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中醫(yī)辯證治療
本病是一種可累及多個系統(tǒng)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結締組織病,屬于風濕病范疇。 西醫(yī)認為:本病是以各種免疫反應異常為特征的疾病,而造成免疫反應異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遺傳因素,感染因素,物理因素,藥物因素,內分泌因素,以及外傷,饑餓,勞累,精神創(chuàng)傷等均可誘發(fā)或加劇。 皮損好發(fā)于頭面部,特別是兩頰和鼻背,可呈蝶狀分布,其次為耳廓,頸外側,頭皮,基本損害為境界清楚之紫紅色丘疹或斑塊。 早期有乏力癥狀,可出現(xiàn)在皮損及關節(jié)疼痛之前,多有體重下降,伴有高熱或低熱,有光敏感,脫發(fā),血管性皮膚改變,關節(jié)病變,神經系統(tǒng)病變及內臟損害。 中醫(yī):本病屬中醫(yī)紅蝴蝶瘡,周痹,紅斑痹,斑痹范疇。 中醫(yī)認為:本病多屬先天稟賦不足,陰陽失調。外感六淫之邪,久而化火,外火引動內火,傷膚損絡。血熱則瘀,血寒則凝,血與熱結而成瘀熱,血于寒結為瘀寒。本病多瘀熱,后期才有瘀寒的表現(xiàn)。經脈痹阻,氣血運行不暢,血脈瘀阻,陰陽失調,臟腑痹阻,久則臟腑虛損。 本病主要病機為素體稟賦不足,肝腎虧虛,復感外邪,或勞累或情志損傷,以致真陰不足,瘀熱內盛,痹阻脈絡,外侵肌膚,內損臟腑。病位在經絡血脈,以三焦為主,與心脾腎密切相關,可累及心肝肺,大腦,皮膚肌肉,營血關節(jié),及全身多個部位和臟腑。 (1)營衛(wèi)熱盛:蝶形紅斑,面紅高熱,煩躁口渴,神昏譫語,關節(jié)肌肉疼痛,大便秘小便赤,舌紅絳苔黃膩,脈洪數(shù)。 水牛角30g,生地30g,赤芍15g,丹皮15g,生石膏30g,寒水石30g,知母12g,黃芩20g,玄參30g,黃連10g,梔子12g,黃柏12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瘀熱阻滯:蝶形紅斑,四肢關節(jié)疼痛,晨僵,四肢麻木感,煩渴,黏膜發(fā)疹,舌紅苔薄,脈濡數(shù)。 忍冬藤30g,海風藤30g,虎杖30g,崗埝根30g,黃芩25g,石膏30g,川芎15g,羊蹄根30g,生地30g,赤芍20g,鬼箭羽15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3)氣陰兩虛:蝶形紅斑,心煩失眠,口唇干燥,自汗盜汗,頭暈乏力,關節(jié)疼痛,畏寒怕熱,頭發(fā)稀少易斷,舌紅少苔或剝脫,脈細數(shù)。 生熟地各30g,棗皮15g,女貞20g,枸杞20g,雞血藤30g,當歸15g,黃芪30g,黨參20g,烏蛇15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4)瘀熱傷腎:蝶形紅斑,頭目眩暈,腰膝酸軟,關節(jié)疼痛,舌紅苔薄,脈弦細數(shù)。 生地30g,知母15g,石膏35g,落得打30g,接骨木30g,六月雪30g,炙龜板20g,豬茯苓各15g,續(xù)斷15g,杜仲15g,赤小豆30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5)脾腎陽虛:面色無華,浮腫,神疲乏力,面熱肢冷,尿少或閉,舌淡苔白滑,脈沉細。 黃芪30g,刺五加30g,制白附10g,豬茯苓各15g,棗皮15g,澤瀉15g,白術15g,白芍15g,生姜 15g,甘草6g,落得打30g,接骨木30g,黑豆30g,赤豆20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6)上擾神明:頭痛頭暈,耳鳴耳閉,視物模糊,皮膚萎縮,肢體涼麻,關節(jié)疼痛,舌暗紅苔薄,脈弦細。 生地30g,杭菊15g,刺蒺藜15g,蔓荊子15g,天麻15g,黃芩20g,僵蠶15g,地龍15g,全蝎5g,法半15g,雞血藤30g,川芎20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2.中醫(yī)藥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資料一、系統(tǒng)性性紅斑狼瘡概述1.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來源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原因不明、具有多系統(tǒng)、多器官損害的自身免疫性疾??;最常累及皮膚、關節(jié)、腎臟、腦和血液等器官或系統(tǒng)。 紅斑狼瘡”這一病名是從西方醫(yī)學拉丁文翻譯而來。1828年,法國皮膚科醫(yī)生貝特首先報道了這樣一個病人:面部出現(xiàn)像被狼咬過后不規(guī)則的水腫性紅斑,呈中間凹陷,邊緣突起,表面光滑,有時帶有鱗屑。因狼與狼打架的時候,常常用鋒利的牙齒撕咬對方的面部,把對方的面部咬得血淋淋的;以后就形成了大片的紅色瘢痕。患紅魔狼瘡病人面部的皮疹,與狼打架時咬傷的面部瘢痕相似,故醫(yī)學家們把該病形象地稱之為“紅斑狼瘡”。以后隨著臨床經驗的積累,越來越多的醫(yī)生發(fā)現(xiàn)“紅斑狼瘡”不僅僅有皮膚損害,而且還有腦、心、肺、關節(jié)、腎、血液、肌肉等全身性病變。100多年前,美國醫(yī)生奧斯勒提出了“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名。2.什么是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涉及許多系統(tǒng)和臟器的全身結締組織炎癥性疾病,可累及皮膚、漿膜、關節(jié)、腎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等,并以自身免疫為特征,患者體內存在多種自身抗體,不僅影響體液免疫,亦影響細胞免疫,補體系統(tǒng)亦有變化。本病以女性多見,男女之比為1:4。紅斑狼瘡主要的臨床特點是兩側面頰有水腫性紅斑,鼻梁上的紅斑常與兩側面頰部紅斑相連,形成一個蝴蝶狀的皮疹。在臨床上,常將紅斑狼瘡分為兩種類型,病變僅限于皮膚者稱為“盤狀紅斑狼瘡”;有內臟多器官、多系統(tǒng)受累的則稱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持久不愈的盤狀紅斑狼瘡有可能發(fā)展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而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人,可以出現(xiàn)盤狀狼瘡樣的皮疹,也可以沒有皮膚損害;所以在確診為盤狀紅斑狼瘡之前,有必要作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腎功能等檢查,以排除伴有內臟損害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3.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病因本病的確切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目前認為本病系由下述諸因素誘發(f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各種自身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結合形成可溶性免疫復合物,在補體參與下,沉積于靶器官,產生全身血管及相應組織器官的炎性反應,造成組織病理損害。⑴遺傳因素,文獻報道有同胞姐妹得病,在同家族中可有無癥狀患者,或患其他結締組織病、高丙球蛋白血癥者。親屬中抗核抗體的陽性率也較高。組織相容性抗原如HLA-A1B、DR3、HLA-DR2、C4a與本病相關,而且抗RO/SSA抗體與DR3陽性的新生兒狼瘡密切相關,均提示本病存在遺傳傾向。⑵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尤其是慢病毒感染在本病發(fā)病的意義,已引起普遍重視。狼瘡患兒可出現(xiàn)血清抗病毒抗體滴度增高(如麻疹、風疹、副流感及EB病毒等)?;純后w內可發(fā)現(xiàn)病毒包涵體,核衣殼等。病毒感染系直接因素,或系發(fā)病誘因,有待進一步探討。⑶自身免疫,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兒體內可測出多種自身抗體,如抗細胞核抗體(ANA)、抗核糖核酸抗體(RNA)、抗脫氧核糖核酸抗體(DNA)、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體、抗細胞漿抗體、抗細胞間質抗體、抗紅細胞抗體、抗白細胞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丙種球蛋白抗體(類風濕因子)等。通過免疫熒光檢查,在受損或無病變的皮膚血管壁、表皮和真皮的連接處、腎小球血管壁及其他受累組織,可見到IgG、IgA、IgM、C3、C4及抗原抗體復合物的沉積,同時血清補體水平降低。⑷其它發(fā)病因素,本病多見女性,因此內分泌的影響亦應考慮。日光照射可使病情加重。此外,一些藥物也可引起本病,如青霉素、磺胺類、異煙肼、對氨基水楊酸、呋喃叮、普魯卡因酰胺、青霉胺、肼苯達嗪、甲基多巴、巰甲丙脯酸、氯丙嗪、苯妥英鈉、撲癇酮、三甲雙酮等。