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唐伯虎點秋香”,總會想起周星馳電影里那個風(fēng)流倜儻的花花公子:左擁右抱,眉飛談笑間妙筆生花,儼然是個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
可歷史上的唐伯虎,卻比電影里倒霉一百倍, 誤交損友導(dǎo)致當(dāng)官無望,被老婆拋棄、被反派王爺逼得裸奔、窮得三餐都吃不飽…… 但喜歡他的人,卻還是喜歡他的才華心性,他也一次次對命運絕地反擊。
每個有過少年心性的人,都能在唐伯虎身上看到自己。無論命運如何不公,依然執(zhí)筆走天涯,倚門是少年。 ▲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 唐伯虎從小天資聰明,因為祖上從沒出過讀書人,全家人都指望他讀書做官,不讓他做其它事情。 于是他整個童年都泡在書堆里,出眾的才華,使他慢慢長成了一個清高自許的少年。 祝枝山仰慕他,主動來交朋友,他嫌對方出身官員世家,太俗,不理睬。好在祝枝山大度,鍥而不舍,唐伯虎才敞開心扉。 后來他的圈子,也是像文徵明、徐禎卿這樣的才子,沒文化的入不了眼。 ▲ 除了四大才子,唐伯虎還和沈周、文徵明、仇英組成畫家組合“吳門四家”。 ▲ 明 唐寅 《事茗圖》 局部 同學(xué)里有個叫張靈的,跟他“臭味相投”。一天,兩個人脫光衣服在書院后的水池里打水仗,惹來整個學(xué)堂的學(xué)生參戰(zhàn),氣得老先生拿鞭子跑來抽人。 到了下雪天,他們就打扮成乞丐,敲鼓唱歌,討錢買酒到野寺里偷喝。不小心被抓現(xiàn)行了,就笑著打哈哈,事后屢教不改。 想起讀書時,班里總有那么一個聰明卻調(diào)皮搗蛋的家伙,他們身上總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傲氣,唐伯虎就是典型。
可快活的歲月在25歲戛然而止,他的父親、母親、妹妹、妻子、孩子在兩年間相繼病逝。唐伯虎不堪打擊,書也不看了,天天飲酒買醉。 幸得有好友。祝枝山不忍心見他墮落,罵道:你這樣怎么對得起去世的父親? 像是當(dāng)頭一盆冷水,唐伯虎又惱又羞,一頭扎回書齋里苦讀。
29歲,他再次一舉奪魁,成為應(yīng)天府解元。 這次成功,重新為他找回了面對生活的底氣。他不無得意地想,接下來的目標(biāo)不止是考中進士,他還要挑戰(zhàn)天下讀書人的終極理想──連中三元。
面對志得意滿的好友,祝枝山和文徵明卻擔(dān)心起來。 他們知道,唐伯虎骨子里戒不了驕傲心性,很容易摔跟頭。臨行送別,一再囑咐他要穩(wěn)重低調(diào)。 ▲ 明 唐寅 《虛閣晚涼圖》 少年輕狂是迷人,但也的確容易誤入命運漩渦。 趕考路上,唐伯虎認識了一個叫徐經(jīng)的富二代,二人一拍即合,吃喝玩樂同出同入,到了京城,還騎著高頭大馬,帶厚禮拜訪考官,高談闊論。 殊不知,他們的行為早就引起了其他考生的不滿。但唐伯虎對此毫不在意,因為他根本沒把會試的難度放在眼里,更沒必要做什么手腳。徐經(jīng)拜托他為模擬題起草答案,他也順手辦了。 沒想到,會試當(dāng)天的內(nèi)容正是這一道他們事先討論過的題目,兩人的答案幾乎如出一轍。 命運弄人。 有人將他們告上朝廷,說是買題作弊?;实壅鹋瑳]收了兩人卷子,并將他們抓進監(jiān)獄打得皮開肉綻。一時間,“唐伯虎徐經(jīng)作弊案”鬧得天下皆知,再也說不清白。 唐伯虎尊嚴掃地,人生從高峰跌入深淵。判官可憐他,讓他到浙江去做小吏,算是留條后路,可唐伯虎堅決不干。 正是因為一股少年心性還在,命運越是羞辱他,他就越要跟命運對著干,絕不合作,這是一個才子最后的驕傲。
