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142年,武帥岳飛被宋高宗打入杭州大理寺牢獄,而后又在秦檜的“挑唆”之下,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一代名將就此身隕。 雖然當時岳飛被斬的消息震驚朝野,但是讓人奇怪的是一向以“岳飛”馬首是瞻、戰(zhàn)力超絕的10萬岳家軍卻毫無反應呢?就連史書都未曾記載有任何暴動!這與我們腦海中那個以紀律嚴明、熱血征戰(zhàn)、以岳飛為主的岳家軍似乎有所區(qū)別,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讓我們來說說岳飛的功績,1129年岳飛于清水亭戰(zhàn)役中,大敗金兵收復建康,此后又揮師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此后又在1135年大敗楊幺軍,徹底掃除內患!一年后岳飛又收復了豫西、陜南大片失地,1140年他率主力揮師北上于郾城擊敗金軍主力,大敗金兀術!使得戰(zhàn)無不勝的金兀術都不得不贊嘆岳家軍!可以說,到大宋的這12年的安穩(wěn)生活,全靠了征戰(zhàn)沙場的岳飛及一手打造的岳家軍!但是因其一句:“直搗黃龍府,迎回二圣與諸君痛飲爾!”確讓他命喪黃泉!如果深究其原因在我看來就是倆個字“權利”。 我們再說岳家軍為何“見死不救”。 第一,岳飛深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和教誨,眾所周知岳母自小便在岳飛身上刻下了“精忠報國”四個字,讓他以忠義為立身之本,而他本身也將此理念帶到了軍隊之中,因此當宋高宗要殺他時,他依舊秉持忠義、忠君!直到臨死之時他也只是悲憤到仰天長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第二,岳家軍內部的分裂, 我們都知道岳家軍號稱十萬之眾,但其各有各的統(tǒng)領,正所謂人心隔肚皮。當岳飛還是一軍之帥時,岳飛靠著個人魅力和威望還能把他們團結起來,為國所用。但當他下了大獄之后,很多人便樹倒猢猻散,紛紛倒戈朝廷,以致其最信任的部下王貴和王俊都曾誣告他謀反。 可以說,岳家軍為為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當時的統(tǒng)治者看來如果不除岳飛,那么其皇權不保,再加上連年的戰(zhàn)爭早已使國家殘破不堪,沒有足夠的財富支撐其打曠日持久的消耗戰(zhàn),雖然岳飛就義,但換來了是近百年的和議,與國家的安穩(wě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