又稱類狼瘡綜合征,停藥后癥狀可消失。4.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早期表現(xiàn)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是一種累及皮膚、血液、骨、關節(jié)、肝、腎、心、腦等多臟器損害的嚴重的結締組織疾病,晚期往往發(fā)生尿毒癥而危及生命。早期紅斑狼瘡有較理想的治療方法,甚至能治愈,所以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是治愈該病的關鍵。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早期表現(xiàn)往往不具特征性。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雖然好發(fā)于青年和中年女性,但近來老年人的患病率也有增多趨勢。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起病大多在春季,大部分患者的首發(fā)癥狀是面部出現(xiàn)鮮紅色的斑疹,范圍局限于兩側面頰部、鼻梁部,邊緣清楚,皮疹外形像蝴蝶,俗稱蝶形紅斑。這種皮疹還有光敏性表現(xiàn),在室外陽光暴曬后皮疹顏色加深,水腫加重。用手觸摸紅斑的邊緣,有一種柔硬感,患者往往沒有瘙癢感。這種皮疹形態(tài)粗看與面部其他過敏性皮膚病相似,如由化妝品過敏引起的化妝品皮炎。但化妝品皮炎的皮疹雖然也有光敏性表現(xiàn),但紅斑往往不累及鼻梁部,觸摸紅斑的邊緣,沒有柔硬感,且化妝品皮炎患者有明顯瘙癢。早期的紅斑狼瘡患者,兩手背往往有凍瘡樣皮膚病表現(xiàn)。兩手背有大小不一、形狀不規(guī)則的水腫性紅斑,對稱分布,一般不發(fā)生潰爛,不癢,有灼痛,稱為多形紅斑。這種皮疹不受季節(jié)影響,一年四季存在,而凍瘡好發(fā)于冬季,常發(fā)生潰爛,有明顯瘙癢。更重要的是,早期的紅斑狼瘡往往伴有許多不引人注意的全身癥狀。如周身大小關節(jié)酸痛、低熱、乏力、貧血等。因為早期紅斑狼瘡患者血液里存在一種疾病因子—紅斑狼瘡因子,該疾病因子可破壞人體的血細胞、關節(jié)腔、肝臟、腎臟、心臟、腦組織等。這時候作血液化驗,就有如下實驗室改變: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血小板明顯減少,血沉增快,再作免疫方面的化驗,還有如下實驗室指標出現(xiàn):抗核細胞抗體陽性,類風濕因子陽性,血液中能找到狼瘡細胞。5.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斷要點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原因不明的、累及多系統(tǒng)多臟器的、具有多種自身抗體的自體免疫性疾病。診斷要點如下(1)多見于20~40歲女性,常有對日光及許多藥物過敏史,部分患者家族傾向。(2)起病緩慢,早期多有乏力、消瘦、關節(jié)酸痛等。(3)發(fā)熱:多為熱型不定的無寒戰(zhàn)低熱,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療無效,對糖皮質激素或非甾體類解熱敏感。(4)皮膚粘膜:80%有皮膚損害,最常見多形性、對稱性皮疹,可累及全身各個部位,面部及手部多見。面部紅斑好發(fā)于鼻頰兩側,呈蝶形分布,緩解期紅斑可消退留有棕黑色素沉著。指甲周圍紅斑,具特征性。也可有盤狀紅斑損害。如伴有血小板減少或皮膚血管病變,可表現(xiàn)為紫癜性淤斑。15~20%的患者有雷諾現(xiàn)象,活動期可見口腔粘膜潰瘍,常見脫發(fā)。(5)關節(jié)、肌肉表現(xiàn):90%以上的患者關節(jié)受累,多數(shù)為中、小關節(jié),呈對稱性非畸形性的關節(jié)腫脹、壓痛。50%患有肌痛,但無肌萎縮。(6)漿膜病變:1/3以上有胸膜炎和胸腔積液,約1/4的患者有心包積液多呈小至中等量。(7)腎臟病變:見乎所有的患者均有狼瘡性腎炎,主要表現(xiàn)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高血壓、浮腫及氮質血癥,最終出現(xiàn)腎功能衰竭。病理分型可為:①系膜型:此型電輕預后好;②膜型:主要表現(xiàn)為腎病綜合征,③局灶型:極少發(fā)生腎功能衰竭;④彌漫增殖型:此型電嚴重。(8)心臟病變:約有10%累及心臟,以心包炎最常見。體檢時有心包摩擦音,血性心包積液,縮窄心包炎,少數(shù)患者可出現(xiàn)心包填塞征象。有心律紊亂,奔馬律者揭示心肌受累。心臟受累嚴重者可全心擴大,心功能不全。(9)血管病變:主要有血栓性靜脈 炎、閉塞性脈管炎、冠狀動脈炎。(10)肺部病變:可見間質性肺炎,肺蛻有斑狀浸潤,激素治療可使陰影消除。X線可出現(xiàn)片狀肺不張。(11)消化道病變:部分患者有肝脾腫大,但黃疸少見,有時可見急腹癥發(fā)作,偶見腹肌炎或腸血管炎引起的腸潰瘍、腸壞死、腸穿孔、腸梗阻等。(12)神經、精神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癲癇、脊髓炎、神經抑郁和癡呆等。(13)視乳頭水腫、[視網膜和角膜病變,淺表淋巴結腫大。全身紅斑狼瘡也可同時與其他結締組織病并存(如干燥綜合征)。6.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國內診斷標準1985年,我國第二次全國風濕病會議后,應用電腦和現(xiàn)代免疫技術相結合,制訂出新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詮斷標準,并經國內27個不同地區(qū)醫(yī)學院?;蚴〖夅t(yī)院驗證。該標準不僅與美國標準的敏感性及特異性十分近似,而且對早期或不典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診斷更優(yōu)于美國標準。1986年,中華醫(yī)學會風濕病學專題學術會議在上海召開,并制訂了我國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斷標準:(1)蝶形紅斑或盤狀紅斑;(2)光敏感;(3)口腔黏膜潰瘍;(4)非畸形性關節(jié)炎或多關節(jié)痛;(5)胸膜炎或心包炎;(6)癲癇或精神癥狀;(7)蛋白尿、管型尿或血尿;(8)白細胞少于4x109/53或血小板少于100X109/升或溶血性貧血; (9)免疫熒光抗核抗體陽性;(10)抗雙鏈DNA抗體陽性或狼瘡細胞現(xiàn)象;(11)抗Sm抗體陽性;(12)C3降低;(13)皮膚狼瘡帶試驗(非皮損部位)陽性或腎活檢陽性。符合上述13項中任何4項或4項以上者,可診斷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7.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國外診斷標準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一直尋找一個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斷敏感特異,且能反映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斷標準。目前應用最廣的是美國風濕病學會1982年修訂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診斷標準,其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為96%左右。(1)面頰部蝶形紅斑;(2)盤狀紅斑;(3)日光過敏;(4)口腔潰瘍;(5)非侵蝕性關節(jié)炎;(6)胸膜炎、心包炎;(7)腎炎、蛋白尿每日0.5克以上;(8)神經系統(tǒng)異常:抽搐或精神病;(9)血液學異常,溶血性貧血,或白細胞少于4x109/升,或淋巴細胞少于1.5X109/升,或血小板少于100x109/升。(10)免疫學異常,狼瘡細胞陽性,抗雙鏈DNA抗體陽性或抗Sm抗體陽性,或梅毒血清試驗假陽性;(11)免疫熒光抗核抗體陽性。在以上11項標準中,符合4項或4項以上者,即可診斷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8.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有全身癥狀和關節(jié)表現(xiàn)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可急性、暴發(fā)性起病,亦可慢性、隱匿性起病,并伴有反復發(fā)作和緩解。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表現(xiàn)變化多端,起病方式不一,可多個器官系統(tǒng)同時受累,也可先后出現(xiàn)幾個器官幾個系統(tǒng)受累的表現(xiàn),所以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極易誤診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腎炎、心包炎、再生障礙性貧血、精神病等等。 最常見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多為非特異性的全身癥狀。