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獨是什么?很多時候,我們找不到詞和語句來形容自己的情緒;找不到一個可以傾吐心聲的人。有的人朋友很多,但深交的沒幾個,更何況知己。孤獨不是寂寞,也不是失落,也不是沒有說話的人,這頂多是你不會交際而已。 你平時的時候,該笑的時候笑,該哭的時候的哭,該難過的時候難過。而孤獨,就是你沉默的時候沒人在意,沒有一個人,可以引起你靈魂上的共鳴。孤獨就是,當(dāng)有一天,你認(rèn)識到自己內(nèi)心的時候,你才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只有你自己明白自己的內(nèi)心。換句話說,如果你沒認(rèn)清自己的內(nèi)心,你就不會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孤獨。 孤獨一定不是空洞無物,而是有內(nèi)容有思想,這才是真正的孤獨,否則就是無病呻吟。 通過古人的詩詞,我想你會更加明白我所說的話。 NO.1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只有真正體會過孤獨的人,才能有這種感覺。所謂世人皆醉我獨醒,縱使世人不理解自己,但內(nèi)心是如冰雪般澄明無愧的。古往今來,很多人都寫孤獨,但沒一個能把孤獨寫得這么美,跟景色結(jié)合得如此好。 NO.2 《蘇軾· 西江月》
我們生性豁達(dá)的蘇大文豪,也會有“人生如夢”的感慨,也會有“中秋誰與共孤光”的孤獨。世無知音啊,古今皆同。 NO.3 《王安石· 泊船瓜洲》
這世上有一種孤獨,是游子漂泊異鄉(xiāng)的孤獨,是“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親友離散,是“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迷茫。 NO.4 《蘇軾·臨江仙》
在城市中過慣了朝九晚五,奔波勞碌的生活,大概都會有“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的想法吧,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做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飄逸。 NO.5 《蘇軾·卜算子》
風(fēng)格清冷奇峻,儼然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所語。 NO.6 《岳飛·小重山》
很多人提到岳飛,都會想到他的《滿江紅》,在人們的印象里,岳飛好像就是一個生來就只知道打仗抗金、忠君愛國的愚忠武夫,卻模糊了他生而為人該有的獨立精神和思考,模糊了他是一個個性鮮明的人,他首先是人,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不是只知道“精忠報國”,對政治一無所知的莽夫。其實他的內(nèi)心,對國家命運和宮廷斗爭,非常清楚,也深懷憂慮。 朝廷和權(quán)臣都只是把岳飛當(dāng)作棋子,沒有真正了解他,并且善待他。沒有誰會在意你岳飛心里想什么,你心里愛國也好,憂民也好,你的理想和志向,沒人會在意。所以他說:“知音少,弦斷有誰聽?”何等之悲戚和孤獨。 NO.7 《陳與義·臨江仙》
還真是二十年如一夢,只是有的人夢醒,有的人還在夢里。 NO.8 《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如此而執(zhí)著,一往情深,九死不悔。如果你曾愛過一個無望的人,或許有體會。 NO.9 辛稼軒· 《青玉案》
這是他青年時期的作品,南歸宋朝已十年。他懷著滿腔的熱血和雄心壯志,冒著那么大的風(fēng)險,投奔趙宋,朝廷卻對他任而不用,納而不信,此心的憤恨、憂慮、孤獨自然深沉。但他骨子里是個孤傲的人,不屑與世俗同流合污,也不會趨炎附勢,可以說是同時代人里的清流。 所以在這首詞里面,他表達(dá)的是自己內(nèi)心清冷孤高、不同流俗、淡泊自持的心態(tài)。 言不能言,不想言之事。梁啟超評之曰:“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 于我而言,“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边@句話不僅是內(nèi)心的自我期許和肯定,更是一種堅守本心,矢志不移的清醒認(rèn)知。 NO.10 《李商隱·錦瑟》
NO.11
這是有多孤獨,才能對著影子和月亮喝酒。很多人認(rèn)為這是瀟灑,其實是隱含著李白壯志難酬的苦悶和知音難覓的悲涼和孤獨。 NO.11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NO.12 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李清照·永遇樂》 少女時代“爭濟(jì)楚”,如今年老色衰,怕出去,多么痛的對比。怕人笑語,隱含著一生的感慨和悲哀,身世沉淪,國勢之嘆,命運多舛,俱在言內(nèi)。 NO.13 《海子·以夢為馬》
未完·待更 歡迎關(guān)注,交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