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明朝的那些錢幣,首先不能不說說元末明初的那場風起云涌的農民革命——紅巾起義。元朝末年,一連串的天災人禍,一輪輪的通貨膨脹,還有一年年元朝貴族的壓榨盤剝,使社會的貧富矛盾日益尖銳,大量的農民散失土地,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于是,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爆發(fā)了。 雖然600多年后的今天,紅巾起義的滾滾硝煙早已散去,但我們手捧當年義軍們留下的這些銹蝕斑駁的錢幣時,錢眼中似乎仍能傳來當年那不絕于耳的撕殺和吶喊之聲…… ·龍鳳通寶 (圖二、 龍鳳通寶小平、折三) “龍鳳通寶”為元末最早的農民起義領袖劉福通所鑄。據(jù)《元史·順帝紀》載: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山東潁州人劉福通以傳播白蓮教為名,散布其友韓山童為宋徽宗八世孫,當為人主。元朝當滅,大宋當復。號召農民和信徒以紅巾為標志,聚眾數(shù)十萬,連拔潁州等數(shù)十縣,劉福通推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皇帝,號小明王。建都毫州,國號宋。 前后共13年,劉福通率紅巾軍大小數(shù)百戰(zhàn),殲滅大量元軍,從根本上動搖了元朝的統(tǒng)治,后來劉福通失敗于起義軍內部的戰(zhàn)爭。 “龍鳳通寶”錢取龍鳳呈祥之意,光背,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種。錢文用楷書,端正優(yōu)美。銅質如黃金,十分精良。由于“龍鳳通寶”鑄行的時間很短,流通的地域僅限于山東的部分地區(qū),所以傳世極少,是中國古錢中的大名譽品之一。
·天佑通寶 (圖四、 天佑通寶折三) “天佑通寶”是另一支農民起義軍領袖張士誠所鑄。 張士誠小名叫張九四,以操舟運鹽為業(yè)。因賣鹽給官家,官家不給錢,張士誠一怒之下率眾起兵。元順帝至正十三年(1353)正月,張士誠秘密聯(lián)絡了十七名膽大的鹽民,積極籌備武裝暴動。這天夜里,十八名熱血鹽民在家鄉(xiāng)的草堰場起誓結盟,抄起挑鹽用的扁擔,在寒風中悄悄摸進鹽警邱義的家中,把這個平日里為害鄉(xiāng)鄰的惡霸亂棍打死。隨后,十八個人又沖進當?shù)馗粦艏抑校蜷_倉庫,把糧食和錢財分發(fā)給當?shù)氐睦习傩眨又话鸦饘⒎课轃藗€干凈。 張士誠等人的舉動極大地鼓舞了草堰場附近的鹽民,他們紛紛響應張士誠的號召,投身到反元的起義大軍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張士誠領導的鹽民起義軍就達到了上萬人的規(guī)模,成為元末反元起義軍中的主力軍之一。 后來張士誠領導的起義軍縱橫于江浙一帶,建立割據(jù)政權,并控制了中國東南最富庶的地區(qū),切斷了元朝漕糧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從經(jīng)濟上沉重的打擊了元朝統(tǒng)治者。 (圖五、 張士誠像) 在元朝百萬大軍在圍攻劉福通紅巾軍的關鍵時刻,張士誠的起義軍英勇奮戰(zhàn),最后大敗元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高郵大戰(zhàn)。在鼎盛時期,《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和《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都曾效力于張士誠這位農民起義早期的杰出領袖。施耐庵筆下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其中就有張士誠等元末起義軍將領們的影子。 當然,張士誠后來在朱元璋和元朝軍隊的夾擊下無奈投降了元軍(資料中也有說是詐降的),最后被朱元璋所滅。