有 80%—100%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人早期出現(xiàn)乏力,可發(fā)生于皮損、關節(jié)腫痛等癥狀之前。乏力可能是狼瘡活動的先兆。60%病人有體重下降,并通常伴有其他全身癥狀。病情惡化前,體重可逐漸或急劇下降。80%以上的病人有發(fā)熱,并且大多為高熱。年輕病人更易出現(xiàn)發(fā)熱。因此,對于發(fā)熱原因不明并伴有多個系統(tǒng)損傷的女性,一定要排除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可能。關節(jié)痛和關節(jié)炎是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最常見的首發(fā)癥狀之一。幾乎所有病人在開始發(fā)病或病程中的某個時間都有關節(jié)痛。關節(jié)腫痛可在本病多系統(tǒng)損害發(fā)生前6個月至5年即存在,但常與皮損、發(fā)熱和其他內臟損害同時發(fā)生。常累及近端指 (趾)間關節(jié)、膝關節(jié)、腕關節(jié)和掌指關節(jié),其次是踝關節(jié)、肘關節(jié)、肩關節(jié),一小部分病人還可累及跖趾關節(jié)及髖關節(jié),呈發(fā)作性、對稱性關節(jié)疼痛、腫脹,并常伴有晨僵,檢查時能發(fā)現(xiàn)關節(jié)有腫脹、壓痛和活動時疼痛,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相似,在疾病早期可引起誤診。有的僅有關節(jié)疼痛而無關節(jié)炎的客觀證據。一般不引起關節(jié)畸形,但也有4%—8%的病人經關節(jié)反復疼痛和腫脹后;可出現(xiàn)關節(jié)半脫位和攣縮,從而出現(xiàn)關節(jié)畸形。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合并關節(jié)炎的病人,在X線檢查時,除有軟組織腫脹、關節(jié)周圍有彌漫性骨質疏松征象外,關節(jié)軟骨或骨損害比較少見。少數(shù)病人可出現(xiàn)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相似的侵蝕性關節(jié)病變。合并關節(jié)積液時,積液量通常較少,其外觀清亮,蛋白含量和細胞計數(shù)均較低,一般白細胞計數(shù)少于3x109/升,以淋巴細胞為主,積液中總補體水平降低,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不同。有7%—10%病人有類風濕結節(jié),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分布相似,常見于鷹嘴及掌指關節(jié)伸面。有5%—10%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人并發(fā)骨壞死,是該病病人致殘的重要原因。最常累及的部位是股骨頭,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髖關節(jié)疼痛及運動障礙。幾乎所有的病人在出現(xiàn)骨壞死前兩年內都有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史,而且一般所用的劑量較大。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病人,尤其是使用較大劑量者,可出現(xiàn)骨質疏松。在發(fā)生骨折前常無臨床癥狀。70%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人出現(xiàn)肌痛、肌無力和肌壓痛等肌炎的臨床表現(xiàn),但僅有5%—10%的病人伴發(fā)炎癥性肌病。相當一部分病人伴發(fā)的肌炎與藥物治療有關,常見的藥物為糖皮質激素和氯喹。9.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對臟器和各系統(tǒng)影響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除骨、關節(jié)、肌肉、皮膚黏膜等變化外,還有如下的一些表現(xiàn) (1)腎臟病變 腎臟受損是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可表現(xiàn)為一過性輕度蛋白尿和鏡下血尿,急性病情控制后即可消失。也可表現(xiàn)為腎病綜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癥、浮腫等,嚴重者有高血壓、尿少、尿閉、氮質血癥等急性腎炎或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表現(xiàn)。(2)肺及胸膜病變 大約有半數(shù)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人有肺部受累,其病變包括胸膜炎,有少量或中量單側滲液,雙側性較少見,在滲液中可找到狼瘡細胞;狼瘡性肺炎的發(fā)生率很低,其特征為雙側性斑狀浸潤,可由一葉轉移到另一葉,痰培養(yǎng)陰性,抗生素治療無效,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能使肺部浸潤迅速消失。另外還可有肺動脈高壓及膈肌功能障礙等。胸痛、咳嗽、呼吸困難等為常見臨床表現(xiàn); (3)心血管病變 心血管系統(tǒng)是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常累及的重要臟器之一。心臟的各個部位均可受累。大多數(shù)病人在病程早期可無臨床癥狀。約50%病人可累及心內膜、心肌或心包。其中以心包炎最為常見,輕者僅出現(xiàn)短暫摩擦音,嚴重者可有大量心包積液。(4)神經和精神病變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合并的神經、精神系統(tǒng)損害,可以是中樞或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彌散性或局灶性損害的后果,有時也稱為狼瘡性腦病或狼瘡性周圍神經病。中樞神經受累主要表現(xiàn)為器質性腦病和癲癇發(fā)作。器質性腦病可導致定向、識別和計算能力的損傷及記憶力的喪失,常驟然發(fā)作,且與本病其他系統(tǒng)的活動性癥狀相一致。其他較少見的神經系統(tǒng)異常包括周圍神經病變、偏癱、運動性失語。眼瞼下垂、復視和眼球震顫。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最常見的精神異常是抑郁狀態(tài),多數(shù)輕度;有的則有輕度焦慮狀態(tài),直至顯著精神病狀態(tài)和行為異常。(5)消化系統(tǒng)病變 胃腸道各部位均可受累。約25%病人可有腹痛、腹瀉和嘔吐。小孩較成人多見,常發(fā)生于開始發(fā)病時或活動期。部分病人有肝脾腫大,可有血清轉氨酶增高,但黃疸少見。(6)血液系統(tǒng)病變 有半數(shù)的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人在其病程中可出現(xiàn)血液系統(tǒng)異常,病情活動期更為多見,而且常常是該病的首發(fā)臨床表現(xiàn)。以貧血最為常見,白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也較多見,全血細胞減少則很少見。(7)眼部病變 部分病人可累及視網膜及角膜。視網膜特征性表現(xiàn)為視網膜的神經纖維層中有白色絨毛狀滲出性病損,可造成視覺障礙,但一般為可逆性。 (8)月經及妊娠方面病變 月經常不規(guī)則,或量多,或兩者兼而有之。妊娠頭3個月流產機會增加,難產后能使病情加重。病人必須在醫(yī)師指導下,控制病情活動6—12個月后才允許—妊娠。10.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西醫(yī)治療目前現(xiàn)代醫(yī)學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劑、丙種球蛋白、血漿臵換等方法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⑴腎上腺皮質激素:具有較快抑制免疫反應和較強的抗炎作用。是最常用的治療藥物。近年采用的激素沖擊療法提高了危重癥的緩解率,但是激素也有不少副作用,導致肥胖、多毛、各種感染、高血壓、青光眼、糖尿病、消化道潰瘍、出血、精神癥狀、骨質疏松、股骨頭壞死等。⑵免疫抑制劑:通過抑制免疫反應使自身抗體生成減少,用于大劑量激素治療效果不佳或激素減量,病情復發(fā)或有心、腎、腦等重要器官受損的重癥患者。近年,環(huán)磷酰胺沖擊療法或與甲基強的松龍配合的雙沖擊療法、氨甲喋呤鞘內注射以及環(huán)胞霉素A、霉酚酸酯等藥物的應用,使頑重癥療效有所提高,但毒副作用較多,可導致脫發(fā)、胃腸道反應、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損傷、月經紊亂或閉經、并發(fā)各種感染等。另外環(huán)胞霉素A、霉酚酸酯價格昂貴應用受到一定限制。