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前,有一父子以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出售為生,父親年老體弱,又有眼疾,但勞動經(jīng)驗比較豐富;兒子年輕力壯又比較孝順。每次進山都由父親駕著一輛破舊的老牛車,兒子坐在后邊。每次上山都經(jīng)由一條岔路口,左拐是上山,直走是下山。每次到此,兒子都提醒老父親說:“爹啊,左拐了”。一次,父親病了,只有兒子駕車上山,到了岔路口,老牛徑直往前走,無論怎么打罵,也不左轉,兒子只好拽住老牛。轉念一想,靈機一動,嘴角露出了笑容,然后湊到老牛的耳邊說了一句話,話音剛落,老牛就轉彎了,同學們猜猜他說了一句什么話?是——“爹啊,左拐了”。為什么說了這么一句話,老牛就轉彎了呢?是習慣,老牛在此處已經(jīng)習慣了聽這句話時的行動。小貓、小狗以及人類的馴化道理,莫不如此。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就是要馴化和自我馴化,也就是教育和自我教育。 習慣,是指積久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好的習慣就是人們走向成功的鑰匙,而壞的習慣是通向失敗的敞開的門。健康人生的基礎是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不管是美好的品德,還是較強的學習能力,一切都基于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 親愛的同學們,假如你的言談舉止經(jīng)常遭到老師、家長,甚至是同學的批評和教育,那么一定是你有某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假如你的學習成績還不夠理想,那么一定是你還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種好的習慣?!边@是世界著名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培根對習慣的認識。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葉圣陶也曾說過:“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tài)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xiàn),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边@是兩位名人通過自身實踐和體會總結出的,被后人普遍認同的至理名言。 有調查表明,人們日?;顒拥?/span>90%源自習慣和慣性,大多數(shù)的日?;顒佣贾皇橇晳T而已。從幾點鐘起床、洗漱、學習、吃早餐、上學到如何思考處理問題等等,一天之內上演著幾百種習慣。 性格是習慣的總和。愛因斯坦有句名言:“一個人取得的成績往往取決于性格上的偉大。”而構成我們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好習慣。好習慣養(yǎng)成得越多,個人的能力就越強。養(yǎng)成好的習慣,就如同為夢想插上翅膀,它將為人生的成功打下堅定的基石。凡是有成就者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習慣構造的日常行為規(guī)律。正是這些好習慣,幫助他們開發(fā)出更多的與生俱來的潛能。 有人曾做過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與教育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之所以杰出,人格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自主自立精神、堅強的意志力、非凡的合作精神、鮮明的是非觀念和正確的行為、選擇良友、以“誠實、進取、善良、自信、勤勞”為做人的基本原則等。他們在童年時,如果未完成作業(yè)而面對游戲的誘惑,60.13%的人“堅持認真完成作業(yè)”;66.8%的人非常喜歡“獨立做事情”;79.73%的人對班上不公平的事情“經(jīng)常感到氣憤”;而54.05%的人“經(jīng)常制止他人欺負同學的行為”??梢?,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成就積極的人生。再看看我們周圍,有人勤奮,有人懶惰;有人認真,有人馬虎;有人惜時如金,有人揮霍光陰;有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有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勤奮節(jié)約的人收獲幸福,鋪張浪費的人收獲痛苦;今天的事情明天做,所有的夢想皆成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所有的夢想都成真……事實告訴我們,有怎樣的行為習慣,就會有怎樣的人生! 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12歲以后,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要想扎下根來就難多了。 一,應具有哪些良好的習慣 1、公德好習慣。(1)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尊嚴;(2)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3)尊重生命,愛惜生命;(4)珍惜資源,保護生態(tài);(5)遵守公共秩序;(6)愛護公共財務,保護公共設施;(7)熱心參與公益事業(yè);(8)乘車購物,自覺排隊;(9)公共場所要安靜,不大聲喧嘩;(10)文明上網(wǎng),有節(jié)制。 