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粉彩瓷器概述及主要鑒定要點 洛陽樹威古瓷鑒藏博物館2016-12-08閱讀原文 乾隆時期(1736年---1795年),為清代瓷器制作的鼎盛期,這時粉彩在彩瓷的領域中取代了五彩的地位。這一時期粉彩瓷器的質(zhì)量雖不如雍正時期那樣的秀麗淡雅,但在裝飾工藝上漸趨繁縟,形制上豐富多樣,特別是用于陳設的各種大器型,如轉(zhuǎn)頸瓶,轉(zhuǎn)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為流行。這些 工藝繁復,色彩濃艷明麗的器皿是乾隆彩瓷制品中的杰出代表。同時,裝飾工藝的發(fā)展使得仿生瓷器的成功燒制得以實現(xiàn),利用粉彩粉潤柔和的質(zhì)感、層次分明的色澤,把石,木及各種動植物的色調(diào)和質(zhì)感都能夠準確細致的加以表現(xiàn)。 清乾隆粉彩蕃蓮八吉祥紋賁巴壺 清乾隆粉彩花卉紅蝠紋象耳瓶 清乾隆 粉彩百鹿尊 清乾隆 粉彩百壽紋香筒 清乾隆 粉彩福壽紋盤 清乾隆 粉彩百子紋雙耳瓶 乾隆皇帝一方面對瓷器的制作非常重視,對部分彩瓷器物的用途、形狀、紋飾常有御旨,制作前需進呈畫樣或木樣,審定后方可燒造。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清宮派駐景德鎮(zhèn)的督陶官唐英,在完成皇帝旨意制作精美宮廷用瓷的同時,又注意吸收西洋的工藝美術,創(chuàng)造了許多具有新意的粉彩瓷器。 清乾隆 粉彩纏枝花鳥紋鳳耳瓶 器型:形制上豐富多樣,特別是用于陳設的各式大型器,如轉(zhuǎn)頸瓶、轉(zhuǎn)心瓶、天球瓶、扁瓶、多角瓶等甚為流行。 清乾隆 粉彩蕃蓮紋花觚 胎釉:乾隆早期瓷器的胎還是保持雍正時細潤的特點,晚期由于督陶官的不力和經(jīng)濟原因,胎質(zhì)不如唐英督陶的清早中期,但比晚清仍勝一籌。早期釉質(zhì)瑩潤與雍正無太大差別,晚期稍微遜色。 清乾隆 粉彩福壽紋雙耳瓶 精致的粉彩瓷器釉面堅致,細潤如脂似玉,光潔無瑕疵。一般粉彩瓷器釉面有的有似漣漪的小皺紋,但沒有晚清時期釉面不平的波浪釉嚴重。 清乾隆 粉彩花果大碗 紋飾:乾隆粉彩器紋飾種類眾多,有山水、人物故事、花鳥、嬰戲、仕女、花果、花卉、題詩,均以當時名畫家的繪畫為藍本,兼糅西方繪畫技法,勾染皴擦,濃淡分水,清新明艷,立體感強。 清乾隆 粉彩描金《福壽》蕃蓮紋葫蘆瓶
清乾隆 粉彩眾仙捧壽紋雙耳瓶 彩繪:乾隆粉彩具有用色濃艷、裝飾方法多樣、富麗華縟的風格。乾隆官窯粉彩集壓印、剔劃、繪畫、開光、色釉、堆塑、描金多種工藝于一體。有的陶瓷器物下部分為色地,腹部為白色或白地開光,開光內(nèi)繪粉彩紋飾。施彩的工藝有了新的發(fā)展,除以粉彩繪畫為主外,還常加繪料彩、金彩或黑彩,或與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這種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種彩或同時以各種彩繪工藝制作的乾隆粉彩,可以說是集多種陶瓷工藝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藝的精湛。
乾隆粉彩瓷主要鑒定要點: 1、造型的整體結(jié)構(gòu)比例不諧調(diào),雖然高度或口徑與書本上的尺寸相同,但器物腹部的弧度不準,不是擴大就是縮小。 2、胎體有的過于輕薄,也有的過于厚重。 3、作舊痕跡突出,如未作舊又很光亮。還有的為了表現(xiàn)是舊物,在器物底或罐的口邊涂抹一些灰褐色的泥巴。 4、色彩不正,大多為現(xiàn)代化學彩。 5、紋飾不生動,細節(jié)表現(xiàn)不到位。
清乾隆粉彩花卉紋雙螭龍耳瓶
清乾隆粉彩錦書本式蓋盒
清乾隆霽藍地描金花卉紋通景粉彩祝壽圖雙龍耳大瓶 (本文借鑒了網(wǎng)上的一些文字表述,在此對有關作者表示感謝!) 點擊展開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