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女躺沙發(fā)”現(xiàn)象 殷雙喜(中央美術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 現(xiàn)在中國人物畫作品中,很多畫面上就是一個美女在屋里,旁邊加個凳子放兩盆花,那么,我們創(chuàng)作的意圖和意義何在? 油畫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很多油畫家參加全國美展,基本上把課堂上的人體寫生加一個綠植、加一個屏風和背景就拿去參加展覽了。有一年油畫評選有三四張是美女躺在沙發(fā)上,一個展覽送來的畫基本上都是美女躺在沙發(fā)上,我們的創(chuàng)作到底要往哪兒走? 張猛 小飛 110×80cm 2009年 ▍教師應避免傳授主觀好惡 ●周京新(江蘇省國畫院院長) 教學中我認為不應該帶有教師個人創(chuàng)作的好惡,我們的責任是把傳統(tǒng)的寫意人物的經典精神逸趣和經典語言的原則告訴學生,不應該把我喜歡的這種方法傳給學生,我甚至刻意地去避免這一點發(fā)生。這也是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堅守的一個底線。值得我們思考和擔憂的是,趨同現(xiàn)象在高校尤其應該首先引起警覺,在教學、在科研、在創(chuàng)作的各個方面,應該刻意地努力去避免,這對當代中國畫的發(fā)展有引領價值。 周京新 水墨人物之三 246×125cm 2015年 寫生與畫室繪畫一個樣缺失人文關懷 ▍作品要著天、入地、動人 ●曹慶暉(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副館長) 我們現(xiàn)在的寫生教學步入了一個瓶頸。從方方面面匯總過來的作品能夠反映出來幾個問題:一個問題是畫室化、模特化傾向。不是說大家不關注社會生活,不走向基層寫生,即便是走向基層寫生的東西,呈現(xiàn)出來的依舊是模特化的,跟在畫室畫得差不多。 劉西潔 少女 68×50cm 2010年 另外,整個展覽當中讓人有一種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感覺。所謂上不著天,形式語言的東西不太打動我;下不著地,社會民生關懷也不太觸動我。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些先生創(chuàng)作一筆一線都覺得非常動人心魄,像葉淺予的速寫,周思聰的《人民和總理》等。他們的畫你覺得非常耐得住品味,今天為什么耐不住品味了呢?現(xiàn)在的繪畫條件相對老一輩藝術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出來的作品就是不著天、不入地、不動人。 周思聰 《礦工圖》習作34cm×34cm 紙本水墨 1980年 家屬藏 還有一個問題,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美術學院的教師文化思考能力的積極的程度還比較強烈,但是后來這十幾年,從教學的反映中相對來說有點兒平淡。比如盧沉老師的人物畫工作室教學有非常明確的主張,這些主張都是回應這個時代問題和文化問題的。但是今天好像聽不到什么主張了。 尉暁榕 年輕女子 136×68 紙本水墨設色 2008年 今天的人物畫和社會的整個關系應該是最密切的,如果人物畫和社會生活有著距離,人物畫死路一條。我們的人物畫中的民生關懷,不再動人。在我看來,基本上是把一個農民工或者是一個少數民族的老人,當成一個“畫室對象”在處理。你們不在一個生活的狀態(tài)里,畫就是空洞的,沒有真實精神和真實感受的。強調“民生關懷”,強調對當下的社會和文化的積極自覺的主動回應,這個事情高校得有擔當。 造形與傳神 造型能力是國畫人物畫的“入場券” ▍造型能力是國畫人物畫的“入場券” ●唐勇力(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在當代文化語境中面臨的挑戰(zhàn)是,中國人物畫如何往前發(fā)展?中國畫有其純粹性,有自己的規(guī)律往前推進,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人物畫的寫生只是教學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專業(yè)寫生目的是兩個方面:1.訓練筆墨;2.訓練筆墨過程中抓形,兩者不能偏廢。我一直在思考:中國人物畫尤其是寫意人物畫的發(fā)展正面臨非常嚴峻的課題,因為我們所看到的展覽作品基本上以單人寫生或者是單人作品為主,因為這個難度不是特別大,但是透過這個看不到龐大的中國畫發(fā)展的內在動力。 唐勇力 人物寫生 50x40cm 2016年 該如何把中國人物畫在教學結構里的位置擺清楚?受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沖擊,我們水墨人物畫和工筆人物畫都面臨“探索性”的問題。就現(xiàn)在展覽作品情況來看,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水墨人物畫相比,變化較大。