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涼糕 涼糕是四川宜賓的一款傳統(tǒng)特色小吃。其味美香甜沙軟,食之清爽可口,還有解毒排膿、利水消腫、清熱去濕、健脾止瀉的功效。相傳漢丞相諸葛亮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南軍敗退,兵臨雙河古城,首領(lǐng)孟荻令將士進城嚴(yán)守四道城門。蜀軍逼至古城墻下,當(dāng)時天熱似火,蜀軍兵弱馬乏。此時,魏延獻計,東城有一口名曰葡萄井的奇井,冬暖夏涼,何不動員地方百姓……孔明聽罷大喜,招見趙云、馬岱眾將如此一番。翌日,蜀營鑼鼓齊鳴,原來是百姓送涼糕犒勞將士。頓時,蜀營歡聲雷動,軍威大振,而南軍則萎靡不振,被誘人的涼糕饞得心煩意亂。兩天功夫,蜀軍攻進城內(nèi),全殲?zāi)宪?。從此,古?zhèn)涼糕名聲大振。 2、豌豆黃 清宮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成,因慈禧喜食而出名;民間的糙豌豆黃兒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常見于春季廟會上。成品后,外觀淺黃色,味道香甜,清涼爽口。據(jù)說,一天慈禧正坐在北海靜心齋歇涼,忽聽大街上傳來敲打銅鑼聲和吆喝聲,心里納悶,忙問是干什么的,當(dāng)值太監(jiān)回稟是賣豌豆黃、蕓豆卷的。慈禧一時高興,傳令將此人叫進園來。來人見了老佛爺急忙跪下,并雙手捧著蕓豆卷、豌豆黃,敬請老佛爺賞光。慈禧嘗罷,贊不絕口,并把此人留在宮中,專門為她做豌豆黃和蕓豆卷。 3、碗蛇 公元280年,西晉建立后,戰(zhàn)亂瀕繁,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zāi)難。匈奴人內(nèi)遷,但遭到統(tǒng)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匈奴貴族劉淵,利用各族人民對西晉的怨恨,打起了反晉旗號,順應(yīng)民心,從離石派大將石勒統(tǒng)領(lǐng)三軍發(fā)兵進攻西晉都城洛陽,營地扎在柳林三郎堡。因軍糧緊缺,就把軍中干飯改稀飯,把蕎麥磨碎后,熬粥喝。一次幾個軍士外出,誤了飯時,回來后,蕎面粥已凝結(jié)成塊,用手壓壓,干硬干硬的,幾個士兵就把碗內(nèi)的涼蕎面塊用手扒了下來,抓而食之,吃起來堅韌韌的。于是,有個士兵提議切塊吃,他們就把蕎面塊切成條,隨便灑了些成鹽,大吃起來。感覺不錯,他們就把蕎面切成長條,撒了一些調(diào)料,并調(diào)以棗醋、蒜泥,給石勒端去,石勒吃后,大加贊賞,并讓廚房試做,次日廚房做好,讓軍上飽餐一頓.軍士吃后精神大振.當(dāng)?shù)匕傩章動嵑?,去軍營觀看。軍士就讓百姓嘗新。百姓嘗后,甚感新奇,就模仿著去做,從此就傳開了。 4、驢打滾 據(jù)說有一次,慈禧太后吃煩了宮里的食物,想嘗點兒新鮮玩意兒。于是啊,御膳大廚左思右想,決定用江米粉裹著紅豆沙做一道新菜。新菜剛一做好,便有一個叫小驢兒的太監(jiān)來到了御膳廚房,誰知這小驢兒一個不小心,把剛剛做好的新菜碰到了裝著黃豆面的盆里,這可急壞了御膳大廚,但此時再重新做又來不及,沒辦法,大廚只好硬著頭皮將這道菜呈到慈禧太后的面前。慈禧太后一吃這新玩意兒覺得味道還不錯,就問大廚:“這東西叫什么呀?”大廚想了想,都是那個叫小驢兒的太監(jiān)闖的禍,于是就跟慈禧太后說:“這叫‘驢打滾’?!睆拇耍陀辛恕绑H打滾”這道小吃。 5、龍須酥 據(jù)說是古代皇帝吃的小食品,已流傳民間二千余年了。正德皇帝游民間時,發(fā)現(xiàn)民間竟有味道、外形如此特別之糖,當(dāng)時稱之為“銀絲糖”,入口極香、口味特別,因而對此物產(chǎn)生好感,于是下旨帶回宮中,并取名為“龍須糖”、也被稱為“龍須卷”及后再傳入民間,一直是深受臣民們喜愛的食品。龍須酥據(jù)傳已流傳民間二千年,一直為皇帝御用點心,直至雍正年間,龍須酥才名聲大震。相傳,一日雍正皇帝設(shè)滿漢全席,宴請文武百官。當(dāng)御廚現(xiàn)場制作該酥時,雍正皇帝見其手法嫻熟,似游龍舞鳳,手中糖絲雪白、纖細,如祥龍之須,遂龍顏大悅,賞賜眾嬪妃臣子,并特封此糖為“龍須酥”,自此,龍須酥的美名遍傳大江南北。 6、桂花糕 相傳,桂湖的桂花是楊升庵從月宮里采摘下來的。一天晚上,楊升庵在書房里睡著了,魁星入夢,問楊升庵想不想上月宮折桂,楊升庵說想。于是,魁星便命西海龍王載楊升庵飛上月宮摘桂。到了月宮,楊升庵看見一座宮殿和一株很高大的桂花樹,他努力地爬上去摘下了桂枝,回到書房。后來,楊升庵進京考中了狀元。到了明朝末年,新都有個叫劉吉祥的小販,他從狀元楊升庵桂花飄香的書齋中得到啟示,將鮮桂花收集起來,擠去苦水,用糖密侵漬,并與蒸熟的米粉、糯米粉、熟油、提糖拌和,裝盒成型出售,取名桂花糕。后來,由當(dāng)?shù)亍疤祉槝s”、“武靈軒”糖果坊將此糕的制作傳成下來,并且不斷提高質(zhì)量,使桂花糕成了遠近聞名的咸寧特產(chǎn)。20世紀(jì)80年代前,每到桂花盛開時節(jié),新都縣城的大街上總可看見“大量收購新鮮桂花”的告示。 7、鮮花餅 據(jù)史料記載,鮮花餅早在300多年的清代由一位制餅師傅創(chuàng)造,由于鮮花餅具有花香沁心、甜而不膩、養(yǎng)顏美容的特點,而廣為流傳,從西南的昆明到北方的天津均有所見。食用玫瑰花的花期有限,而這種餅只用食用玫瑰花的花瓣,這也是鮮花餅頗顯珍貴的一個原因。 隨著鮮花餅名聲的日益升華,經(jīng)朝內(nèi)官員的進貢,使之一躍成為宮廷御點,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并獲得其欽點:“以后祭神點心用玫瑰花餅不必再奏請即可?!?/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