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重山 (宋)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昨晚失眠。年輕時,很怕失眠,越是睡不著,越是焦躁得很。后來突然悟出,只要沒有器質(zhì)性的毛病,只要不是經(jīng)常性的失眠,那就沒有什么了不起,天不會塌下來。失眠就失眠吧,黑夜中瞪大眼睛,聽聽夜晚、想想心思,要是勤勞一點,趁機盤點梳理一下工作,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果然,夜晚自有夜晚的發(fā)現(xiàn)。夜深人靜,窗戶底下的蟲鳴聲一聲一聲傳來,十分的清晰。短促、尖細,可能就是傳說中的蟋蟀。《詩經(jīng)》中說,“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的鳴聲是對秋天的告白。這玩意兒所以也叫“秋蟲”。秋蟲聲聲,秋意就已經(jīng)很重了。立秋后,下了幾場雨,秋天就來了。果然是“一層秋雨一層涼”——有人把這句口語寫成“一陣秋雨一陣涼”,一是因為用“陣”的意思沒有用“層”好,涼意是一層層裹起來的,裹厚了,冬天就到了。二是用“層”,平仄更順口,有些唱歌的韻味。你細細體會一下,是不是。 想起岳飛這首《小重山》。岳飛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堅持抗金,“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沒有戰(zhàn)死在沙場,卻以“莫須有”(意思是“不一定有”)的罪名,被奸相秦檜和昏君宋高宗聯(lián)手,殺害于風(fēng)波亭。關(guān)于他遇難的深層次原因,后世有很多討論。但岳飛,是一個真英雄也是一場真悲劇是肯定的。很喜歡岳飛的詩詞。他的詩詞有真性情、真感情。感情外露,卻沒有一點造作。“詩言志,歌詠情”,許多學(xué)者討論岳飛,卻不看他的詩詞,完全靠自己猜測,無疑是以己度人,這樣的“學(xué)術(shù)”有幾分可信? 他的詩詞就是他的生活,他的心思,他的志向,他的感情……比如:這首最著名的《滿江紅》: 滿江紅·怒發(fā)沖冠 (宋)岳飛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點不是中國人追求的溫柔敦厚,一點不是詩詞講究的含蓄委婉,簡直有些金剛怒目了。但無人不感動于這首詞。下面一首詩,就委婉些,同樣是一腔愛國之情、報國之心。 登池州翠微亭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還有今天念的這首《小重山》?!缎≈厣健肥窃~牌名。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千里夢:指赴千里外殺敵報國的夢。三更:指半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月朧明:月光不明。朧,朦朧。功名:此指為驅(qū)逐金兵、收復(fù)失地而建功立業(yè)。舊山:家鄉(xiāng)的山。付:付與。瑤(yáo)琴:飾以美玉的琴。 一片苦悶,全在最后一句發(fā)問中體現(xiàn)出來:“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據(jù)古書記載,春秋時候,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說,啊,象泰山一樣巍峨??;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說,啊,象江河一樣浩蕩。伯牙所想,鐘子期一定聽得出。后人說“高山流水覓知音”,就是講他們的故事。后來鐘子期去世,伯牙把琴摔碎了,沒有知音欣賞,還彈什么琴呢? 這個故事,后人演繹了四句詩: 無題 佚名 摔破瑤琴鳳尾寒, 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fēng)滿面皆朋友, 欲覓知音難上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