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有以痛為“腧”的論述?!半颉?,穴位也。臟腑有病,在相應的經絡和穴位出現壓痛點或結節(jié)、隆起、凹陷、充血,皮膚電阻和溫度的改變,這種痛點和反應點,古人稱之為“天應穴”。確定了壓痛點,用中醫(yī)理論就可以分析病在何臟、何腑、何經絡,通過點按揉壓進行治療。用之得法,療效奇特。 這種現象和理論可稱為“全息”。何為“全息”呢?就人體來說,任何一部分或一個肢節(jié)都是人整體的縮影,我們點按揉壓痛點或一個肢節(jié)的對應點(也是壓痛點),就對整體起治療作用或診斷某一部位有病。我們用這一理論去理解、深化經絡的認識,無疑是一個捷徑。通過敏感點的探察,可以指導早期就醫(yī),超前診斷,治療未?。粚σ汛_診的病癥,進行治療或輔助治療也很有效。神奇?zhèn)€案時有發(fā)現。 下面介紹幾種病及反應點,供讀者參考。 1、前列腺增生:常在膀胱經的至陰、足通谷、束骨、京骨、金門、中脈、昆侖等穴位有敏感的痛點。 2、痛風病、糖尿?。撼T谄⒔浀碾[白、公孫、三陰焦、地機、陰陵泉等穴有敏感痛點。 3、肺、氣管、口腔?。憾嘣谏偕?、魚際、太淵、經渠、孔最、尺澤等穴有敏感痛點。 4、高血壓病、眩暈?。撼T诟谓浶虚g、太沖、蠡溝、大都和腎經照海、太溪有敏感痛點。 5、胃病牙痛:常在梁丘、足三里、下巨虛、解溪、內庭、歷兌穴有敏感痛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