現(xiàn)蘇州市斜塘鎮(zhèn)保留有張士誠墓。 (圖六、 張士誠墓) 高郵大戰(zhàn)勝利后,張士誠命人把隆平府(今蘇州市)承天寺的銅佛融化,鑄造了“天佑通寶”銅錢,以取代元順帝發(fā)行的至正紙鈔在江浙地區(qū)流通,有效地穩(wěn)定了江浙地區(qū)的物價和市場。 “天佑通寶”直讀,楷書。因是銅佛所鑄, 所以銅質精良,錢文美觀大方。共有小平、折二、折三和折五等四種。其中小平錢背銘以'一'字,折二銘'貳',折三銘'叁',折五銘'五'。 “天佑通寶”行用時間短,流通區(qū)域狹小,存世量少,其收藏價值一直居高不下。 ·天啟通寶 (圖七、徐壽輝鑄天啟通寶)
“天啟通寶”是紅巾軍另一位著名領袖徐壽輝所鑄。徐壽輝是湖北羅田人,原是販賣土布的小商販,他身格魁偉,為人正直,見義勇為,在群眾中享有很高威信。當劉福通等人發(fā)動農民起義的時候,對元朝統(tǒng)治早就不滿的徐壽輝,見時機已到,便在湖北東部一帶宣傳“天下大亂,彌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并于同年八月發(fā)動起義,徐壽輝被擁戴為首領。他的起義軍也是頭裹紅巾,所以也稱為紅巾軍。徐率領的紅巾軍,一舉攻取了羅田縣城。九月在湖北浠水建都,國號“天完”(“天完”表示壓倒“大元”之意,“大”上加“一”為“天”,“元”上加“宀”是“完),發(fā)行“天啟通寶”銅錢。 同年,徐壽輝稱帝即位。徐壽輝在中國歷史上,曾是一位擁兵百余萬,縱橫馳騁大江南北,震撼大半個中國,最終導致元朝的封建統(tǒng)治土崩瓦解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他創(chuàng)建天完政權,盡管前后只有短短的十年時間,但對后來朱元璋推翻元朝統(tǒng)治,建立大明朝,推動歷史向前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圖八、 徐壽輝像) 說到徐壽輝鑄造的“天啟通寶”,不得不說一下中國錢幣史上的一件奇事,那就是在中國古錢幣的大家族中,有兩種同名同姓同字卻不同時代的“天啟通寶”。一種是上面所說徐壽輝所鑄的“天啟通寶”,俗稱“徐天啟”。另一種是270年后、明朝天啟年間鑄造的“天啟通寶”,俗稱“明天啟”。現(xiàn)在,我將兩種“天啟通寶”放在一起,不知朋友們能否將它們辨認出來。 (圖九、“徐天啟”和“明天啟”) 不錯,粗看起來,這兩種天啟錢大小相同,文字也頗有些相似,特別是初學者很容易將他們濕淆起來。但如果認真觀察,它們的區(qū)別還是很明顯的: 1.錢文書寫的筆劃不同?!靶焯靻ⅰ钡摹疤臁弊值谝还P較長,而“明天啟”的“天”字第一筆較短?!靶焯靻ⅰ钡摹皢ⅰ弊值摹皯簟钡谝还P為撇,且是連筆,稱為“連戶”,而“明天啟”的“啟”字左上部的“戶”字第一筆為點,稱為“點戶”。而且,兩種錢的“通”字和“寶”字在寫法上也有明顯的不同。 2.錢幣鑄造的銅質不同?!靶焯靻ⅰ庇眉t銅(紫銅)鑄造,而“明天啟”絕大部分是用黃銅鑄造的。 3.制作形式不同?!靶焯靻ⅰ钡闹谱魇茉爸琳▽殹庇绊?,錢的邊緣較細,有元代遺風。而“明天啟”的錢郭則顯得較寬,這是明代中晚期典型的制作特點。 4.書寫風格不同?!靶焯靻ⅰ钡臅鴮戯L格顯得靈活飄逸,而“明天啟”的書寫風格則較為呆板。 當然,兩種“天啟”現(xiàn)在還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們的價值?!靶焯靻ⅰ钡蔫T行時間未及一年,而且行用的地區(qū)基本上限于湖北及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留存下來的及其稀少,是十分珍貴的農民起義的歷史見證物。每一枚根據(jù)品種(有小平、折二、折三及楷書、篆書等)和品相不同,價值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之間。而“明天啟”則在明代天啟年間鑄造極多,其價值基本上在數(shù)十元到數(shù)百元之間,大多數(shù)常見“明天啟”價格在十元之內。 ·大中通寶 (圖十、大中通寶折十、折五、折三) “大中通寶”是朱元璋在與元朝軍隊和其它割據(jù)勢力進行長期戰(zhàn)爭時期所鑄造的錢幣,也是元末農民起義軍鑄造的錢幣之一。 