⑶丙種球蛋白:大劑量球蛋白靜脈注射通過抗體封閉作用治療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不能控制的難治性患者、國內外均有成功經驗。但此法對不同的病人療效差異很大,也有一定副作用。價格昂貴應用受限。⑷血漿臵換、雙重濾過、血漿吸附:能迅速減少血液中的抗體和免疫復合物較快改善病情,但仍屬短期緩解病情的權宜療法,需和激素及免疫抑制劑配合應用。也有并發(fā)感染、凝血障礙、水和電解質失平衡等副作用。而且價格昂貴。⑸骨髓移植、基因療法:尚在初步研究中。11.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常規(guī)西藥目前最常用的藥物仍為腎上腺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其次是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及抗瘧病。免疫球蛋白及生物制劑的運用仍處于研制和探索階段。臨床多根據SLE患者的癥狀有選擇地應用一些對癥治療藥物。⑴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是最強力的非特異性抗炎劑,能抑制多核細胞向炎癥部位移動、集結,抑制多核和單核細胞的吞筮功能及各種酶的釋放;具有抗增殖及免疫抑制作用。是迄今治療SLE最常用最主的藥物,適用于急性活動性病例,急性暴發(fā)性狼瘡、狼瘡性腎炎、中樞神經系統(tǒng)狼瘡以中并急性自身免疫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SLE。臨床使用常選用短效類的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潑尼松)或甲莖強的松龍。強的松每日劑量為1mg/kg體量。急性期總量分3次給藥,穩(wěn)定時每晨1次服用。減量時每隔2-3天減5mg,減至30mg/日時,應更緩慢。對于急性暴發(fā)性SLE,可用甲基強的松龍作沖擊療法。一般以1g/日在30~60min內靜滴,連續(xù)2-3天或隔日1次,連續(xù)2-3天為1療程。大劑量快滴警惕心跳驟停。⑵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劑并非治療SLE的首選藥物。多用在單獨使用或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達不到治療效果時。常用于治療SLE的免疫抑制劑有環(huán)磷酰胺(CTX)、硫唑嘌呤(AI)、苯丁酸氮芥(CB1348)、長春新堿(VCR)、甲氨喋呤(MTX)、環(huán)孢素(CSA)、霉酚酸酯(MMF)等。免疫抑制劑治療SLE的臨床療效一直是臨床有爭議的話題,也是需要深入探討的課題。其中環(huán)孢素是一種真菌性環(huán)狀多肽,能干擾白介素-2的釋放及抑制T淋巴細胞的活化,已廣泛應用于器官移植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該藥有腎臟毒性,狼瘡腎炎應用尤應當心。初始劑量以3~3.5mg/kg/d,分1-2次口服為宜。該藥多用于經其他藥物治療無效的SLE患者。霉酚酸酯(MMF. 商品名 驍悉)是高效、選擇性、非競爭性、可逆性的次黃嘌呤單核苷酸脫氫酶抑制劑。應用霉酚酸酯治療SLE可減輕全身癥狀,減輕腎損害,改善腎功能狀態(tài),可使自身抗體產生減少。劑量為0.25~0.5/片,每日0.75~2g,分2次口服。該藥奏效慢,有一定的副作用。⑶非甾體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主要是通過抑制體內環(huán)氧化酶(前列腺素合成酶)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使炎性介質減少,減輕發(fā)熱、疼痛等癥狀。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扶他林、炎痛喜康等。⑷抗瘧藥:抗瘧藥用于治療SLE的作用機制不明了,對SLE的皮膚損害、光敏性皮炎、關節(jié)損害療效顯著。常用有氯喹和羥氯喹,起效較慢,有一定的毒副作用。⑸免疫球蛋白:免疫球量白主要成分是IgG,靜脈注射大劑量免疫球蛋白是免疫治療的有效手段,具有調節(jié)免疫功能,抑制自身抗體生成,減少抗原-抗體反應,保護靶器官免疫抗體攻擊及封閉巨噬細胞的FC受體等作用。⑹生物制劑:目前初步用于臨床和處于臨床實驗研究治療SLE的生物制劑包括抗細胞因子單克降抗體(抗α腫瘤壞死因子單克隆抗體、抗白細胞介素-1和抗白細胞介素-6的單克隆抗體)、抗CD4+(輔助性T淋巴細胞)單克降抗體、γ-干擾素和胸腺素、胸腺肽等。12.紅斑狼瘡患者的調養(yǎng)本病病因不同 尚無預防的方法。本病在穩(wěn)定期緩解期需預防其發(fā)作。僅有抗核抗體陽性而無臨床表現(xiàn)的早期疑似病人也需及時治療、預防發(fā)作。(1)藥物僵防:感染是最常見的誘發(fā)因素,益氣對氣虛易感的人較為合適。益氣藥如黃芪、白術能提高人的免疫功能尤其是提高細胞免疫功能,長期可預防感冒和感染。養(yǎng)陰對陰虛體質的人也是增強體質的方法,可調節(jié)人的免疫功能??估钳徤ⅰ⒘兜攸S丸、大補陰丸、左歸丸、增液湯可長期服用,預防感冒和感染。(2)生活預防:陽光、寒冷、疲勞、房事、流產、生育、創(chuàng)傷、精神刺激等均可能誘發(fā)和加重病情,故需按時作息,調攝寒溫,不要過于疲勞,避免刺激。要預防和減少感染的發(fā)生,并及時有效地控制,阻斷引起不正常的免疫反應,要節(jié)制房事。發(fā)作期、活動期的狼瘡病人,房事往往會加重病情。緩解期可以進行正常的性生活。病情未穩(wěn)定者不能懷孕。妊娠期孕婦病情可減輕,但人流和小產也會加重病情。足月分娩后病情會突然爆發(fā)和惡化。有光敏感者夏季晴天盡量少出門,陽光及其輻射均能刺激皮膚,出門要打傘,可選用無刺激的防曬霜。二、中醫(yī)藥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進展祖國醫(yī)學文獻中無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名,但其臨床表現(xiàn)在文獻中有類似描述,如“蝴蝶丹”、“陰陽毒”等。本病屬中醫(yī)風濕病范疇,原稱為“痹證”或“痹病”。因其損害臟器的不同,其局部臨床表現(xiàn)與水腫、飲證、血證、周痹、三焦痹、熱痹、陰陽毒、丹疹、蝴蝶丹、日曬瘡等病證的描述有相同之處,故又可單獨命名?!氨圆 弊钤缫娪凇饵S帝內經》,稱為“痹”?!侗怡o心書〃痹病》明確提出“痹病”一詞。是指由于人體正氣不足,營衛(wèi)失調,風寒濕熱等邪乘虛侵襲,合而為病,或日久正虛,內生痰濁、瘀血、毒熱,正邪相博,使經絡、肌膚、血脈、筋骨,甚則臟腑的氣機閉阻,失于濡養(yǎng),出現(xiàn)肢體關節(jié)肌肉疼痛、腫脹等癥狀,甚則累及臟腑的一類疾病總稱。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伴有較多的臟腑癥候,很難明確地劃屬于某一具體病證。根據其全身癥候認為本病近似于中醫(yī)所稱“溫毒發(fā)斑”之類。從皮疹特征出發(fā)可稱之為“紅蝴蝶”、“蝴蝶丹”、“陰陽毒”等;本病累及周身,故又稱為“周痹”;多關節(jié)疼痛屬于“痹證”;影響臟腑稱臟腑痹;有腎功能損害、水液代謝障礙者屬“腎痹”、“水腫”;有肝損害屬“肝痹”、“黃疸”、“脅痛”;有急性心內膜炎、心肌損傷者屬“心痹”、“心悸”;狼瘡肺炎、肺間質纖維化屬“肺痹”;狼瘡性肌無力屬“脾痹”;出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表現(xiàn)稱“腸痹”;小便不暢為“胞痹”;有胸水者屬“懸飲”。上中下三焦功能均受損,又稱“三焦痹”。雷諾現(xiàn)象稱“肢端脈痹”。 三焦痹一名始見于《醫(yī)門法律》,《黃帝內經》、《景岳全書》有類似論述,但未正式提及該病名稱。“周痹”源自《靈樞〃周痹》:“周痹者,在于血脈之中,隨脈以上,隨脈以下,不能左右,各當其所?!薄帮L寒濕氣,客于外分肉之間,迫切而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則痛,痛則神歸之,神歸之則熱,熱則痛解,痛解則厥,厥則他痹發(fā),發(fā)則如是?!闭撌鲋鼙圆∫蚴秋L寒濕三氣侵襲,四肢上下游走疼痛,呈多發(fā)性,一身盡痛。“此內不在藏,而外末發(fā)于皮,獨居分肉之間,真氣不能周,故命曰周痹。”分肉之間即結締組織。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關節(jié)肌肉疼痛可出現(xiàn)在疾病的全過程巾。全身大小關節(jié)、四肢腰背肌肉均可累及,“周痹”,即周身氣血痹阻之意。這一觀點與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造成周身每一系統(tǒng)、每一器官都可受累相一致。雖然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起病常有感受風寒濕邪氣病史,但病因決非僅限于風寒濕邪氣。臨床80%患者有發(fā)熱癥狀,且以育齡期婦女多見,正如《素問〃痹論》所云:“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痹熱?!薄端貑枴ㄋ臅r刺逆從論》也云:“厥陰有余病陰痹,不足病生熱痹。”