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柜導讀】 天氣清涼,燃炭烹茶正當時。 而說到此道,無疑潮汕人最擅長。 時至今日,只要一有閑暇,很多人依舊會拿出小炭爐,生火,煮水,滴茶。 涼爐,煮水之器。 工夫茶講究“活火熟湯',因此涼爐自然成為了茶具之首。 在日本煎茶道風靡時期,中國出口的涼爐被視為珍品,其中最為推崇的是白泥涼爐,因其潔凈高雅而備受青睞。 涼爐,被譽為潮州工夫茶“四寶”之一。 因潮汕制式特別,也被稱作“潮汕風爐仔”,其外形精致小巧,高不盈尺約在七八寸間,置炭的爐心深而小。 “潮汕風爐仔”在制作上也繼承了陸羽《茶經(jīng)》所述之造型——古鼎型,只陸羽的鼎式風爐為鐵鑄,“潮汕風爐仔”則用陶土燒制而成,先為白泥后普遍為紅泥取代。 紅泥小火爐古用以溫酒,潮人則用以煮茶。 潮汕涼爐的精致實用歷來備受茶客熱捧,清初“嶺南三大家”之一的布衣詩人陳恭尹也深受潮汕涼爐等茶器及工夫茶藝的吸引。 因而生發(fā)感慨:“白灶青鐺子,潮州來者精。潔宜居近坐,小亦利隨行。就隙邀風勢,添泉戰(zhàn)水聲。尋常饑渴外,多事養(yǎng)浮生?!保ò自?,即俞蛟所記的“以細白泥為之”的截筒形茶爐;青鐺,即砂銚。)
砂銚俗稱“茶鍋仔”、“薄鍋仔”,雅名叫“玉書煨”。 相傳古時有一位叫玉書的楓溪老藝人的所做的最著名,后人尊稱其煨為“玉書煨”。 砂銚用含砂陶泥做成的小水壺,外形古樸高雅。砂銚與泥爐配套,稱“風爐薄鍋仔”,兩者形影相隨,為潮汕工夫茶必備之物。
清人俞蛟在《夢廠雜著》中曾說: “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諸陸羽《茶經(jīng)》,而器具更為精致?!?
評論功能已經(jīng)開通, 歡迎茶友們在最下方寫評論哦! 完 博山茶館 好文 | 好茶 | 好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