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新政出臺的時間是周五三點,次日執(zhí)行,給所有急著過戶的群眾一個措手不及。如果不是周五而是周一,說不定還有些周轉的余地。再參考9.30新政,所以周五和月底都是政策出臺的黃道吉日。
但是,這個政策對北京樓市絕對是重磅炸彈。 雖然沒有明確的數據,但賣房離開北京的人肯定少之又少,沒有人越換越差,基本都是小換大,換學區(qū)。換房者的交易形成了長長的錯綜復雜的鏈條,大家都在努力往上爬。改善型的比例絕對不低,2016年達到70%也不夸張。 這樣會導致幾個結果,越貴的樓盤,漲價越高,越好的學區(qū),漲價越高(從一年來的交易可見端倪)。因為優(yōu)質房源永遠是稀缺資源,學區(qū)房更是如此。 北京一年成交20萬套二手房,來自綠中介的大概十萬套,平均一周兩千到三千套之間。而2017年二月份,每周成交接近四千套,二手房均價環(huán)比增長4.6%。為什么房價翻了接近一倍,卻還有那么多人趨之若鶩,量價齊漲呢?這個問題算筆賬就知道了。 原先一套400萬的住房,貸款150萬。經過一年大漲70%后,達到680萬。此時如果換房,提前還掉之前的貸款和手續(xù)費280萬,相當于擁有了400萬的首付。如果認房不認貸,那么按照首付35%的比例,能撬動接近1200萬的房產!這就是資金杠桿的力量,漲價利差通過換房的貸款放大效應,能一下子放大兩三倍。這就形成了正反饋:越漲越買,越買越漲。別怕房子貴,只要銀行放貸,只要房價不跌,就敢撬動更大的蛋糕! 這就解釋了,首付比例從35%提升到50%對很多人是致命的。因為貸款前,需要對二手房做估值,為了避稅,估值會比真實成交價低不少,再加上交易的稅費手續(xù)費,50%的首付比例剛好抵消了去年70%的漲幅。換句話說,那些現(xiàn)在換房的人,基本上難說什么獲利的可能。 政策給出了相當的區(qū)分性,依然向剛需傾斜。雖然首付比例依然是35%,但房價已經處于相當的高位。而如此巨量的首付,卻不是誰都能拿得出手的。
我們可以從上海和深圳來對比,而北京也有類似的例子:2013年4月7日,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fā)布《通知》,購買第二套住房的貸款的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70%、貸款利率為同期首套住房貸款利率的1.1倍。對于“無房有貸”申請者,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60%,利率1.1倍。當時交易量劇烈畏縮,到了2014年9月份達到最低點,下跌甚至超過15%。 參考930新政帶來的影響,換房者會被極大地打壓。成交量減少一半以上是必然現(xiàn)象。短期來看,房價出現(xiàn)一定回調的可能性很大,比例可能在5%到15%之間,交易量估計會縮水80%以上。
可以預見,已經過戶的交易者會欣喜萬分,但已簽合同卻還未過戶的就非常麻煩了,首付從300萬變成了500萬,違約會沿著換房鏈條層層傳遞。按照兩到三周的過戶周期,每周4000套成交計算,這樣無奈的換房者估計有上萬人。 目前貸款暫時不查全國紀錄。否則更是沒人買三四線城市的房子了。民政局必然門庭若市,假離婚又會成為一股新的社會風潮。 為何北上深的房價猛漲?因為這幾個城市的人口吸引能力太強了。以北京為例,北京是整個北方地區(qū)幾乎唯一的中心,擁有大量高校,每年京內畢業(yè)生源就高達30萬人,十幾年來擴招的積累,使得北京外來的高學歷人才就達到了幾百萬。因為人才聚集,吸引了更多的公司入駐。好的就業(yè)機會,又吸引了更多人才的引入。而住房供地卻是非常有限的,房價不漲才怪。 但筆者認為,最近幾次樓市的瘋狂,一定程度上教育或影響了一二線城市的中產階級。面對樓市一年70%的漲幅,幾百萬的財富差異頓時被拉開,人們都開始浮躁,人人都在討論樓市,交流理財。為何學位不值錢,而學區(qū)房那么值錢?因為大家都太沒有安全感了,所有人都在擠著向前沖。一部分人選擇離開,而更多的人變得過分敏感。經過這一番瘋狂,國民對稀缺資源的爭搶只會變本加厲。 現(xiàn)在在一線城市,隨便在任何一家餐廳的任何一個桌子前,幾年前大家還在討論創(chuàng)業(yè)和技術,現(xiàn)在則只剩下了房產理財投資。還有多少人有著技術和創(chuàng)造造福人類的理想?不知是喜是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