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眩是目眩,即眼花或眼前發(fā)黑,視物模糊;暈是頭暈,即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站立不穩(wěn),因二者同時并見,故統(tǒng)稱為“眩暈”。究其原因有四。一是外邪襲人,邪氣循經(jīng)脈上擾巔頂,清竅被擾,可發(fā)生眩暈。二是臟腑功能失調,或腎精虧耗,不能生髓,隨海不足,發(fā)生眩量;或是肝陽上亢,上擾清竅,發(fā)生眩暈;或是脾胃不足,氣血虧虛腦失所養(yǎng)。三是痰濕中阻,痰濕上犯,蒙蔽清陽而發(fā)眩暈。四是痕血內阻,清竅受擾,而生眩暈。根據(jù)上述情況,宜選用下列偏方、驗方治療。 1、完帶湯 [處方組成]白術10克、黨參10克、車前子(包煎)10克、蒼術30克、炒山藥30克、陳皮12克、柴胡3克、炒芥穗3克、白芍15克、生姜6克、大棗6枚,水煎服。 [療程療效]治療64例,痊愈51例,好轉13例。 總有效率為100%。 [處方來源]山東省高密縣柏城醫(yī)院郭光瑤等 2、柳枝粉治眩暈癥 [方 劑] 柳樹枝。 [制用法] 取柳樹枝曬干研末備用(最好在清明前后數(shù)日采取,陰干,存過冬)。用時,根據(jù)辨證選一、二味中藥煎汁沖服10克柳樹枝粉;若辨為火證,取夏枯草15克;風證,取鉤藤30克;痰證,取制半夏12克;痕證,取丹參15克;氣虛取太子參30克;血虛取當歸12克;陰虛取女貞子、旱蓮草各15克;陽虛取仙靈脾、仙茅各15克),每天l次。 [功 效] 療效經(jīng)治25例,以頭眩暈為主癥,兼嘔吐、頭痛、胸悶、氣急等;其中肝風內動10例,肝火上炎 例,痰濕上蒙4例,瘀血阻滯2例,陰虛3例,氣虛1例,均經(jīng)他法治療末效者。用上法治療后全部治愈,見效最快為2天,慢為7天。藥后未見副作用。 3、菊花湯 [藥物]菊花、山楂、烏梅各 15 克。 [用法]上藥水煎,入白糖 15 克于藥液中服用。 [療效]此方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眩暈50例,痊愈 45 例,無效 5 例。 總有效率為90%。 [來源]詹瑞林,四川中醫(yī) 1991; 4、眩暈寧方 [處方組成]澤瀉9克、白術9克、陳皮9克、茯苓9克、淡半夏9克、旱蓮草10克、女貞子15克、甘草9克,水煎服。 [療程療效]治療300例,顯效(頭昏眼花、惡心嘔吐消失,或基本控制,其他兼癥相應消失或控制)177例,有效(頭昏眼花、惡心嘔吐減輕,其他兼證亦有不同程度的減輕)107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為94.7%。 [處方來源]廣西桂林市人民醫(yī)院于昌貴 5、眩暈停湯 [藥物]生龍骨(先煎)、赭石(充煎)各 30 克,龜版(先煎)20 克, 石菖蒲、遠志各 10 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分早午晚 3 次服。 [療效]治療內耳眩暈病30例,痊愈28例,好轉2例。總有效率為100%。 6、澤瀉湯 [藥物]澤瀉60克,白術25克。 [用法]每天1劑,第1次加溫水600毫升,浸泡30分鐘,用 文火煮沸 15 分鐘,取藥液;第 2 煎再加水 260毫升,用文火煮沸10分鐘取藥液。合并 2 次藥液,少量頻服。若嘔吐劇者加姜半夏 15 克。 [療效]此方治療內耳性眩暈癥42例,治愈36例,好轉5例,無效 1 例。 總有效率為97.5%。 [來源]饒云中.中醫(yī)雜志 1992; 7、定眩湯 【來源】楊篤權,《陜西中醫(yī)》(7)1988年 【組成】天麻、半夏、全蝎、僵蠶各9克,白芍、夜交藤各24克,鉤藤20克(另包,后下),茯苓15克,丹參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3次。 【療效】治療60例,治愈36例,顯效18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7%。 8、平肝化痰方 [處方組成]生代赭石45克、法半夏18克、車前草18克、夏枯草18克,水煎服。 [療程療效]治療內耳眩暈癥86例,治愈58例,占67.4%;好轉20例,占23.2%;有效4例,占4.7%;無效4例,占4.7%。總有效率為95.%。 [處方來源]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處方來源]廣西桂林市人民醫(yī)院于昌貴 9、鉤藤竹茹湯 [藥物]鉤藤(后下)40克,姜竹茹、澤瀉各30克,制半夏12克。 [用法]每天 1 劑,水煎服。 [療效]治療美尼爾氏綜合征20例,臨床治愈 13 例,有效 7 例。 [來源]羅凌介,中醫(yī)雜志 1985; ?。ǎ玻 ? 10、李氏眩暈方 [處方組成] (1)痰濁中阻型用;半夏9克、白術9克、天麻9克、茯苓9克,水煎服。 (2)肝陽上亢型用;天麻9克、鉤藤9克、石決明30克、山梔9克、茯苓9克、菊花9克、白芍9克、代赭石15克、陳皮9克,水煎服。 (3)中氣不足型用;黨參9克、黃芪15克、白術9克、陳皮9克、升麻9克、歸身9克、鉤藤9克、半夏9克、茯苓9克,水煎服。 (4)氣血二虛型用;黃芪15克、黨參9克、白術9克、茯苓9克、當歸9克、川芎6克、白芍9克、鉤藤9克、珍珠母30克,水煎服。 [療程療效]治療55例,痊愈(臨床癥狀消失)45例,好轉(眩暈癥狀消失,其他癥狀減輕)10例。 總有效率為100%。 [處方來源]廣西省柳州市第二中醫(yī)院李素文 |
|
|
來自: 昵稱11739632 > 《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