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常理。趣味相投的人固然是很容易聚在一起的,道理很簡單,彼此間都能聊得來嘛。情致高雅者聚在一起,那叫一個格調(diào)雅致!那也才叫一個超凡脫俗呢!就比如那流芳千古的“竹林七賢”,又比如那極具仙風道骨的“八仙過海”…… 當然,臭味相投者也是會很自然地凝聚在一起的,人們把這叫做“沆瀣一氣”。追根溯源,這“沆瀣一氣”的老祖宗原來是“兩個姓崔的”!有兩個出處,其一出自宋-錢易之《南部新書-戊集》,云:“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逼涠鲎运?王堂《唐語林-補遺》,云:“崔相沆知貢舉,得崔瀣,時中榜同姓。瀣最為沆知。談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倍唠m然出處不同,但說的是同一個事:隋唐時期,凡讀書人要想做官,就必須通過科舉考試。唐僖宗當政期間,在京城長安舉行了一次科考??忌掊旧砭烤褂卸嗌賹W問沒人知道,文章寫得也不見得有多好;偏巧主考官名叫崔沆,竟然就非常地賞識崔瀣,便特意錄取了崔瀣。當時有人便不服氣,嘲諷說:“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這應該是一樁“歷史謎案”了!古時科舉及第者均稱主考官為“座主”,自己自稱為主考官的“門生”。至于崔沆、崔瀣二人是否因為同姓而有著親友關系或其他特殊關系,這個相關記載本無從考證。只是當時人們嚴重懷疑那次科考此二人相互串聯(lián),并非公平錄取而已。這里我們就不去追究此事所謂的“真相”了,我們只把我們的目光留在此二人的名字上!很有意思的是這兩人的名字:“沆”,指的是大水的意思,“瀣”是小水流的意思;“沆、瀣”連用在一起,正好是指到了夜間,無論是大水還是小水流,散發(fā)出的水汽都會凝聚在一起。其實,名字純屬巧合,因“沆”、“瀣”二字合起來恰好可以表示他們師生兩人象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您看看,這又是夜晚、又是暗箱操作沒人看見、又是“大水”、“小水”地那么在黑暗處流著、又是“水汽”在夜空中相互交融著氣味相投著……多形象??!這回,這“倒霉”的名字使這倆“倒霉蛋”縱使?jié)M身是嘴也說不清了、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如此這般,別人不懷疑那才怪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