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漢后期的匈奴內(nèi)亂
一、前奏——握衍朐鞮單于擅立(公元前60—58)
匈奴第六代、第十一位單于虛閭權渠繼位的第二年(公元前67年),漠北草原遭受了特大災荒,人民、畜產(chǎn)死者無數(shù),附屬各部紛紛起來反抗。西嗕部乘機叛附漢,而西域各國則相約攻取直接受其庇護的車師國,俘其王及人眾。漢朝為聯(lián)合西域各國與匈奴奴隸主貴族相抗衡,遣侍郎鄭吉、校尉司馬熹將兵至渠犁一帶屯田,命鄭吉為護鄯善以西使者,使匈奴勢力進一步受削弱。
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匈奴虛閭權渠單于病死。此前與顓渠閼氏私通的右賢王屠耆堂(烏維單于孫,虛閭權渠族兄),被顓渠閼氏與其弟左大且渠都隆奇擅立為握衍朐鞮單于。屠耆堂子立為左賢王,屠耆堂弟立為右賢王。
握衍朐鞮單于即位后,重用都隆奇,盡誅虛閭權渠時用事大臣郝宿王刑未央等,又貶斥前單于子弟近親。虛閭權渠子稽侯珊被迫投附妻父烏禪幕。日逐王先賢撣與單于有隙,將眾數(shù)萬騎歸附于漢。漢封之為歸德侯。單于立從兄薄胥堂為日逐王,欲殺先賢撣兩弟。烏禪幕諫阻之,不聽。旋左奧鞬王死,單于自立幼子為王,留于單于庭。奧鞬貴人不從,擁立奧鞬子為王,東向游牧。握衍朐鞮單于遣右丞相將萬騎往追,被擊敗。以其濫施殺伐,暴虐無道,族人多不服其號令。其左賢王因數(shù)讒左地貴人,也深為左地貴人所怨。
此時匈奴國內(nèi)驟然矛盾四起,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
二、高潮——前“五單于爭立”(公元前58—56)
西漢后期匈奴內(nèi)亂的主線是連續(xù)兩次的“五單于爭立”。在二十多年的戰(zhàn)亂當中,先后共有八位孿鞮氏貴族立為單于。歷經(jīng)九立(其中烏藉都尉立兩次)八廢以及單于庭五易其主,最后以首立單于呼韓邪的勝利而告終。
公元前58年(漢宣帝神爵四年),以東邊姑夕王受烏桓進攻,略有損失,握衍朐鞮怒。姑夕王俱,與烏禪幕、左地貴人擁立稽侯珊為呼韓邪單于【立1】,發(fā)左地兵四五萬人,往攻握衍朐鞮。握衍朐鞮敗走,請援于右賢王。右賢王怨其殘虐,不理。握衍朐鞮慚憤自殺,部眾盡歸呼韓邪單于。
呼韓邪在迫使握衍朐鞮單于自殺后,即收兵返回單于庭,令“罷兵使各歸故地”。又將流落為民的兄弟呼屠吾斯立為左谷蠡王,嗾右地貴人往殺右賢王。右賢王聞之,便與前單于親信都隆奇等共議立日逐王薄胥堂為屠耆單于【立2】,發(fā)兵攻呼韓邪。呼韓邪敗走,屠耆單于奪取單于庭,立長子都涂吾西為左谷蠡王,少子姑瞀樓頭為右谷蠡王。
公元前57年(漢宣帝五鳳元年)早秋,屠耆單于令先賢撣兄右奧鞬王與烏藉都尉各將兩萬騎屯東方,備御呼韓邪。時居住于西北地區(qū)的呼揭王與唯犁當戶誣陷右賢王(握衍朐鞮弟),捏稱他謀為烏藉單于。屠耆單于不審虛實,殺之。后知其冤,又殺唯犁當戶,呼揭王懼而叛,自立為烏揭單于【立3】。右奧鞬王得報,自立為車犁單于【立4】。而烏藉都尉亦稱烏藉單于【立5】。屠耆堂為討平叛亂,使都隆奇擊烏藉單于,親統(tǒng)兵進擊車犁單于,烏藉、車犁敗,奔竄于西北地區(qū),謀與烏揭單于會合,約共尊車犁為單于【廢1、廢2】。屠耆單于遣左大將、都尉統(tǒng)兵拒呼韓邪,自率軍擊車犁。車犁單于敗,遠遁。
公元前56年(漢宣帝五鳳二年),呼韓邪單于遣弟右谷蠡王等將兵擊屠耆單于,殺略萬余人。屠耆單于得報,統(tǒng)兵六萬騎擊呼韓邪,兵敗自殺【廢3】。都隆奇與屠耆單于少子姑瞀樓頭投奔漢朝,而車犁單于亦東返降于呼韓邪【廢4】。
至此,第一次“五單于爭立”以呼韓邪單于的勝利宣告結束。
三、發(fā)展——后“五單于爭立”(公元前56—49)
然而,戰(zhàn)亂的平息只是暫時的。呼韓邪單于還未來得及進駐單于庭,動亂又四起了。
