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都是會動的雍正美人圖。美若天仙身著漢服的雍正女神或品茶、或觀書、或賞蝶,盡顯“嫻靜如嬌花照水”的大家閨秀風(fēng)范與宮闈閑適生活。感覺一下子就穿越了呢~ 圖1、博古幽思: 仕女坐于斑竹椅上垂目沉思。身側(cè)環(huán)繞著陳設(shè)各種器物的多寶格。博古幽思多寶格上擺放的各種瓷器,如“仿汝窯”瓷洗、“郎窯紅釉”僧帽壺,以及青銅觚、玉插屏等,均為康熙至雍正時期最盛行的陳設(shè)器物,具有典型的皇家的富貴氣派。這些器物不僅增添了畫面的真實性,也映襯出仕女博古雅玩的閨中情趣。 圖2、烘爐觀雪: 仕女臨窗而坐,輕掀帳帷,觀雪賞梅。戶外翠竹披霜帶雪,遇寒不凋,顯現(xiàn)出頑強(qiáng)的生命烘爐觀雪力;白色臘梅則以“萬花敢向雪中擊,一樹獨(dú)行天下春”的風(fēng)韻盡情綻放。梅花不僅是著名的觀賞花,又以花分五瓣,而擁有“五?;ā钡拿婪Q,被人們用以寓意幸福、長壽、吉祥。 圖3、立持如意: 仕女手持如意,立于庭院內(nèi)賞花。立持如意竹籬處繁花似錦,花團(tuán)錦簇。畫家著重突出了紫、粉、白、紅等各色牡丹。牡丹以雍容華麗、香味濃郁而被稱作“百花之王”,并成為吉祥富貴、繁榮昌盛的象征,結(jié)合女子手中所持的竹雕靈芝如意,蘊(yùn)含了“富貴如意”的美好愿望。 圖4、裘裝對鏡: 仕女身著裘裝,腰系玉佩,一手搭于暖爐御寒,一手持銅鏡,神情專注裘裝對鏡地對鏡自賞,“但惜流光暗燭房”的無奈之情溢于眉間。畫中背景是一幅墨跡酣暢的行草體七言詩掛軸,落款為“破塵居士題”。破塵居士是雍正皇帝為雍親王時自取的雅號,表示自已清心寡欲、不問榮辱功名的志趣。 圖5、桐蔭品茶: 仕女手持薄紗紈扇,坐于茂密的梧桐樹下靜心品茶。茶飲原是一種日常飲食行為,由于桐蔭品茶品茶論道的盛行,而成為歷朝文人士大夫中的風(fēng)雅之事,逐漸提高了茶的境界。圖中月亮門內(nèi)有一黑漆描金書架,滿函的書籍不僅為畫面增添了儒雅的書香氣息,而且與仕女手中的茶具相互映襯,表現(xiàn)出宮中女子的文化修養(yǎng)。 圖6、消夏賞蝶: 戶外湖石玲瓏,彩蝶起舞,萱草含芳。室內(nèi)仕女手持葫蘆倚案靜思。此畫描繪的雖然消夏賞蝶是仕女夏日休閑的情景,表達(dá)的卻是乞生貴子的吉祥意愿。萱草,又名忘憂、鹿蔥。《草木記》謂“婦女懷孕,佩其花必生男”,因此,它以有助于孕婦生子,又有“宜男萱”之美譽(yù)。葫蘆,屬于生命力旺盛的多籽植物,常被用以喻 “百子”之意。畫家巧妙地將萱草與葫蘆繪于石側(cè)、掌中,既增加了畫面的觀賞性,又蘊(yùn)涵了求子的深意。 圖7、倚門觀竹: 庭院中花草竹石滿目,并擺放著香蘭、月季等各色盆景,爭奇斗艷,以婀娜的姿態(tài)點(diǎn)倚門觀竹綴出俏麗的景致。仕女倚門觀望著滿園春色,舉止間似乎流露著淡淡的嘆春情懷。 圖8、燭下縫衣: 清風(fēng)徐徐,紅燭搖曳,仕女勤于女紅,在燭光下行針走線。女紅包括紡織、刺繡、縫紉燭下縫衣等,古代隸屬于衡量女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功、婦容)”中的“婦功”,是評價女子品行高低的重要標(biāo)準(zhǔn)之一。因此,女子們無論貧富貴賤,均以擅女紅為能事。此圖中女子蘭指輕拈,針線穿行,低眉落目,若有所思。明窗外一只紅色的蝙蝠飛舞在翠竹間,“鴻福將至”的吉祥寓意巧妙地蘊(yùn)涵在圖畫之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