朱元璋出身佃農,從小放牛,因生活無著,后入皇覺寺當和尚,曾有三年托缽乞討的生涯。他對元朝蒙古貴族的統(tǒng)治極端不滿,于是紅巾軍農民起義爆發(fā)時,他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一支紅巾軍,投身到了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之中。為僧期間,他初識了文墨,托缽游歷時,又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他在義軍中表現(xiàn)出的組織才能和軍事才能很快脫穎而出,受到了郭子興的器重和賞識。郭死后,由他統(tǒng)帥了這支起義隊伍。為了擴大勢力和影響,他率部投奔小明王韓林兒,南征北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被小明王封為吳王。隨后,他的勢力不斷擴大,先是用軍事和政治手段,擊敗各路義軍首領,統(tǒng)一了抗元軍事力量。然后占領江南,又出師北伐元軍,逼走元順帝,統(tǒng)一了全國。最后他定都南京,建元洪武,當上了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 (圖十一、朱元璋像)
朱皇帝長什么樣?我查了有關資料。以上這兩張畫像都是歷史上留下來的,而且都有證據(jù)說是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墒且粡埬敲礆鈩莘欠?,一張又那么其丑無比,到底哪個是真的朱元璋呢?史學界一直說不清,當然我也沒見過朱皇帝。那只好兩張都留存,朋友們喜歡哪張是哪張好了。 “大中通寶”就是在朱元璋受封吳王之后、建立明朝之前鑄造和發(fā)行的錢幣。“大中通寶”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共五個等級,用背文一、二、三、五、十標記。此外,朱元璋還在戰(zhàn)爭過程中不斷發(fā)行帶有各種地名的錢幣,將北平、鄂、京、浙、濟、廣、福、豫等地名的簡稱鑄于錢背,以標識自己占領的地域和赫赫的戰(zhàn)功。所以“大中通寶”的版別特別復雜,有些版別因鑄量極少現(xiàn)在已達到很高的價值,要想將“大中通寶”錢幣的種類收集齊全是十分困難的。 (圖十二、大中通寶背文版別) 現(xiàn)在,我們再從錢幣的角度,來看看朱元璋的抗元戰(zhàn)爭為什么能最后勝利?而其它農民領袖的起義和抗爭又為什么會最后失利呢? 在元末的農民大起義運動中,共涌現(xiàn)了六大反元軍事集團。他們紛紛建立自己的政權,鑄造自己的錢幣。除了上面說的劉福通的“龍鳳通寶”、張士誠的“天佑通寶”、徐壽輝的“天啟通寶”、朱元璋的“大中通寶”之外,還有陳友諒的“大義通寶”和明玉珍的“天統(tǒng)通寶”。限于篇幅,這兩種錢幣我就不在這展開講了,它們的圖示如下:
(圖十三、大義通寶和天統(tǒng)通寶”)
這六種起義軍錢幣體系中,唯有朱元璋的“大中通寶”發(fā)行的時間最長,發(fā)行的數(shù)量最多,影響也最大。為什么呢?他是怎么成功的?歷朝歷代以來,錢幣既是經(jīng)濟的媒介,又是政權的體現(xiàn)。朱元璋在長期的抗元斗爭中,從經(jīng)濟、軍事和政治的需要出發(fā),他所到之處安撫百姓,發(fā)展經(jīng)濟。在錢幣政策方面,他嚴厲廢止元朝和其它割據(jù)政權的一切錢幣;大量發(fā)行自己鑄造的錢幣;大力打擊當時普通存在的私鑄錢幣現(xiàn)象。這種三管齊下、長期堅持的錢幣政策,正是朱元璋笑到最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直到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洪武,建立明朝后,他才正式宣布停用“大中通寶”,頒布了自己的年號錢——“洪武通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