說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發(fā)病與體質有關,是多因素造成,與遺傳、性激素、環(huán)境、病毒感染有關。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病情錯綜復雜,往往累及內臟,常伴有心、肝、脾、肺、腎五臟病癥?!端貑枴ū哉摗吩唬骸拔迮K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腎。筋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肝。脈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心。肌痹不已,復成于邪,內舍于脾。皮痹不已,復感于邪,內舍于肺。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說明病變由外而內,進行性加重。此即“諸痹不已,亦益內也?!蓖饨缯T因(藥物、紫外線、感染、情緒刺激等)終將通過內因(免疫遺傳缺陷、雌性激素等)誘發(fā)或加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凡痹之客五臟者,肺痹者,煩滿喘而嘔。”“淫氣喘息,痹聚在肺”,此為狼瘡性胸膜炎、狼瘡肺炎、肺間質纖維化所致呼吸功能障礙的表現(xiàn)?!耙鶜鈶n思,痹聚在心”;“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干善噫,厥氣上則恐”。這是狼瘡性心臟炎引起心動過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表現(xiàn)?!案尾鼗辍保案伪哉?,夜臥則驚,多飲數(shù)小便,上為引如懷”,“淫氣乏竭,痹聚在肝”。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引起中樞及周圍神經系統(tǒng)病變,可有抽搐、躁狂、病癥、焦慮、幻覺、幻視、妄想等。“脾主身之肌肉”,“脾痹者,四支解惰,發(fā)咳嘔汁,上為大塞”,“淫氣肌絕,痹聚在脾”。此描述為狼瘡性肌無力的表現(xiàn)?!耙鶜膺z尿,痹聚在腎”,狼瘡性腎炎所致腎功能減退,夜尿增多?!澳c痹者,數(shù)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fā)飧泄?!毕到y(tǒng)性紅斑狼瘡消化系統(tǒng)表現(xiàn)可有腹瀉。腸系膜血管炎時可表現(xiàn)為腹痛、腸梗阻、腹膜炎,“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于小便,上為清涕”,腎功能受損,氣化失司,開合不利,小便不暢。中醫(yī)藥治療的整體整和及根據個體的不同而進行的辯證施治,根據不同時期的臨床表現(xiàn)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絡除痹等中藥相結合;篩選出對紅斑狼瘡具有“攻補兼施”(既能清熱涼血、解毒散瘀,又能扶正固本,益氣養(yǎng)陰)雙向作用的中藥配方,迅速有效的改善皮膚斑疹、發(fā)熱、關節(jié)疼痛、粘摸潰瘍等臨床癥狀,恢復五臟六腑及氣血陰陽損傷,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惡化。調整臟腑的陰陽平衡來恢復人體的免疫功能穩(wěn)定狀態(tài),最大限度的消除抗體,調節(jié)免疫功能,清除免疫復合物,減輕細胞毒性藥物、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紅斑狼瘡的發(fā)生多與先天稟賦不足、陰精過于虧損、勞累過度等有關,與腎病的發(fā)生有一定的相同之處,明確了清營解毒,涼血消斑、滋腎養(yǎng)陰、健脾利水、活血化瘀的治病機理。中醫(yī)藥療法治本多于治標,在增強療效減少激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預防感染和撤減激素綜合癥,及穩(wěn)定病情防止復發(fā)和反彈,保持長期緩解,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恢復易患體質,實現(xiàn)機體的整體康復等多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并以見效快,用藥時間短,停藥不反彈,愈后不復發(fā),費用低,無毒副作用等優(yōu)點而為廣大狼瘡患者所接受。經過大量臨床實踐與實驗研究已經證明中醫(yī)中藥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治療,是目前國內外紅斑狼瘡患者治療和康復的最佳療法。中醫(yī)采用辨證論治,毒熱熾盛證,常用清瘟敗毒飲(生石膏、生地、犀角、黃連、山梔、茯苓、知母、赤芍、玄參、連翹、淡竹葉、丹皮、桔梗、甘草)(注:犀角需用水牛角代替)。心脾兩傷證,常用歸脾湯(人參、黃芪、炙甘草、炒白術、茯神、大棗、生姜、龍眼肉、當歸、炒棗仁、遠志、木香)或用炙甘草湯(炙甘草、人參、生地、麥冬、阿膠、小胡麻、大棗、桂枝、生姜)。肝脾不和證,常用逍遙散(柴胡、薄荷、當歸、白芍、白術、茯苓、生姜、甘草)。肝風內動證,常用羚羊鉤藤飲(羚羊角、鉤藤、桑葉、菊花、生地、白芍、茯神、川貝、竹茹、甘草)。脾腎陽虛證,常用真武湯(炮附子、生姜、白芍、茯苓、白術)。氣陰兩虛證,常用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或參附湯(人參、附子)等。配合治療選用的中成藥有雷公藤片、昆明山海棠片、丹參注射液、紅藤注射液、黃芪注射液、大黃素注射液等。臨床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大多采用中西藥聯(lián)合的方法,尤其是中藥的選用,可使激素用量盡快地減少乃至停用,并且病情穩(wěn)定,副作用可以減至最小。但臨床運用中藥,一定要辨證施治,謹守每個病人的每階段疾病的病機,不可套用炎癥多熱多虛等一些機械論點,靈活準確地用藥,使病人早日康復!三、中藥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專利1.本發(fā)明屬于一種用于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純中藥藥丸(膠囊),它含有黨參、白術、伏苓、石韋、二花、車前子、生地、蒲公英、麥冬、丹皮、山藥、青蒿、白花蛇舌草、黃芪、大青葉、益母草、元參、鱉甲、苡仁、當歸、大黃、赤芍、白芍、澤瀉、郁金、香附、丹參、秦艽、雞血藤等中藥藥物成份,經獨特的工藝制作而成,具有扶正祛邪、滋陰泄火、涼血解毒、活血祛瘀、清熱利濕、益氣健脾的作用,能迅速排出人體內的有害物質,調節(jié)人體各臟腑平衡,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治療時間短,見效快,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使用方便,填補了一項用純中藥能治愈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空白。2.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藥物,它是以下述中草藥為原料制成的藥劑:西洋參、沙參、太子參、甘草、黃芪、茯苓、田雞油、阿膠、生地、熟地、丹皮、山萸肉、澤瀉、冬蟲夏草、土茯苓、防風、威靈仙、野菊花、象牙屑、羚羊角、熊膽、赤芍、蚤休、生山楂、雞內金、酒大黃、紫草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所引致發(fā)熱不退的藥物,該藥物由荊芥、防風、葛根、柴胡、生地、羚羊角、羌活、秦艽、金銀花、連翹、牛黃、寒水石、威靈仙、熊膽、赤芍、升麻、桔梗、甘草等中藥制備而成。可用于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所引起的諸多發(fā)熱癥。4.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為主的結締組織病群所引起的心血管受損的藥物。該藥物由炙甘草、人參、丹參、砂仁、水蛭、生地、山茱萸、桂枝、石菖蒲、蟾酥等中藥按照一定工藝制備而成。具有補益氣陰,養(yǎng)血寧心、活血通絡、理氣化瘀的作用。5.本發(fā)明涉及黑骨藤提取物,其提取方法,含有該提取物的藥物組合物,以及該提取物同于制備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抗炎藥物的用途,所述的自身疾病性疾病包括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癥、橋本氏甲狀腺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塞氏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免疫性血管病,所述的炎性疾病包括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6.本發(fā)明涉及富鍺金針菇粉在制備治療紅斑狼瘡的藥物中的應用,屬醫(yī)藥領域。本發(fā)明經臨床實驗驗證,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治療效果明顯。