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的重要的心怡已久"未完成事件",學格式塔療法一年多了,今天終于完整地看了一遍,收獲多多,非得一記。 先定義下未完成事件,此術(shù)語準確定義為:來訪者尚未獲得圓滿解決或徹底彌合的既往情境,尤其是創(chuàng)傷或艱難情境。由于一直懸而未決,來訪者不能理解、沒有能力或者得不到支持,那創(chuàng)傷卻一直要求彌合,彌合的要求有時被否認,有時被潛仰,有的被合理化,看起來這固定的格式塔(固定的應對模式)是適應的,比如一個童年時期常常被忽視和責罵的孩子,會形成一個核心信念:“我不值得被愛”,這是多么令人痛苦的想法,于是更不具傷害性的合理化想法會出現(xiàn):“我不需要任何人的愛?!边@想法可以保護來訪者盡可能少地受到傷害,卻并不能令來訪者感到快樂和滿意,因為,他是需要別人來愛護的。 這就是未完成事件給來訪者造成困擾的基本機理。當來訪者的困擾來自于揮之不去的相似的情境,或者其能量和注意力無法完全放松地投入到未來和當下的事務中,看起來常常在重溫舊創(chuàng),似乎仍然在設法解決那最初令人不知所措的恐懼……能量或抗爭是未完成事件的核心。 (在此俺自我坦露一下,無疑地,俺具有未完成事件的典型癥狀,具體地說是抗爭和重溫舊創(chuàng)的癥狀。) 治療師的任務是尋找使此人可以使此人繼續(xù)成長的支持力量,促成其情感表達,最終達到心理彌合。 有未完成事件創(chuàng)傷的來訪者,籍著咨詢師的支持,將創(chuàng)傷情節(jié)帶入意識,便可繼續(xù)成長發(fā)展。更為多見的情況卻是:來訪者會抵制改變,因為那些舊的模式舊的信念雖然令人痛苦,卻可保護他免受更大的傷害――這對他而言,是熟悉、習慣和相對安全的。當咨詢師試圖面對和審視那些模式與信念時,會激發(fā)來訪者的嚴重焦慮或恐懼,繼而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抗拒和防御。正是此時,咨詢師需運用各種技巧,支持來訪者,直到他準備好,乃至新自我的形成。 接下來簡要介紹一下如何處理“未完成事件”。
在上述處理過程中,一定牢記、不可忽略“此時此地的場”,確保來訪者領(lǐng)會你正在處理的接觸模式之問題所在 ----它的功能、與過去生活的聯(lián)系,使來訪者領(lǐng)悟這種接觸模式被不斷使用的目的(可能是回避,可能是恐懼,可能是繼發(fā)性得益),它對過去對現(xiàn)在有何影響……譬如一個女孩子有發(fā)展親密關(guān)系的障礙,因為一旦男友開始表達親密,她就變得厭倦和恐懼,開始表現(xiàn)拒絕---這與男友無關(guān),只是能夠卓有成效地保護她免受可能的傷害。 在此階段,探索本身就可以幫助來訪者彌合創(chuàng)身,來訪者愿意把創(chuàng)傷事件告訴一位值得信任的咨詢師,這會導致創(chuàng)傷自然的彌合,可描述為如釋負重或心滿意足,就如同身后的門已然關(guān)閉,他們可以繼續(xù)前行…… 然而有的來訪則需要更進一步的工作。請看下回分解第二招直面問題和僵局。 這一招的基本目標是:使被潛抑的的問題浮現(xiàn)出來 當治療陷入僵局,來訪者可能具有自我挫敗的情感和行為,比如一直相信“沒有人會喜歡我,關(guān)心我”,其信念似乎無比堅韌,令咨詢師感到棘手且治療無進展,這時的咨詢師也常會感到無助和失望。 注意了,這時咨詢師的反應屬于廣義反移情,可以和來訪者進行討論。不過格式塔療法是否會討論俺不清楚,客體關(guān)系里可以討論,自體心理學會利用此反移情作為了解來訪者的資源,格式塔會利用反移情作為互動移情的一個方向…… 當治療陷入僵局,咨詢師除了處理自己的反移情(比如包容自己和來訪者,督導的分析和支持,反移情處理不好會成為治療的障礙,尤其影響對來訪者的共情),其工作重點依舊是識別問題的背景,并直接指出背景(創(chuàng)傷情境或類似事件)如何地影響著此時此地……然后面質(zhì)(不這么嚴重,即詢問)其核心信念,這與認知治療中的信念修正方法同。 接下來,倘若來訪者還是沒有什么改變,很多嚴重的來訪者既沒有領(lǐng)悟也沒有前進一步(可能出于對改變的恐懼),這也是可能的,那么此時咨詢師的任務和策略是“創(chuàng)建一個安全的急診室”. 咨詢師需要相當?shù)拿舾?,來判斷有哪些可資利用的支持及來訪者可以接受哪些挑戰(zhàn)。要允許來訪者持續(xù)的混亂存在。咨詢師需一直保持一種創(chuàng)造性中立(這詞兒俺喜歡,心理劇里經(jīng)常用到,以為知道是啥意思,其實不一定,跟皮爾斯先生的原意可能相差甚遠),保持對膠著點的關(guān)注(意思是不要回避困難的點),并信任來訪者,遲遲早早治療會有進展(有時會持續(xù)幾個月,甚至幾年)。 好,直面僵局說完了,下面且看第三招,用想象開展治療。 前兩招都是在尋找和探索未完成事件,這一招要進入正兒八經(jīng)的治療階段了,每個治療師都可以展開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試驗性的方法,目標在于完形和彌合。具體試驗的方法有多少,那可多了去了,寫到這里,俺的神經(jīng)很是興奮,醫(yī)生看到技術(shù)都會如此眼睛發(fā)亮,心跳加速也。 具體試驗方法可以包括:
這空椅技術(shù)可以讓來訪者探索和放大來訪者內(nèi)心的矛盾和沖突,比如內(nèi)心那強者和弱者的沖突,比如強者(應該和必須)用一把椅子來表達,弱者(愿望和需要)用另一把椅子來表達,在治療師的支持和指導下,膽怯的弱者受到鼓勵,獲得力量,勇敢地與強者進行抗爭。有效的結(jié)局是雙方的妥協(xié),達到彼此承認和接受對方的價值。這樣,來訪者就可以整合其內(nèi)心中的沖突。注意拉,這種沖突整合的空椅技術(shù)不用能在精神分裂患者的身上,否則要壞大事滴。 空椅和心理劇一樣,最好先布置好場景,最簡單也需閉眼想象位置、姿勢、表情等。這在心理劇中屬于具像化,空椅技術(shù)也需要最大程度的具像化,越具體越可以激發(fā)來訪者的投入的深度和真實的情緒。 并非所有來訪者都適合使用同等深度的空椅對話,有些試驗對來訪者來說是冒著相當大的風險的。讓來訪者對意象中的人表達最脆弱的感情和愿望,這是評估試驗風險的一個辦法。空椅表達的風險級別可以是這樣的,從輕到重,你想對他說什么……你愿意直接告訴他嗎……想象他在哪里,看起來怎么樣……直接對他說……說出你所有想說的…… 唉,上次俺試圖用這樣的對話,十六歲的孩子與父母,我問,你想對他說什么,孩子直接說,我想罵他,用最臟最惡毒的話……父母就在對面,這當然是非常具有破壞性的,至少破壞性遠大于建設性,于是俺沒能繼續(xù)下去,說,看得出你非常憤怒,你當時一定覺得非常冤枉,孩子眼圈紅了,但依舊沒能繼續(xù)下去。 空椅比較好的就是,對關(guān)系沒有傷害性,因為它是試驗性的,可以慢慢等,慢慢做,可以在試驗室里反反復復。當事的無法改變的另一方實際上局外人,只是來訪者的內(nèi)心在變換故事和場景――龔老師曾說過如果來訪者真實的一家人真的合作演劇,也是可以的。也許還更好,它直接改變和發(fā)展家庭動力,如果處理得好,當然對來訪者更有大的益處和影響力,只是,只是,處理不好,那破壞力也夠大的吧? 在此忠告一下,如果來訪者的自我十分脆弱,如具有分裂性、邊緣性、精神病性的來訪者不可以用空椅讓他自我的各個面進行對話,那可太危險了。 特別說明一下,試驗并非治療師單方面的事兒,需要和來訪者討論,通過詢問來確定什么形式的試驗比較合適。
在講第四招之前,對于第三招創(chuàng)造性想象試驗還得嘮叨幾句。 有時候,治療師會發(fā)現(xiàn)來訪者似乎總是處于迷茫中,不知道能夠有何改變,或者對改變不抱什么希望,如成癮者。這時,治療師需要和來訪者討論他面臨怎樣的選擇,他要清楚自己將放棄什么(好壞兼具),同時可能收獲什么。他需要面對現(xiàn)實,如果不肯放棄運用固定的格式塔,將無法掌控生活…… 可以仔細地探索來訪者拒絕改變背后的災難性幻想,詢問:“如果你一直以現(xiàn)在的方式生活,將會怎樣?”這個問題要問到水落石出為止。然而要注意,千萬不能與來訪者發(fā)生沖突,要保持創(chuàng)造性中立。這類似于認知療法,或者想象性的暴露療法。對于有足夠支持的來訪者,可以問得尖銳,龔老師常用激將法,或者讓主角坐在場邊看替身受苦的樣子,來激發(fā)他改變的動力,然后再開始試驗性的步驟。 下面言歸正傳,講用極性開展治療。
如果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極化”是一個有效的處理辦法。比如一個人持有信念:我永遠不能生氣。
好了,未完成事件治療的幾招講完了。重要的是來訪者可以吸收和整合在咨詢室所習得的應對模式。最后用一個治療后案例的整合描述來結(jié)束俺的第四招: “克里斯汀決定向她現(xiàn)在的男友講述她的過去,雙方達成協(xié)議:當她感到恐懼和焦慮時,他們一起來講座這些情感。此后,他們的關(guān)系變得如同在咨詢室中所發(fā)生的那樣,擁有一片發(fā)現(xiàn)與成長的空間。從未完成事件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后,她注意到自己一直以許多方式來限制對男友的反應。當遇到需要采用新的方式來應對的情境時,她為面臨挑戰(zhàn)而興奮不已。” 多好,解放區(qū)的天,晴朗幸福的天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