公元前56年(漢宣帝五鳳二年)冬,屠耆單于的弟弟在右地(西域)自立為伊利目單于【立6】,匈奴堅昆王李陵的兒子復立烏藉都尉為單于【立7】,屠耆單于從弟休旬王于西部自立為閏振單于【立8】,呼韓邪單于兄呼屠吾斯于東部自稱郅支骨都侯單于【立9】。加上呼韓邪單于,匈奴國內(nèi)突然間又有了五個單于。第二次“五單于爭立”開始了。
首先是在第一次“五單于爭立”中剛剛獲勝的呼韓邪單于擊殺烏藉都尉(其復立單于號未知)【廢5】,而后返回單于庭。但閏振單于與郅支單于又互相攻殺。
公元前54年(漢宣帝五鳳四年),閏振單于進攻郅支單于,兵敗被殺【廢6】。郅支單于盡有其眾,發(fā)兵攻呼韓邪。虛閭權渠單于的兩個兒子開始了殘酷的手足相殘。結果呼韓邪敗走,單于庭為郅支所據(jù)。
為了擺脫危局,左伊秩訾王建議呼韓邪“稱臣入朝事漢,從漢求助”,單于近臣極力反對。左伊秩訾王據(jù)理力爭,終于使呼韓邪單于采納其建議,引眾傍近漢塞,并遣子右賢王銖婁渠堂入侍。
公元前51年(漢宣帝甘露三年),呼韓邪單于親至長安朝覲漢宣帝劉詢,得以厚待。附漢稱臣,取得西漢王朝的支持,是呼韓邪單于在匈奴紛爭中取得最后勝利的關鍵因素。同時,呼韓邪單于附漢也是匈奴歷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它是匈漢兩大民族由戰(zhàn)爭到合作的轉(zhuǎn)折點,開辟了北方民族政權接受統(tǒng)治中原王朝領導的先例。
在呼韓邪單于附漢時,郅支單于為取得漢朝的支持與幫助,亦遣子駒于利受入侍漢廷,并不時令人至長安貢獻。漢朝雖待以厚禮,但每次賞賜俱薄于呼韓邪單于。
公元前49年(漢元帝黃龍元年),郅支單于以為呼韓邪降漢,兵弱不能再歸單于庭,遂引眾西征,攻并伊利目單于【廢7】。
至此,第二次“五單于爭立”最終演變?yōu)?/span>稽侯珊(呼韓邪)與呼圖吾斯(郅支單于)兩兄弟的對持。
四、尾聲——兩單于對立(公元前49—36)
第二次“五單于爭立”到最后只剩下呼韓邪和他的親哥哥郅支兩位單于。然而,兩兄弟早在公元前54年就已經(jīng)反目了,如今更是勢不兩立。
公元前49年(漢元帝黃龍元年),郅支單于攻并伊利目單于后,立即西進攻破烏孫昆彌烏就屠,又乘勢攻降了烏揭、堅昆、丁令三國,建庭于堅昆。
公元前44年(漢元帝初元五年),郅支單于自以距漢地遠,又怨?jié)h助呼韓邪單于,困辱漢使者江乃始等,復索還侍子,殺漢使司馬谷吉。后知呼韓邪勢漸強,率眾西遷康居。中道適天氣驟寒,人多凍死。及至康居,僅存三千人??稻油鯐r欲倚之以威脅鄰國,招為婿。郅支單于借康居兵,數(shù)擊烏孫,深入赤谷城(今伊塞克湖東南伊什提克),殺略人民,驅(qū)掠牲畜。
公元前43年(漢元帝永光元年),呼韓邪單于率眾北歸單于庭。
公元前36年(漢元帝建昭三年),西域都護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發(fā)兵擊殺郅支單于【廢8】。持續(xù)二十多年的匈奴內(nèi)亂至此平息。
五、余音——昭君出塞(公元前36—31)
呼韓邪單于獲悉郅支被殺,既喜且懼,經(jīng)過斟酌,最終選擇了和親之路。
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呼韓邪單于又至長安朝覲漢元帝劉奭,正式提出和親,請“婿漢氏以自親”。劉奭以后宮女王嬉(字昭君)賜單于。單于號王嬉為寧胡閼氏,并表示愿保上谷至敦煌一帶邊塞。
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病死,其子雕陶莫皋繼立為復株累若鞮單于(前31—20年),續(xù)妻寧胡閼氏王昭君。
附:匈奴內(nèi)亂期間單于庭主的變換
|
序號
|
單于庭主
|
時期
|
|
①
|
握衍朐鞮
|
前60—前58
|
|
②
|
呼韓邪
|
前58
|
|
③
|
屠耆
|
前58—前56
|
|
④
|
呼韓邪
|
前56—前54
|
|
⑤
|
郅支
|
前54—前43
|
|
⑥
|
呼韓邪
|
前43—前31
|
注:其中前49—前43郅支西征期間單于庭虛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