尤其對解除乏力,改善免疫性全血減少有顯著療效。在血象改善的同時,血中抗紅細胞、血小板抗體大部轉陰,提示了本發(fā)明對系統(tǒng)性治療的突出效果。7.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工藝,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系統(tǒng)性硬皮病,皮肌炎、脂膜炎,白塞氏病,結締組織病的組方及其制備工藝。優(yōu)選制劑為滴丸和軟膠囊制劑。主要由金銀花、連翹、蒲公英、 黃連、生地黃、大黃(酒炒)、甘草、蜈蚣(去頭尾足)、赤芍、當歸、丹參、玄參、桃仁(炒制)、紅花、蟬蛻、浙貝母。8.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治療紅斑狼瘡的中藥制劑,選用純天然中草藥:大黃、硫酸鎂、黃芩、雞內金、丹皮、羚羊角、神曲、白術、甘草。按中醫(yī)理論組方,經嚴格篩選,分別炮制,結合現(xiàn)代先進工藝制法組合而成。制劑為純中草藥制成,毒副作用小,標本兼治,療效顯著,臨床癥狀消失迅速,治愈后無反彈現(xiàn)象。9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口服藥物及其配制方法,具體說是一種能夠治療紅斑狼瘡的狼瘡散及其配制方法。它是將中草藥白花蛇、杜仲、山芋肉、牛黃、水牛角、枸杞、天麻、黃芩、柴胡、金銀花、當歸、蒲公英、連翹、甘草、白芷、川貝、丹皮、麥冬、板藍根、地丁、生地、防風、半枝蓮,按一定配方,一定的工藝加工配制后制成為散劑?;颊呖诜螅善鸬角鍩峤舛?、滋陰補腎,增強免疫功能,對于醫(yī)治紅斑狼瘡可達到既治標又治本的目的。10.紅斑性狼瘡是西醫(yī)病名,是一種自體免疫反應性疾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面部出現(xiàn)蝶形紅斑,呈魚鱗狀脫屑。上胸及背部出現(xiàn)粟粒樣的膿皰瘡,疼痛微癢,融合成片而潰爛。疑難外科病癥其根因在血中之毒,內服方托毒,外藥以毒攻毒而不中毒,內外用藥任督二脈奇經八脈氣血正常運行為民解難。藥方組成:內服藥方:金銀藤、天仙藤、烏血藤、地丁、地榆、白芷、白及、白臉、羌活、獨活、解毒子、蘇木、桑白皮、牡丹皮、閭茹、地龍、白僵蠶炒、仙靈脾、制川烏頭、生白附子、蜂房炒、蛇蛻炒、亂發(fā)炭、黃連、骨碎補、補骨脂、山萸肉、枸杞子、澤瀉、五味子、生地、熟地、白茯苓、萆解、何首烏、白牽牛、皂角、木通、穿山甲炒、滑石粉、地膽炒、蛤蟆炭、荊芥、山羊角、牛角、硼砂、甘草。外用藥方:雄黃、雌黃、密陀僧、杏仁、硫酸銅、硫酸鋅、銅青、(醋浸24小時焙干),樟腦、氧化鋅、氯化銨、硼酸、生白附子、制草烏、蛤蟆、蓖麻子仁、紅礬、信石燒煙將近取,蔥白白胡椒、滑石粉、紅礬。11.治療紅斑狼瘡藥的制造方法屬于中藥制造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取乳香、沒藥、白芷、桃仁、川軍、兒茶、肉桂g、土蟲、申姜、紅花、西花、雄黃、當歸、山龍、馬前、方蟲、寸香、三七、冰片、朱砂、虎骨、加皮、大艽、血竭、言同g、宣羊血、熟地g、山芋肉、干山藥、丹皮、白茯苓、譯瀉、龜板、甲魚血,將其烘干后研為細面。12.本發(fā)明為治療疾病的中草藥。主藥為:生地、麥冬、玄參、天花粉、藏紅花、白芷、甘草、黃芪、血竭、雷公藤;輔藥為:甲殼質,上述主、輔藥均按重量比給出。本發(fā)明給出的藥物可提高人的機體自身免疫功能,活化人體的細胞,清除體內的毒素作用,達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此藥長期服用不會出現(xiàn)副作用,且對紅斑狼瘡有預防和治療作用。13.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盤播性紅斑狼瘡的中藥制劑,由大黃、白術、陳皮、木香、萊服子、檳榔、甘草、硫酸鎂等八味中藥組方,將上述加工炮制成粉末,混合均勻后即得本發(fā)明,臨床表明,組方合理、療效顯著、清熱解毒、涼血祛瘀、健脾消積、無毒副作用,迅速祛斑。14.本發(fā)明涉及含有雙氫青蒿素的藥物組合物,經藥效學、毒理學及臨床研究,表明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合物是治療紅斑狼瘡和光敏性疾病的有效藥物,該藥物組合物可以制成各種常用的劑型用于臨床,具有高效、安全、無毒副作用的特點。用于治療紅斑狼瘡和光敏性疾病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組合物含有治療有效劑量的雙氫青蒿素。15.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發(fā)熱或未發(fā)熱所造成皮下出血性紫癜紅斑的藥物,由生地、牡丹皮、金銀花、連翹、知母、赤芍、玄參、甘草、生石膏、玳瑁制備而成,可明顯改善血小板的生成,并對變態(tài)反應有抑制作用。16.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熱毒瘀結、氣陰兩虛型紅斑狼瘡的藥物,該藥物由紅參、西洋參、丹參、紫草、羚羊角、甘草、白術、知母、熊膽、大黃、北沙參、黃芪、茯苓、生地、山茱萸、牡丹皮、澤瀉、防風等中藥制備而成,可明顯改善紅斑狼瘡的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驗指標。17.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所造成的細胞減少或因藥物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的藥物,該藥物由黨參、太子參、炒白術、靈芝、白扁豆、雞血藤、女貞子、五加皮、生地、首烏、山甲、防風、黃芪、羚羊角、紫蘇、雞內金、阿膠等中草藥制備而成,可明顯改善各種免疫性疾病所造成的白細胞低下癥。18.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預防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發(fā)生及反跳的藥物。該藥物由干地黃、黃芪、紫草、人參、大黃按照一定工藝制備而成,可有效的預防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生。19.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免疫性疾病紅斑狼瘡所造成的腎損的藥物,該藥物由牡丹皮、黃芪、生地、人參、肉蓯蓉、山茱萸、葛根、五味子、烏梅、澤瀉、黃柏、肉桂、貓爪草、六月雪、落得打、接骨木等中藥飲片按照特定工藝制備而成。本發(fā)明藥物治療免疫性疾病紅斑狼瘡所造成的腎損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無任何毒副作用。20.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所引致發(fā)熱不退的藥物,該藥物由荊芥、防風、葛根、柴胡、生地、羚羊角、羌活、秦艽、金銀花、連翹、牛黃、寒水石、威靈仙、熊膽、赤芍、升麻、桔梗、甘草等中藥制備而成。可用于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所引起的諸多發(fā)熱癥。2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為主的結締組織病群所引起的心血管受損的藥物。該藥物由炙甘草、人參、丹參、砂仁、水蛭、生地、山茱萸、桂枝、石菖蒲、蟾酥等中藥按照一定工藝制備而成。具有補益氣陰,養(yǎng)血寧心、活血通絡、理氣化瘀的作用。22.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免疫功能低下、紊亂缺陷等所造成免疫性疾病藥物,該藥物由穿山甲、白花蛇、祁蛇、丹皮、生地、象牙屑、炒香附、威靈仙、秦艽、牛膝、烏蛇、鬼箭羽、澤漆等中藥按照一定工藝制備而成。該藥物用來治療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所引起關節(jié)痛疼、周身肌肉楚痛及四肢痹阻不通(雷諾氏征)。2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狼瘡腦等免疫性疾病所引起的神志異常癥狀的藥物。該藥物由膽南星、天竹黃、葶藶子、遠志、竹瀝、茯苓、炒枳殼、白術、石菖蒲、當歸、白芍、熊膽、牛黃、紫草、玳瑁、琥珀、梔子、琥珀、紅參、蔓荊子、蒼耳子等中藥按照一定工藝制備而成,以達到益氣清熱、開關通竅的目的。24.本發(fā)明公開了天然化合物茶多酚及其氧化物(茶色素)的藥物新用途,即茶多酚及其氧化物(茶色素)用于制備藥品治療紅斑狼瘡的新用途。茶多酚及其氧化物(茶色素)用于治療紅斑狼瘡,可治愈或顯著緩解癥狀。25.一種治療紅斑狼瘡的中藥制劑,包含8種中藥藥材的活性成份:生地,生石膏,忍冬藤,黃芩,苦參,丹皮,炙龜板和甘草,可制備成顆粒劑、丸劑、片劑、合劑或安培型口服劑型。臨床報告表明本中藥制劑療效好,并可將強的松逐漸地減量或停用,又安全沒有毒副作用,可以長期服用,且服用時間越長,效果越好,持之以恒2、3年內就能使病情緩解,恢復健康,恢復正常的生活,正常的工作。26.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紅斑狼瘡的藥劑。解決了不能根除紅斑狼瘡病毒的問題。其特征在于:狼毒、甘草及連翹加以混合水煎。