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拯真身畫像 包公名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去世,享年63歲,北宋名臣。 包拯是楚國忠臣申包胥第三十五代孫,父令儀,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官至刑部侍郎。 包拯兄弟三人,長兄包瑩、二兄包穎早年去世,只剩他一人。由于他從小受到良好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28歲考上進士。 按照宋朝制度,考中進士就可以當官,但包拯是個孝子,他信守圣人“父母在,不遠游”的教誨,直到36歲父母亡故,才出任天長縣(今安徽天長)知縣。由于他斷了一個奇案,聲名遠播,38歲升任知州。 包公墓志銘 包拯累遷監(jiān)察御史,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路轉運使,三司戶部副使,改知諫院,授龍圖閣直學士,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1061年,任樞密副使;1062年包拯逝世后,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后世亦稱其為“包孝肅”。 由于他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受到朝廷重視和世人稱贊,被譽為“包青天”。 開封包公研究會副會長李良學分析說:“宋代史書,并沒有包公是黑臉的記載,包拯其實是一個白面書生。包拯的黑臉是元明以來,根據(jù)戲劇白臉奸臣設計成黑臉的,象征著包拯鐵面無私、執(zhí)法如山。那只是一個藝術形象,與包拯本來面貌無關?!?/p> 據(jù)1973年合肥肥東大興集發(fā)現(xiàn)的包拯墓中的骨骼分析,包拯的個子也不高,專家們判斷,他只有1.65米左右。而這點,恰恰與包公后裔依據(jù)原包公真身畫像繪制的包公像十分吻合;所以,黑臉、魁梧的銀屏包拯形象其實與原包公的實際形象是有很大差別的。 包公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