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墨情緣 墨海行舟 文 / 張培礎 上海美術學院教授、水墨緣工作室主任、研修班導師。 水墨緣工作室跨入第十五個春秋。隨之的寫生研修班也有 13 歲了,當初只是作為工作室成員的寫生基地而開設。寒來暑往,新舊交替先后竟然有水墨愛好者四五十人在這里研習水墨寫生、創(chuàng)作,這里沒有學歷、不發(fā)證書、不設年限、不限年齡,任憑一份對水墨藝術的鐘愛之心相聚一室。于我而言,說是老師,其實我心中總把自己當作其中一員。一起作畫、聊天、論藝,一同快樂地度過年年歲歲的周末時光,迎新送舊,在這里我是最年長、資格最老的學員。 水墨緣工作室是個大家庭,老中青具全,十五年來藝術活動、展覽無數(shù)、新人作品也層出不窮。在滬上頗具影響力,而研修班僅僅是工作室基礎訓練的一個部分,參與不多。但我總有個心愿,為研修班單獨搞個展覽出本畫冊,展示他們多年來的學習心得和成果。在上海美術學院領導和金山區(qū)文聯(lián)領導熱情的支持下,在這 2018 年的新春終于心想事成,得以實現(xiàn)。真是一個可喜可賀的事情。 水墨人物寫生是研修班研習的主課,作為寫意人物畫的基礎,訓練面對真人男女老少的寫生在藝術院校的中國畫人物專業(yè)中也是必修課,寫意人物畫的核心在于造型和筆墨融為一體而構成審美理念的精神魅力。如何從對象的觀察中提煉符合中國畫寫意精神的繪畫語言,研究形式、造型、筆墨的組合構成是每個水墨人物畫家的重要課題。猶如學習油畫中的素描基礎和色彩能力一樣極為重要,所以水墨人物寫生的藝術實踐對于進入水墨人物畫的創(chuàng)作和提高是一項有效的基礎訓練。當然一幅好的水墨人物寫生本身也是一幅優(yōu)秀的中國畫作品。 畢竟研修班不是學校,盡管沒有完善的教學管理和設施,學員的年齡、職業(yè)、層次基礎參差不同,但十余年凝聚在一起的動力是每人心中對水墨藝術的一份執(zhí)著和想往,追隨藝術夢想的快樂,從年愈古稀的老編輯,退休的干部,到職員、自由職業(yè)書畫家、記者、中學教師,到在讀的研究生、本科生都曾在這里寫生創(chuàng)作。構建了這么一個充滿歡樂藝術氛圍的空間,在這里我不是唯一的老師,往往大家會尊敬的互稱老師,水平高的也會指導輔導初學的同學,相互間也時有互動和交流。寫生時以人物為主,更有不少擅長山水、花鳥、書法的學員常會帶上作品相互觀摩交流。每當哪位學員參展了、獲獎了、出版畫冊、發(fā)表作品,大家會相聚設宴致以祝賀,這種和諧歡樂的共享空間時常也感動著我,這 13 年正是我退休之后的時光,作為一名以教師為終身職業(yè)的老者,除了水墨藝術伴我一生,我也深深地感謝他們帶給了我充實快樂祥和的晚年。 這次展覽只是展出了在學的及部分老學員的作品,還不能展示他們的全貌,但對他們的鼓勵和影響是巨大的。隨著時光的延伸,相信會有更多的新人從這里走出,預祝他們不忘初心,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成果。 水墨緣研修班師生作品 ▲《星星》 136×68cm 2017年 張培礎 ▲《水墨人物寫生》 138×69cm 2017年 石亦義 ▲《人物寫生》136×68cm 2015年 羅履明 ▲《農(nóng)民工》 122×68cm 2017年 盧英鑒
▲《老漢 》 136×68cm 2017年李永錦 ▲《保安》96×60cm 2017 年 呂梁 ▲《女教師 》 118×68cm 2017年 朱平
▲《人體》136×68cm 2006年 毛小榆
▲《人物寫生》123×69cm 2008年 王菂
▲《卓瑪》 136×68cm 2015年 鄭慶谷
▲《影像之一》46×34cm 2016 年 熊毅
▲《老農(nóng)》 136×68cm 2017年 李勇智
▲ 《人物寫生》 136×68cm 2017年 劉獻梅
▲《少女》 118×60cm 2015年 蔣紅萍
▲《舞者》107×68cm 2017 年 徐國強
▲《寫生》 136×68cm 2016年 李曉榮
▲《人物寫生》 136×68cm 2017年 張利芳 (馨元)
▲《老人》 120×68cm 2017年 顧春燕
▲《人物寫生》 101×63cm 2017年 沈影
▲《人形師》134×66cm 2015年 劉芳
▲《人物寫生》 120×68cm 2016年 邱艷灝 水墨緣研修班風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