2、做人好習慣。(1)尊敬師長;(2)心態(tài)積極;(3)充滿自信;(4)做事要有恒心;(5)守時惜時;(6)誠實守信;(7)善待他人;(8)勤儉節(jié)約;(9)對自己的行為負責;(10)不給別人添麻煩;(11)不盲目攀比財物和衣著。 3、安全好習慣。(1)遵守交通規(guī)則;(2)遠離火、電等不安全因素;(3)不逞能;(4)不組織或參加各種幫派團伙;(5)不在公共場所急追猛跑;(6)有自我保護意識;(7)不做危險動作;(8)不玩危險游戲;(9)離家、離校,向家長或老師打招呼。 4、勞動好習慣。(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家里的事情主動做;(3)別人的事情幫助做;(4)集體的事情大家做;(5)按操作程序勞動;(6)勞動中注意自我保護;(7)找竅門、巧干活;(8)勞動結束后,整理現(xiàn)場;(9)愛護和珍惜勞動成果;(10)勞動講效率。 5、閱讀好習慣。(1)常去書店和圖書館;(2)愛護圖書;(3)閱讀好書;(4)讀、思、寫結合;(5)不動筆墨不讀書,堅持寫讀書筆記;(6)善于使用工具書;(7)閱讀姿勢正確;(8)善于交流心得;(9)有好書推薦給同學;(10)堅持讀完一本書;(11)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6、學習好習慣。(1)主動提前預習;(2)認真聽講、做筆記;(3)大膽提問;(4)仔細審題;(5)廣泛查詢資料;(6)按時獨立完成作業(yè),不磨蹭;(7)反復檢查;(8)及時修改錯誤;(9)勤于復習;(10)書寫整潔、清晰、美觀。 7、禮貌好習慣。(1)尊重他人,謙虛禮讓;(2)進別人的房間先敲門;(3)見人要熱情主動問好;(4)雙手接遞別人東西;(5)時時使用禮貌用語;(6)坐有坐相,站有站相;(7)不窺探別人隱私;(8)不亂翻別人物品;(9)學會傾聽,不隨意打斷別人講話;(10)與人交流使用普通話。 8、衛(wèi)生好習慣。(1)飯前、便后洗手;(2)早睡、早起,早晚刷牙;(3)每晚洗腳、洗襪子;(4)常換衣服、常洗澡;(5)勤剪指甲,常理發(fā);(6)愛惜眼睛;(7)不隨地吐痰;(8)不亂扔垃圾;(9)不隨意席地而坐;(10)隨手整理好用具和衣物。 9、飲食好習慣。(1)定時定量,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2)細嚼慢咽;(3)吃飯不說話、不出聲;(4)愛惜糧食;(5)不挑食、不偏食;(6)不邊走邊吃;(7)少吃零食;(8)多吃蔬菜和水果;(9)少喝飲料,多喝白開水;(10)不吃不合格食品。 10、運動好習慣。(1)堅持每天運動一小時;(2)運動不敷衍,認真完成;(3)常到大自然中去;(4)保證足夠運動量;(5)運動不激進,循序漸進;(6)運動前,做好準備活動;(7)堅持經(jīng)常散步;(8)積極參加體育比賽;(9)觀看比賽,文明喝彩;(10)不斷嘗試新項目;(11)全面鍛煉身體。 二,怎樣才能養(yǎng)成良好習慣 (一)21天習慣養(yǎng)成法 馮偉、方元編著的《21天習慣養(yǎng)成法》把好習慣的養(yǎng)成分為三個階段: 1、1-7天。這個階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同學們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變,會覺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但應該克服這些情況,認真堅持做。 2、8-14天。這一階段特征是“刻意、自然”,同學們已經(jīng)覺得比較自然和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還會恢復到以前,因此,還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變。 3、15-21天。這個階段的特征是“不刻意、自然”,其實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性的穩(wěn)定期”。一旦跨入這個階段,你就已經(jīng)完成了自我改造,這個習慣已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它會自然而然地不停為你“效勞”。 21天習慣養(yǎng)成法出自MaxwellMaltz的自救書《心理控制術:改變自我意象,改變你的人生》,根據(jù)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的研究,養(yǎng)成習慣需要比這久得多的時間,而21天習慣養(yǎng)成法并沒有實際證據(jù)。所以又有人把好習慣的養(yǎng)成分為這樣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7天左右,內容同前邊一樣; 第二階是8~21天左右,時間拉長,是前邊二三階段的合并,內容仍是前邊第二階段的內容;第三階段是21~90天左右,內容仍是前邊第三階段的內容。 不管怎么說,好壞習慣,都是在不斷的重復中慢慢形成的。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一項看似簡單的行動,如果你能堅持重復21天以上,你就會形成習慣;如果堅持重復90天以上,就會形成穩(wěn)定習慣;如果能堅持重復365天以上,你想改變都很困難。同理,一個想法重復21天或重復驗證21次,就會變成習慣性的想法,這種思想,只要不斷地重復,也會成為一種習慣,進而影響潛意識,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行為。 “21天好習慣培養(yǎng)法”的設計原理是:堅持這個習慣21天;讓自己清楚地了解到新習慣帶來的好處,因為感性遠遠比理性的強迫更有動力;把它當作一個試驗;遠離危險區(qū),遠離那些可能再次觸發(fā)你舊習慣的地方;用更好的東西替代你失去的東西;將計劃寫在紙上,并告訴你的朋友,給自己一種壓力;保持簡單,更容易堅持;不要追求完美,不要指望一次就全部改變。 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反復地做。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去做那些簡單而重復的事情。 (二)習慣養(yǎng)成加減法 1、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孫云曉教授的公式是培養(yǎng)好習慣用加法。如培養(yǎng)愛畫畫的習慣,今天可畫一只小兔子,明天畫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畫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畫幾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畫白云、太陽。這樣一天一天的增加,畫畫的好習慣就自然的養(yǎng)成了。 2、克服壞習慣用減法。改掉一個壞習慣,首先要使自己有改掉這個壞習慣的欲望和決心,并且比想堅持這個壞習慣更強烈,這樣就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希望一下子改掉幾個壞習慣或者說是大的壞習慣,往往是欲速不達。很多時候只需改掉一個壞習慣或者是一個大的壞習慣中某個小習慣,你的生活便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為此,要改掉一個壞的大習慣,先要從改掉這大習慣中的小習慣開始。用蠶食法一點點達到目的。 (三)養(yǎng)成好習慣需要注意的幾件事 1、從遵規(guī)守紀開始。良好的習慣是從良好的行為開始逐漸養(yǎng)成的,惡習沾染也是從不良行為開始的。中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規(guī)章制度,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為人處事,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這些國家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就是形成良習的教科書,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它的學習、復習鞏固和運用的作業(yè)。 2、向理想的目標出發(fā)。習慣是通過過程養(yǎng)成的,只要樹立好目標,想好要做的事,就要果斷地開頭、不要拖,不要等,心無旁騖,堅決抵御各種誘惑,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有些事是該干的,有些事是想干的,但該干的往往不想干,想干的又往往不該干。這就只能管住自己,把想干的納入該干的范圍,把該干的有興趣地干好,一個好習慣就這樣產(chǎn)生了,一個崇高的理想和目標也就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 一個人要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可能開始會難一點,但一旦達到一定的高度,或者一旦堅持了一個階段,形成一種自然,那么就可以說,一切進入到一種自主的狀態(tài),一個普通的學生變?yōu)橐粋€優(yōu)秀的學生,也就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了. 3、從小事做起,注意關聯(lián)。一個人的習慣好不好,素質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說話、走路、吃飯、吐痰等生活細節(jié),看起來是小事,但是如果不注意,一旦養(yǎng)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就會影響他人,甚至會影響到國家、民族的聲望。 我們的習慣并不是孤立的,它們互相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例如早睡和早起兩者是緊密相連的,若堅持早睡,就要堅持早起,這樣才會有一個全局的改善。這些習慣會互相增強對方的作用,讓你的改變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 4、不斷完善自我,塑造健全人格。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是循序漸進的,是在不斷積累中趨于完善的,三天改變觀念,三月改變習慣,三年改變命運。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都需要一個完善的過程,任何一種成功都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與形成良好習慣不容易一樣,要想在很短時間內把多年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改掉,也是相當困難的。改掉壞習慣是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非要有堅強的毅力和耐力來支撐不可。我們中小學生形成了一點不良習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良習慣變成了惡習,可怕的是舊的惡習未改,新的不良習慣又形成。因此,我們不僅要努力形成好習慣,還要不斷自我完善,努力改掉壞習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