天仙藤,香附疏肝行水為君,天仙藤乃馬兜鈴的帶葉莖 藤,性苦溫,無毒,有祛風利尿活血通絡之功,既可以理氣,又可活 血;紫蘇莖葉、烏藥,香竄行氣,冀達“氣行則水行”,目的為 臣;佐以陳皮、生姜、木瓜理氣和中通絡;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以此 為基本方,臨床隨證增減。我習慣加蒼術(shù)和雞血藤于其中,效果似更 好,一和血通絡,一健脾燥濕。 另說明一點。在摸索治療特發(fā)性水腫時,我曾經(jīng)也想到過肝氣郁 滯,在上文中也提到用過柴胡疏肝飲治療,不效。這是為什么呢?這 就是藥有個性之長,專用之妙。此方為什么叫天仙藤散而不叫別的名 子,就是為了突出天仙藤這味藥。這一點切記,什么藥都可以換,唯 此不能換,且唯此為大為重耳。 |
|
|
來自: 汝州中醫(yī)王國營 > 《王幸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