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道周《喜雨詩軸》 黃道周《喜雨詩軸》 規(guī)格173.8cm×49.8cm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倚來猶未倦,蚤莫已油然。月灑蝦蟆水,花喧蝴蝶天。傒情看滿望,公道到私田。隴上相逢者,同聲祝大年。喜雨有作,黃道周。 黃道周(1585—1646),字幼玄(或幼平),又字螭若、螭平,號石齋,福建漳浦銅山(現福建東山縣)人,明末著名學者、書畫家、民族英雄。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國,謚忠烈。 黃道周通天文、理數諸術。工書善畫,先后講學于浙江大滌、漳浦明誠堂、漳州紫陽、龍溪鄴業(yè)等書院,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世人尊稱之黃圣人、石齋先生。著作甚豐,有《儒行集傳》《石齋集》《易象正義》《春秋揆》《孝經集傳》等,后人輯成《黃漳浦先生全集》,現存詩兩千余首。 黃道周是明代最有創(chuàng)造性和代表性的書法家之一,擅長楷、行、草,草書尤為著名。其行草,轉折剛勁,體勢峭拔奇崛,書風雄健奔放。黃道周把書法創(chuàng)作當作個人的“第七、八乘事”,告誡他人“切勿以此關心”,也瞧不起所謂的書法學問。其書法的根源雖源自鐘繇,但體態(tài)、格局都自成一家,屬開派人物,氣象很大。其個性獨特,敢于直言,所以對“書法小道”自視很高,同時代中,眼里似乎只看得上倪元璐。 但說歸說,做又是一套,盡信書不如無書。黃道周多有書論言及書法,如“遒媚”,如“古拙”,重視臨摹,且作書講究,傳世之作數量并不少,可窺用功之勤。其對鐘繇、索靖、二王及章草的借鑒和取舍,入木三分。又能以小展大,模糊臨創(chuàng)之間的界限,非古非新,又古又新??芍^“山登絕頂我為峰”,天才。 清人秦祖永在《桐蔭論畫》中說,黃氏“行草筆意離奇超妙,深得二王神髓”。近人沙孟海在《近三百年書學》中指出,黃道周“二王以外另辟一條路線”??磥泶蠹业难酃夂懿灰粯?。但說其得二王神髓者不錯,說另辟路線者也對。 高聳右肩的倔強,字距密不透風的緊張,都呈現出一個“狂狷”氣質的黃道周。那種“拗”是從骨子里頭散發(fā)到形外的,可不是裝出來的,絲毫沒有掩飾。所以不做作。 不到火候,學不了黃道周,一學就怪,一碰便墮野狐禪。 (李金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