能根除紅斑狼瘡病毒,解除患者苦惱,無副作用;既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又不使患者中毒;況且該藥劑成本低廉,經濟實用,是患者的一種福音。27.一種治療紅斑狼瘡、皮肌炎、硬皮病和干燥綜合征的藥物,該藥物所用原料:北五味子、西洋參、墨旱蓮、紫草、大血藤、制何首烏、山藥、靈芝、澤瀉、三七、甘草。本藥物經過以下步驟制成:將北五味子粉碎,用乙醇回流提取,回收乙醇,濾液濃縮為清膏;北五味子殘渣與其它原料加水煎煮,濾液濃縮為清膏;將山藥細粉與兩種清膏混合,加入適量糊精,制成顆粒,干燥,包裝成品。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配方合理,制備的藥物其產品性狀、鑒別、檢查、含量各項指標均符合臨床用質量標準規(guī)定,產品收率穩(wěn)定,五味子甲素轉移率73%以上。經臨床試驗表明,本藥物無毒副作用,療效顯著。28.用于改善紅斑狼瘡、相關的風濕疾病和發(fā)炎性的關節(jié)病的組合物和方法。這個組合物由生物類黃酮和菠蘿蛋白酶構成??梢詫⒕S生素C加入到組合物中以改善效果。優(yōu)選的類黃酮是木犀草素或槲皮素。楊梅酮可以與蕓香苷一樣作為糖苷使用,其含有木犀草素、槲皮素或楊梅酮作為苷元。根據與淋巴細胞Kv1.3通道相互作用的能力,能夠選出其他有效的類黃酮。根據與淋巴細胞Kv1.3通道相互作用的能力,能夠選出其他有效的黃酮。在優(yōu)選的治療方法中,通過口服的方式,至少每天給予類黃酮、菠蘿蛋白酶和維生素C的混合物。每天給予三次500mg槲皮素、500mg菠蘿蛋白酶和500mg維生素C的混合物是有效的。29.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雪蓮注射制劑新的用途,即雪蓮注射制劑在制備治療紅斑狼瘡藥物中的應用。藥理實驗表明,雪蓮注射制劑具有很好的治療紅斑狼瘡的作用。30.防治紅斑狼瘡藥食兼用中藥營養(yǎng)制品及制造方法,由法定藥食兼用中藥材烏梢蛇,白芷,薄荷,百合,梔子,馬齒莧,赤小豆、腹蛇、金銀花、槐米、蒲公英、魚腥草、小薊、紫蘇籽、芝麻制成;生產成本低無環(huán)污;產品無人群和年齡之分,口感好、用量小、效果肯定、患者易接受;中藥組方藥材及藥性同時兼顧心、肺、脾、腎等功能保護與協(xié)調,充分體現(xiàn)了中醫(yī)藥整體觀念和優(yōu)勢,使藥效與功能更為全面而標、本兼治,實現(xiàn)了中醫(yī)藥藥性總體傾向于平和且相互提升藥效的極高境界,且因所有藥材法定藥食兼用、功效肯定且沒有毒副作用,適合于任何人群而服務面廣;用藥品種與功能簡單明了且無爭議,組方靈活多樣適應多種病情及選擇用藥更貼切,拓開了中醫(yī)藥辯癥施治具體內容和應用范圍。3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狼瘡腦等免疫性疾病所引起的神志異常癥狀的藥物。該藥物由膽南星、天竹黃、葶藶子、遠志、竹瀝、茯苓、炒枳殼、白術、石菖蒲、當歸、白芍、熊膽、牛黃、紫草、玳瑁、琥珀、梔子、琥珀、紅參、蔓荊子、蒼耳子等中藥按照一定工藝制備而成,以達到益氣清熱、開關通竅的目的。四、中藥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專利配方1.黑骨藤提取物。2.富鍺金針菇粉。3.狼毒、甘草、連翹。4.大黃、硫酸鎂、黃芩、雞內金、丹皮、羚羊角、神曲、白術、甘草。5.大黃、白術、陳皮、木香、萊服子、檳榔、甘草、硫酸鎂。6.雙氫青蒿素。7.干地黃、黃芪、紫草、人參、大黃。8.茶多酚及其氧化物(茶色素)。9.生地,生石膏,忍冬藤,黃芩,苦參,丹皮,炙龜板,甘草。10.生物類黃酮(木犀草素或槲皮素)、菠蘿蛋白酶、維生素C。11雪蓮注射制劑。3.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中醫(yī)藥療法 綜述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累及多系統(tǒng)、多器官,臨床表現(xiàn)復雜,病情遷延反復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見于年輕的女性,男女發(fā)病比例為1∶5~10[1]。研究提示,SLE的發(fā)病可能與遺傳、免疫紊亂、內分泌異常以及環(huán)境因素等有關。SLE發(fā)病時不僅可有全身癥狀如疲勞、發(fā)熱、關節(jié)痛等,更可以侵犯如腎臟、胃腸道、呼吸道、心血管、中樞神經和淋巴系統(tǒng)等全身多個系統(tǒng)。SLE的治療,西醫(yī)主要采用非甾體抗炎藥、抗瘧藥、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和血漿處理、全身淋巴結照射療法等藥物和方法[2]。然而,至今這些藥物和方法僅僅可以暫時控制病情。與此同時,西藥的某些毒副作用也日趨顯現(xiàn),如激素對于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反饋抑制作用引起的器質性變化,免疫抑制劑所致的肝病、骨髓抑制、致畸胎等毒副作用。在激素所致免疫抑制狀態(tài)下,感染已躍居SLE的第一死因[3]。中醫(yī)中藥的干預治療不僅可以有效緩解臨床癥狀,還可以減少西藥的毒副作用,無論在SLE的急性期還是緩解期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醫(yī)文獻中無SLE病名,根據紅斑、發(fā)熱等癥狀可將其歸屬于“陰陽毒”、“蝶瘡流注”、“陽毒發(fā)斑”、“臟腑痹”等[4]。中醫(yī)認為,SLE的病因病機有內外兩方面的因素,內因為先天稟賦不足,陰陽失衡,氣血失和,氣滯血瘀,而以肝腎陰虧為主;外因則由于濕熱與熱毒侵襲肌表,流注肌膚、肌肉、四肢關節(jié),進而內舍五臟六腑。SLE的基本病理特點是肝腎虛損為本,熱毒瘀血為標,本虛標實,互為因果[5],在病理演變過程中虛實互見,錯綜復雜多變。本文就近年來中醫(yī)藥治療SLE的概況綜述如下。1 辨證論治1.1 急性期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可以分為活動期和緩解期?;顒悠诩醇毙云?,急則治其標,一般采用大劑量清熱解毒、涼血散瘀之法,同時應當注意顧護陰液。SLE活動期根據臨床表現(xiàn)的不同,又可以分為熱毒熾盛、血熱妄行、瘀血阻絡、風濕熱痹、陰虛內熱、脾虛濕盛等類型。 對于熱毒熾盛的患者,一般采用清熱解毒的方法。王松珍[6]用補腎消斑湯加減治療,主要用生地、玄參、金銀花、板藍根、半枝蓮、梔子等解毒清熱養(yǎng)陰之品。臨床觀察98例,其中臨床治愈16例,顯效52例,有效23例,無效7例。張志禮[7]治療熱毒熾盛的患者一般采用草河車、白花蛇舌草、凌霄花等清解熱毒,臨床觀察治療SLE患者72例,總有效率80%。顧軍花等[8]用經驗方復方自身清(生地黃、生黃芪、生白術、生甘草、白花蛇舌草、丹皮)治療觀察55例,總有效率91%。葉任高[9]采用清熱地黃湯治療。血熱妄行的臨床表現(xiàn)與溫病學中氣營兩燔相似。多采用涼血活血、清氣護陰的治療方法。張志禮[7]治療血熱妄行多用羚羊角粉、生地、丹皮、白茅根等涼血護陰。由于血熱妄行傷及陰分可見寒熱往來,或者定期發(fā)熱,數(shù)日不愈,在治療時也加用丹皮、赤芍、玄參、石斛等藥,神昏者可配合安宮牛黃丸或者局方至寶丹。袁兆莊[10]常用滋陰清營湯加減(生地黃、玄參、銀花、炒槐花、赤芍藥、紫丹參、白茅根、車前子)為基本方加減治療。各家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瘀血阻絡除用活血通絡之品,如雞血藤、路路通、蘄蛇、蜈蚣等外,還常常配合清熱涼血活血之品,如赤芍、丹皮、丹參等。此型一般夾雜于前兩型之中,由于熱毒熾盛導致熱邪迫血妄行,而離經之血在脈外又形成瘀血,瘀血阻滯進一步使熱毒難有出路,難以散去。需要注意的是,針對此型的用藥一般藥性較烈,容易傷及胃氣,導致胃脘不適甚至惡心嘔吐。在運用此類藥物時一般都加用谷麥芽、神曲、炒米仁等護養(yǎng)胃氣。詹青等[11]治療風濕熱痹型多加用清熱利濕化濁之品,先使?jié)駶釢u化,才能顧及其他兼證。藥用如蒼白術、黃柏、茵陳、車前草、厚樸等藥。劉維[12]善用蒿芩清膽湯加減,藥用黃芩、青蒿、竹茹、陳皮、半夏、茯苓、枳殼、碧玉散、當歸、益母草、白花蛇舌草、炙甘草等。臨床治療SLE患者96例,總有效率86.4%。陰虛內熱者相當于SLE輕中度活動期,可見于各年齡段,病情時有反復。文獻報道[13]治療此型多用知柏地黃湯加減,若潮熱不退加青蒿、地骨皮;脫發(fā)加首烏、枸杞子、女貞子;面頰紅斑、口腔潰瘍加芙蓉葉、蓮芯、碧玉散等。胡東艷等[14]治療此型善用知柏地黃湯和大補陰丸加減,方中亦常用知母、黃柏、地黃、山藥、山萸肉、牡丹皮、澤瀉、龜版等藥物,臨床取得較好療效。脾虛濕盛型常見于狼瘡性腎炎初期,往往伴有大量泡沫尿,甚者下肢或面部浮腫,納少便溏,倦怠乏力,腰膝酸痛,舌淡胖,有齒痕,脈濡細。陳湘君善用防己黃芪湯加減,濕熱交阻見面部紅斑發(fā)熱者加土茯苓、水牛角、知母、黃柏;心悸喘急者加葶藶大棗瀉肺湯;泡沫尿較多者加五味子、桑螵蛸、金櫻子、菟絲子[13]。盧葉明等[15]治療辨證以脾腎陽虛為主的狼瘡腎患者使用溫補脾腎、通陽利水之法,常用真武湯加減。1.2 緩解期治療緩解期的SLE患者一般可見肝腎陰虛、脾腎陽虛、心陽不足等類型。由于肝腎陰液本已損傷,加之治療中所用西藥如激素之類也多為傷陰之品。多從顧護陰液、養(yǎng)陰滋陰著手。陰陽互根,陰損必然累及人體陽氣,所以在疾病后期,心脾腎陽氣不足也是重要的表現(xiàn)之一。