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家說:“不念舊惡?!彼^“舊惡”,不一定是口頭上的斤斤計較,更多是我們潛意識中的放不下,過不去。 每個人的成長都帶著生命的隱痛,那種隱秘的歡喜和憂傷總會在一些不經(jīng)意的時刻跳出來,左右了你的判斷和取舍。 傳說鄭板橋少年家貧。 一年年關(guān),他剛賒到家一只豬頭,卻被屠夫奪回,賣給了另一位拿現(xiàn)錢的人。 于是這個年,鄭板橋一口肉也沒吃上。 后來,他做了地方官,規(guī)定所有的屠夫不許賣豬頭,所有的人家吃豬頭也得加稅。 一天晚上,鄭板橋的夫人抓著一只耗子,吊在家中房梁上。 耗子吱吱呀呀,叫了一宿。鄭板橋夜里沒睡好,早上起來埋怨夫人:“干嗎這么難為一只耗子?” 夫人言之鑿鑿:“我做姑娘的時候,夏天做了件新衣裳,壓在箱底。等年關(guān)拿出來,竟然被耗子啃了一個洞!我太恨耗子了,好不容易逮著一只,不能讓它輕易死,就這么折磨它。” 鄭板橋哈哈大笑:“那是興化的耗子咬了你的衣裳,又不是山東的耗子,你為難山東耗子干嗎?” 夫人也笑了:“那您又何苦為難山東的屠夫呢?” 鄭板橋恍然大悟,吟詩一首:“賢內(nèi)忠言實難求,板橋做事理不周。屠夫勢利雖可惡,為官不應(yīng)記私仇。” 當(dāng)即解除了禁令。 不念舊惡,當(dāng)悟莊子?!爸寥酥眯娜翮R,不將不迎,應(yīng)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span>(《莊子·應(yīng)帝王》) 圣賢的用心好像鏡子,照過的不送,未照的不迎,現(xiàn)在照的也不留痕跡。所以能夠經(jīng)得起考驗而不受損傷。 我們的心靈之鏡,映照過多少歲月滄桑:青春的歡笑,親密的呢喃,成功的狂喜,也有無名的煩惱,別離的憂傷,失意的落寞。我們能感受生活的光明美好,也能體察人性的陰暗丑陋。是否能不因狂喜而扭曲,也不因狂怒而蒙昧,始終清明淺亮,無所掛礙? 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辈荒钆f惡,還應(yīng)隨緣真如。沒有緣起的時候不必刻意想,機(jī)緣不到,想也想不明白。事情來了你自然會想,想完了也應(yīng)該放下。 不必牽強(qiáng),不必刻意。 (本文選自《此心光明萬物生》,于丹著,轉(zhuǎn)載請注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