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羲之,中國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蘭亭序被后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王獻之自幼聰明好學(xué),在書法上專攻草書隸書,也擅長繪畫。他自小跟隨父親練習(xí)書法,胸有大志。 王獻之七八歲時始學(xué)書法,師承父親。王獻之天天研墨揮毫,刻苦臨習(xí)。聰明的王獻之深深的體會到寫字沒有捷徑,只有“勤”字。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xí)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王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王羲之夸贊他:“此兒后當(dāng)復(fù)有大名。' 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 有次小獻之問父親何時他的寫字才有所成。王羲之笑而不答,最后他指著院子里面的大缸說要寫完這18缸水才可以。小獻之一聽,有些泄氣。母親見他之前的驕氣已經(jīng)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后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fù)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后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