陳湘君治療肝腎陰虛型主要用生地、生首烏、玄參、牛膝、丹皮、益母草、草河車、水牛角、白花蛇舌草等為基本方加減治療[13]。對于心脾腎俱陽虛者,多采用補腎健脾,活血行水之法。藥用如黃芪、太子參、仙茅、仙靈脾、附子、桂枝、白術、茯苓、澤蘭、澤瀉等藥物。劉維等[16]治療因陽虛而水濕內停者采用苓桂術甘湯治療。張志禮對脾腎不足,陰陽不調者多采用健脾益氣,補益腎陰腎陽之法,藥用生黃芪、太子參、白術、云茯苓、女貞子、菟絲子、枸杞子、仙靈脾等藥物或用附子、桂枝、車前子、澤瀉等溫陽利水。陳湘君善用真武湯、五苓散、金匱腎氣丸加減。在此基礎上,蛋白尿較多者加玉米須、金櫻子、覆盆子、桑螵蛸;尿少腹脹加葶藶子、車前草、腹水草??诳噬嗉t者,加生地、沙參、麥冬;惡心納差者加蘇葉、半夏、川連、制大黃等[13]。2 兼病治療SLE是涉及多系統(tǒng)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皮膚、四肢各關節(jié),心、肺、腎、中樞神經、血液系統(tǒng)等多系統(tǒng)。因此,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的辨證治療上,既有以證型為主的治療,也有根據不同的系統(tǒng)損害隨癥治療的方法。心臟損害可見心包炎、心肌炎、血管炎、繼發(fā)性粥樣動脈硬化、心肌梗死、繼發(fā)性高血壓和瓣膜變化。尤林森等[17]在基礎方上加用養(yǎng)心寧神的方法,心悸者加茯神、酸棗仁、柏子仁、青龍齒、琥珀;血瘀胸痛者用丹參、赤芍、桃仁。臨床觀察心包積液顯效13例,好轉5例,無效3例。治療狼瘡性心包炎采用清熱養(yǎng)陰利水法,藥用生地、玄參、知母、麥冬、生苡仁、虎杖、羊蹄根、忍冬藤、苦參、黃芩;或生石膏、寒水石、滑石、生地、生苡仁、知母,加利水方(葶藶子、澤瀉、車前子、桑白皮、豬茯苓)等,臨床治療心肌損害顯效10例,好轉3例,無效2例。肺臟損害可見胸膜炎、急性狼瘡性肺炎(伴或者不伴有肺出血)、慢性間質性肺病和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肺栓塞、肺缺血綜合征(肺容量減少,無實質性病變)和繼發(fā)性感染。馬紹堯治療伴有肺損害加用養(yǎng)陰清肺之品,如天麥冬、桑白皮、白花蛇舌草等。譚蓮蓉等[18]使用疏肝活血養(yǎng)陰法配合鹽酸氯西汀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合并抑郁障礙,臨床觀察70例,對照組只使用鹽酸氯西汀,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7.0%,對照組為88.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馬紹堯等[19]治療伴有肝損害可以加用清肝解毒之品,如蒲公英、垂盆草、虎杖之類; SLE的皮膚表現(xiàn)可見顴部蝶形紅斑、盤狀紅斑、光過敏、雷諾氏癥等。陳湘君治療面部或全身皮膚紅斑明顯者在內服藥的基礎上加用玉竹、人參葉等藥物熏洗。馬紹堯[19]治療伴有雷諾氏癥者加用桂枝、黃芪、牛膝、桃仁、紅花、制南星、枳實、烏藥。臨床觀察32例,總有效率81%。此外,對伴有關節(jié)痛者,加用秦艽、凌霄花、虎杖、烏梢蛇、威靈仙、忍冬藤、海桐皮、露蜂房、雷公藤等。3 外治療法胡學庚[20]治療62例中醫(yī)辨證屬熱毒熾盛以皮膚紅斑為主的SLE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在強的松的基礎上使用中藥(半枝蓮、半邊蓮、赤芍、青蒿、黃芩、白花蛇舌草、重樓、黃芪、益母草、半夏、白術、紅花、杜仲、陳皮)熏洗皮膚紅斑處,對照組用強的松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羥氯喹治療。結果治療組有效率93.8%,對照組為93.3%,治療組療效與對照組相當(P>0.05)。灌腸療法對于各種原因所致腎功能不全以及衰竭具有較好的療效,此種外治方法同樣適用于狼瘡性腎炎各型各期的治療。古青等[21]使用中藥灌腸配合灸神闕穴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0.0%,對照組為53.3%,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姜國紅等[22]使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52例,結果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1)。兩組血BUN、Scr均明顯改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周學元等[23]臨床觀察60例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結腸透析加中藥灌腸治療的療效,結果經過1個療程治療,60例患者惡心嘔吐、浮腫等癥狀有所緩解,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有所下降。臨床SLE患者若以四肢各關節(jié)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者,除口服中藥湯劑治療外,還可使用中藥外敷、熏洗等治療方法,可有效緩解相關癥狀。4 實驗研究 溫成平[24]等觀察解毒祛瘀滋陰藥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Bax/Bcl2基因mRNA的影響。結果顯示,SLE患者的Bax/Bcl2基因表達比值明顯低于正常人(P<0.001),活動期低于緩解期(P<0.05);治療后兩組Bax/Bcl2基因表達比值明顯上升,中藥組治療后又明顯高于單用激素組(P<0.05)。提示激素聯(lián)合解毒祛瘀滋陰中藥治療,能明顯提高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Bax/Bcl2基因mRNA表達比值,這可能與其誘導淋巴細胞凋亡、調節(jié)免疫內環(huán)境的作用有關。王璟等[25]通過觀察解毒祛斑湯對大鼠Arthus反應的影響以探討解毒祛斑湯抗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作用和機制,結果解毒祛斑湯對大鼠Arthus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使Arthus反應大鼠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含量及血清IL2水平明顯下降。因此,認為解毒祛斑湯可通過降低Th類細胞因子IL2水平,從而抑制B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使抗體產生減少,血清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含量減少,產生顯著抑制III型變態(tài)反應的作用,這可能是其抗SLE的作用機制之一。楊德森等[26]采用兔Arthus反應、大鼠佐劑性關節(jié)炎模型進行雷公藤雙層片治療SLE的實驗研究。結果雷公藤雙層片對家兔Arthus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使Arthus反應家兔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CIC)含量以及血清IL2水平明顯下降。雷公藤雙層片明顯抑制大鼠佐劑性關節(jié)炎的繼發(fā)病變,使佐劑性關節(jié)炎大鼠脾重量減輕,腎上腺重量增加,血漿皮質醇水平升高。結論:雷公藤雙層片對SLE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其機制可能與降低血清IL2水平,抑制Th細胞和B細胞功能,導致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減少有關,亦與其通過類激素樣抗炎作用,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有關。張建國等[27]觀察扶正活血解毒湯對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模型小鼠的影響,結果中藥治療組抗核抗體滴度低于對照組(P<0.05),同時中藥組CD4+/CD8+T細胞比值高于對照組(P<0.05)。 近年來,對于SLE病因學的研究比較集中于“毒”與“瘀”,還有“先天不足說”、“腎虛發(fā)病說”、“陰陽失衡說”等。此外,SLE是多系統(tǒng)損害的疾病,其病變涉及多個臟腑以及氣、血、津液等方面,在SLE治療的各個階段,各家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以及分型、辨證論治的特色,這增加了其統(tǒng)一證型的難度。因此,辨證方法和標準的統(tǒng)一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另外,引入循證醫(yī)學的理念,開展規(guī)范、較大規(guī)模、較長隨訪期、特別是多中心的臨床研究,有助于進一步驗證和探索中西醫(yī)結合治療SLE近中期和遠期療效,及不同中藥方案的療效差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