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不是拉面,但它應(yīng)該是拉面的兄弟--西北人家一般稱它為拉條子,許多西北人家的主食。小時矯情,總覺得拉條子這名字似乎不雅,于是從來都不叫它。家里用過幾任家是西北的小阿姨,幾乎不太會做別的飯,但無一例外地都將這拉條子做得行云流水,游刃有余,舒暢自如得緊,可見西北人家里,這拉條子由于是家里的主食也便成了女孩兒們自小便受到的訓(xùn)練。如今只悔沒有跟著這幾任小阿姨多實踐,也好讓自己多一項養(yǎng)家糊口之手藝,只學得些皮毛唬人?,F(xiàn)時年紀一把,心也慢慢粗礪,也不矯情了,拉條子就拉條子吧,倒覺多了幾分豪邁氣。之所以為'拉條子'而非'拉面',大約區(qū)別就在粗細與制法上。拉面通常將一整塊面拉成一碗面,當然也有寬如褲帶的褲帶面,細稱毛細的極細面的區(qū)別,但拉條子則是把一塊面切成一根根再抻細了下鍋。家庭自制拉面是有難度的,但做拉條子,也算是家常飯了。特色面食 面是極筋道有嚼勁的,配菜看自家喜好,西紅柿雞蛋也好,臊子也好,炒菜也好,都是美味。小阿姨說,以前家里也有條件不是太好的,就是澆上鹽和醋,再舀入大勺的辣椒油,一拌,家里的'爺們兒們'照樣能吃得大汗淋漓,痛快過癮。即使條件好了,有的人還保留這種只用鹽、醋和辣椒油拌面的吃法呢。小吃的做法 家里慣常吃的,是這種臊子的。通常臊子的作法,是以豆腐、胡蘿卜、瘦肉、土豆分別切丁,木耳焯水切小片、黃花菜、菠菜焯水切段,先分別煸炒瘦肉丁、豆腐丁等,后合炒,加水或湯,燜軟爛,調(diào)味,加入木耳和黃花菜,以及焯好的菠菜段,再燜制片刻,出鍋。吃時可根據(jù)口味加入醋和辣椒油等。我比較偏愛不加瘦肉的。煮一碗拉條子,配上香香的臊子,是很享受的一餐,除了面粗點,它的粗獷也幾乎盡去矣。 滑爽筋道的拉條子,吃起來很是過癮: 某日,20年前曾在敦煌呆了6年的某'江南才子'--如今的'才大叔'問我,會不會做拉條子,倒出乎我的意料,因為他是一個熱愛江南清淡、又具有入口即化感覺美食的人,聽去對這西北人家主食倒有幾分懷念,可見這拉條子還是獨具魅力。不知道我這拉條子可是符合他心里延續(xù)了20多年的念想,也不知道他據(jù)此,評判的我是'會'還是'不會': 小時很多好朋友的媽媽也是做得一手好拉條子。年紀一把的今天偶然回家與'記得那時年紀小'的閨蜜散步校園聊及近況,還說起其爹娘之所以始終不能分開時間長的原因之一就是父親吃慣了母親做的拉條子,即使外出參加宴會回家也總得是母親親自煮一碗拉條子吃下才覺得胃里、心里的踏實......兩個人一輩子過到年邁,再爭執(zhí),再拌嘴,之間卻是有著簡單一餐飯?zhí)扉L日久鑄起的堅不可摧......所以,即使父母再怎樣嚴重地爭吵,閨蜜也總是神閑氣定地不加理會,自去看書。 平日偏素,照例沒加肉,滋味也足夠鮮美無比了: 先來做面,也不很難,面和得合適,便有了8分成功。約200克普通面粉,2克鹽,涼水,攪成絮狀,水量約是面粉的一半,視面吃水多少,最終成的面團要稍軟點兒;2.和成面團,基本做到盆光了哈,符合面光、手光、盆光之'三光',放到一邊,蓋保鮮膜醒面20分鐘或以上;3.(醒面的同時準備臊子)半小時左右,再揉面一次,揉到面團在手里非常光滑細膩有足夠的延展感覺,分成兩份,搟成圓餅狀,表面涂油;4.涂好油的面餅,蓋保鮮膜,再次醒面約20分鐘或以上;5.(此時臊子也應(yīng)該已經(jīng)炒好,并燒好一鍋水)將面餅切成小條狀;6.每一根小條用雙手抻長,抻時邊在案板上摔彈,抻到盡量細薄,水開時丟入鍋中。不用擔心來不及,醒好的面,非常容易抻細的,一根根抻細丟入鍋中就可以。全部丟入鍋中后,再稍煮5、6分鐘,這鍋拉條子就可以了,撈出后,為保持滑爽,可過涼水。 高手們的拉條子幾乎根根都粗細一致,俺的功夫還是欠著大火候: 瑩白,半透明,讓人踏實的一碗: 再來說臊子,醒面的同時來做臊子,所以這餐飯從和面到吃,時間搭配合理了,也不占太多時間。1.土豆、胡蘿卜、菠菜、木耳、黃花菜,成合適大小的丁、片、段,應(yīng)該加點豆腐,家里沒有了,也沒顧上買,就沒加。再就是這個臊子加什么菜在里面,也可以依據(jù)家人口味有隨意性;2.鍋里加油,熱,入土豆、胡蘿卜難熟的原料煸炒,油可稍多加點;3.炒至土豆、胡蘿卜表面微黃或微微軟縮時,加入蔥花,煸出香味;4.入開水,或有事先熬好的骨頭湯更好,蓋蓋兒燜至土豆、胡蘿卜軟爛;5.入木耳和黃花菜,及菠菜段,并加入鹽調(diào)味,再稍燜一會,即可。此時可點入幾滴香油。不加香油已經(jīng)很香了。 做好的臊子,營養(yǎng)豐富,鮮美健康。拉條子煮好,將臊子加入,開吃: 
 | 
|  | 
來自: wangtianwe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