在上世紀80年代后期,周思聰、盧沉先生在教學當中加入了“構成課”,有意地把西方的構成思想加入到水墨當中去,要改變水墨人物畫的現(xiàn)狀,擴寬水墨畫的語境。從現(xiàn)在來看已經達到了目的,現(xiàn)在水墨人物畫包括工筆人物畫的語境的表達已經很寬闊了,樣式非常多,技法、語言也是百花齊放。而這里邊有一個根本問題,就是人物畫的“造型問題”。 《礦工圖》局部 盧沉 68.5cm×68.5cm 紙本設色 1981年 北京畫院藏 一個是造型的能力,一個是對造型的認識、理解。人是有社會屬性和思想屬性的,所以表達“形”的時候不單純是一個簡單的能力問題,也是一個表現(xiàn)問題,這正是中國畫的“寫意精神”。怎么寫心中之意和對象的精神內在,中國畫里“以形寫神”怎么做到? 形的能力和傳神的能力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人物畫不可能做到像山水、花鳥那樣得心應手,那如何對待人物畫造型問題的訓練?有人說“素描害了中國畫”,這只能說明他對素描不理解。但是素描有一定的問題,因為我們有時候很固執(zhí)地認為素描就是光影素描,其實現(xiàn)在的素描教學完全改變了,中國畫的素描從原來的“光影素描”走到“線性素描”。現(xiàn)在高等院校里面的教學和素描相融,已是不需要爭論的問題。 盧沉十字路口 宣紙·水墨設色 136×136cm 1998年 中國畫的發(fā)展首先是通過各種方法解決造型問題,這是工筆或寫意面臨的最核心的問題。如果人物畫家在年輕的時候不能夠把造型解決,肯定地說今后不可能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物畫家。所以說造型問題是第一位的。 其次,“筆線”問題也非常重要,我給自己的繪畫過程總結了“五要”:筆、性、形、墨、色。這五個方面在水墨人物畫中是不可能脫離掉的,每一個都非常重要,核心是“形”,這不是單純的造型,它有形式、有結構、有現(xiàn)代化的理念等等,是一個綜合性的修養(yǎng)體。 王贊 胡曉旭肖像寫生 100×69cm 2006年 寫生VS創(chuàng)作寫生課解決什么問題 ▍寫生解決能力,臨摹解決功力 ●胡勃(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在我教學的年代里,我認為寫生課主要解決的問題是訓練能力。美術學院的教學體系是在老一輩先生多年教學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梢哉f是兩個“三位一體”的經驗: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生活、傳統(tǒng)、創(chuàng)作。這兩個“三位一體”確實對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學,對培養(yǎng)人才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邸超 《疏勒青年》紙本水墨 136cm×68cm 2014年 我在工作室教學里,考慮到教學機制和生源結構,把本科生、研究生和進修生放在一起上課。他們在基礎訓練寫生的時候都在一起畫,只是要求不同,解決的問題也不同,教師在輔導的時候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標準。到底寫生跟創(chuàng)作如何區(qū)別?寫生是否允許后期加工?在我的創(chuàng)作里,寫生、臨摹跟創(chuàng)作是有直接關系的,里邊的形象都是在生活里,在寫生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根據需要重新組織、重新處理產生的一種創(chuàng)作性的藝術形象。我會盡量保留第一感覺畫出來的東西,這對之后的創(chuàng)作有直接幫助。 ![]() 黃華三 肖像 178×96cm 2016年 在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上,我認為有不同的要求。寫生是解決能力問題;臨摹是解決功力問題,必不可少;創(chuàng)作是在臨摹和寫生的基礎上解決自己在藝術表現(xiàn)上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 ▍寫生和創(chuàng)作是矛與盾的關系 ●周京新(江蘇省國畫院院長) 我在教學中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寫生就是創(chuàng)作”。中國畫的寫生無論是人物、山水、花鳥一直是在面對“矛與盾”兩個相對的對象。寫生是對著有依據的、獨特的、特別的創(chuàng)作,可以有表現(xiàn),可以強調創(chuàng)作性,強調寫生本身的特性。 ![]() 張正民 人物寫生 139×75cm 2017年 紙本水墨 中國畫本身不可替代性的根源在哪兒?可能誰也擺脫不了的就是傳統(tǒng),我們對傳統(tǒng)的認知和傳承、對傳統(tǒng)精神的把握,對傳統(tǒng)經典技術語言的深入、準確的理解和帶有個性化的拓展。我認為這是中國畫各個相關的高校專業(yè)的教學底線。比方說筆墨,我們在教學當中要貫徹體現(xiàn)筆墨精神,體現(xiàn)中國畫特有的表現(xiàn)性。 ![]() 劉琦 來自沂蒙山的模特老李 136×68cm 2015年 中國畫包括人物畫在內經典文化語言的“寫的精神”以及相關語言的獨特性,應該要有一個準確的認識。當然這種認識也可以是多樣化,但是他一定是有底線的,準確的理解呈現(xiàn)出準確的精變性。我最怕的是在教學中明明教學生芭蕾,結果他們學出來是跳廣場舞,這對于中國畫來講就是一個誤區(qū),就是一種偏向。 ![]() 陳蘇平 寫生 76×49cm 2003年 ▍寫生是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片斷 ●王大鵬(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寫生在藝術創(chuàng)作當中是一個片斷,一個局部,不能完整地把藝術呈現(xiàn)出來。哪怕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畫家,他的寫生作品可以稱之為經典的時候還是有不足之處的,我們應該承認這種局限性。當然作為有經驗的畫家,他的思想內涵、人文情懷,及其技法等各方面的功夫,在寫生當中體現(xiàn)出來的內涵顯然是有厚度的,這其實就是他的價值所在。 王大鵬 老槍 136×68cm 2016年 過去,寫生范本的啟發(fā)作用往往大于具體的技法、示范效應,它這種啟發(fā)甚至是一種反向的思維,弱化了技法的作用。在寫生教學中,個體對主觀自我的訴求常常超過對客觀研究的興趣。雖然他面對了一個寫生對象,但是并沒有真心研究對象,他腦子想的還是怎樣表達自我,表達自我要建立在研究對象的前提之下,這是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 因此寫生活動、寫生教學中,也不可避免地想通過寫生來彰顯個體價值而忽略對客體的研究,特別是在本科寫生教學。所以我們還是在教學中加強造型訓練,提高個體表達的自我能力。然而寫生教學所遵循的法則與美術教育的普遍規(guī)律并無二致,任何一種技能的掌握都需要長期的努力,循序漸進、嚴謹扎實的作風自然應當繼續(xù)發(fā)揚,對寫生來說尊重和研究課題是實現(xiàn)主觀訴求的前提。 ![]() 林霖 拄杖老人 2013年 138×69cm 寫生的價值就在于它是獨一無二的,不是臆想出來的,必須是帶有鮮活性和個體性的。從這個角度來講,水墨人物畫語言特征的感覺是寫生教學技法訓練的著力點。強調造型的同時也要強調用筆墨去思維,兩者不可偏廢。 ▍語言相近而更容易聚攏 ●劉慶和(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 寫生和創(chuàng)作這個話題似乎不大,而實際操作起來,“寫生”或許更容易集中在某一個點上來關注。這跟當代的關系可能有一點擰或者不順暢,甚至不搭,我們一直覺得當代和基礎的東西不是一條道上的。各個院校的教學可能都差不多,也許是因為中國畫很多個性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們在語言上有一點相近,但是也正因為語言上相近才使我們更容易聚攏在一起。 ![]() 劉慶和 幺妹 138×69cm 2017年 ▍畫到生時是熟時 ●李洋(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 每個院校在人物寫生教學上都有自己的特點,實際上核心里的“核”是一個樣的。教的無外乎臨摹、速寫、線描寫生、素描寫生、水墨寫生。其實人物畫寫生教學就是以人物寫生為主、人物模特為主的教學方法。 李洋 惠安新娘 138x69cm 2017 我上學時,張平老師給我們上課時說李可染先生有一個觀點,畫中國畫畫不壞,可能李可染先生做到這一點了,他幾十年的積累,大師的手段和方法,他畫不壞,畫了幾十年的人物寫生,有的時候你說真畫得壞嗎?我想畫不壞是一個問題,感覺越畫越難,反而是一個好現(xiàn)象。當年周思聰老師給我們上課的時候她講畫到生時是熟時,人物畫越畫越是生活,越畫感覺越難,越畫越感覺不會畫。而這可能是你在提升。 ![]() 王曉輝 小動作 136×68cm 2013年 ▍不能缺失民族屬相和繪畫屬性 ●秦嗣德(首都師范大學教授) 寫生在教學里更多的應該不是前置,而是一種引領和啟發(fā)。要使寫生的畫面既有獨立的創(chuàng)作意識,也有撲面而來的生活意識,我覺得需要非常強的直面性,而且要取其簡單,取其直接,取其樸素。在自我的認知度里,你有多高的認知度,決定畫面里是取簡就繁還是取繁就簡。無所謂用什么方法和樣式,但是一定要有堅定的民族屬相,這種獨特的繪畫特征。 ![]() 劉進安 水墨寫生 150x60cm 2015年 90后的學生已經不再受老先生們的言傳身教,整個時代把他們推進了一個茫然的形態(tài)里,以至出現(xiàn)了當代藝術或在其他水墨藝術里的不同思考。無論具象還是抽象,手段不重要,只要是純粹的,沒有失掉中國繪畫的屬性(筆性、墨性)和文化的審美價值,我想可能是今后中國人物畫的發(fā)展取向。 話題: 誠如文章開頭提到,現(xiàn)在中國畫人物畫作品常常呈現(xiàn)出“千人一面”的狀態(tài),您對人物畫有什么體驗? 結合您的實際經歷或看展感受,談談您對人物畫教學的思考。評論已開啟,歡迎留言! |
|
|
來自: 昵稱37023987 > 《國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