出獄后,唐伯虎回到故鄉(xiāng)蘇州。走在街頭,路人指著他鼻子罵,“作弊,不要臉!”昔日萬人稱羨的唐解元,今日竟落得萬人唾棄。
第二任妻子更是白眼看他,天天罵他沒出息。唐伯虎不堪其擾,寫了休書,當(dāng)天妻子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士可殺,不可辱。他離開了這個曾經(jīng)給他青春和榮耀的地方,到郊外建了一座桃花塢,自號“桃花庵主”,作為他對抗無常命運的堡壘。 世界如此負我,我也自有一方清凈世界,去當(dāng)我的桃花仙。
在這個桃花庵,不必求什么功名,反而能重新釋放自己的天性。他常常和一群死黨在桃花樹下和歌妓喝酒跳舞,醉了躺下就睡,完全不用講什么規(guī)矩。 沒錢買酒的時候,就用詩文書畫來掙錢。他自豪地寫道: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就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業(yè)錢。 憑著自己杰出的才能,唐伯虎在藝術(shù)之路上反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四方名士都來求他的書畫。 他為自己刻了幾個印章,一方叫“南京解元”,一方叫“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印在每一幅字畫上。即使身敗名裂,天意弄人,也敗不了他的驕傲。
▲ 明 唐寅 《西洲話舊圖軸》。畫中唐伯虎與友人對坐,醉酒狂歌,月下酣眠,是他在桃花塢中的生活寫照。
隨著名氣越來越大,城里的縣官動了歪念,威脅他要拆掉桃花塢,除非交出字畫。
唐伯虎看著眼前這頂烏紗帽,忽然覺得有些可笑。他慢悠悠地說:且慢,大人可看得上這把扇子? 一瞧,扇子上有唐伯虎的桃花,仇英的小鳥重山,徐禎卿的詩,祝枝山文征明蓋的章,非常值錢。
縣官正想接過,唐伯虎忽然“唰”的合上扇子,往對方腦袋上一敲,說:這是金山寺高僧所贈的寶扇,敲誰誰就官運亨通!
縣令還沒反應(yīng)過來,頭上又重重挨了兩下。 后來有個王爺聽說他是位奇人,便邀請他到府上當(dāng)高級幕僚。唐伯虎卻識破了王爺企圖造反的念頭,馬上裝瘋賣傻,當(dāng)著的王妃面撒尿,在街上裸奔……最終逃出虎口。
▲ 明 唐寅《王蜀宮妓圖》 經(jīng)過這些事情之后,唐伯虎看透了官場,看破了命運。他反而有些慶幸,自己被命運折騰,一身傲氣不改,卻反而活出了自己的路數(shù)。
54歲那年,他臨終寫下一首詩: 一日兼作兩日狂,已過三萬六千場。他年新識如相問,只當(dāng)漂流在異鄉(xiāng)。 雖然離他常常計算的“人生七十”還差了16年,可無論是得意還是失意,似乎還得感謝命運,讓他狂了傲了一輩子。
▲ 明 唐寅 《仕女》 立軸
清高就清高,驕傲就驕傲,放縱就放縱,沒有虛偽和掩飾。他情愿自己一直是個不諳世事的少年。 有人說,上天給了他好牌,他卻不懂收斂,才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可我想說,命運本就不可預(yù)計,個性也不是被譴責(zé)的理由,更何況他還是一個才華橫溢,心地干凈的人。
不管后人如何評說,只愿有更多人記住歷史上這個真實的唐伯虎。 世俗要求人圓滑,低調(diào),不當(dāng)出頭鳥,聰明如他,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