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個情景,我們都不陌生,一個人滿頭大汗,背著一個包,抱著一堆資料,急匆匆地行走,一邊戴著耳機打電話,一邊看著手機里的信息,一路上還不時跟人打著招呼…… 這樣的情景幾乎隨處可見,課堂里,老師滔滔不絕地講知識,同學們頭也不抬地看手機;會議中,做記錄的人把手機放在記錄本旁邊,不時瞄幾眼,看看最近幾秒鐘世界有沒有什么大事發(fā)生;出租車上,司機一邊開車,一邊聽著音樂,一邊與客人交談,同時還盯著好幾個手機上的打車軟件;一些人不管在干什么,手機不離手,一直在刷屏,每天都在點評、轉發(fā)中度過……現(xiàn)代人就是這么忙得不可開交,現(xiàn)代人的能力就是這么強,這不僅是一心二用,簡直就是在一心三用,一心四用,一心五用,而且有的人自我感覺還好極了。瞧!我是多么地忙碌,又多么地與時俱進!看!我處理事情的能力是多么地強,我一刻也沒有閑著! 這樣的情景,如果發(fā)生在公司業(yè)務員的身上,本來無可厚非??蛻舳?,業(yè)務廣,同時接幾個電話是常用的事。但如果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學生身上,發(fā)生在黨員干部身上,出現(xiàn)在會議室里,就必須引起高度的注意。不必爭論一心是否可以幾用,按照“壓力、壓強、受力面積”三者關系的角度看,在壓力(一個人的能力)相對固定的前提下,如果受力面積(工作的覆蓋面)擴大,對某一點的壓強(深入分析某一問題的能力)是一定會減弱的。這是物理學的常識,也是生活的常識。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過于分散而難以聚焦,往往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但這樣的常識,在現(xiàn)實中早被很多人拋到九霄云外了,他們的邏輯是,信息化時代,隨時隨地都要與世界連通,生怕錯過了一則新聞,一個消息,一張好看的圖片。一旦錯過,就會在和別人說話時露怯,就會落伍。這是什么邏輯?這是湊熱鬧的邏輯,四面出擊的邏輯,心神不定的邏輯,三心二意而無法全心全意的邏輯。其實很多人的所謂忙碌,并不是真正的忙碌,恰恰是百無聊賴、興味索然的表現(xiàn),是不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的表現(xiàn)。專家學者很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提出專注力是現(xiàn)代社會極其重要的一項能力。一部分人也有了注意并有所改進,但更多的人是一方面叫苦連天,表示自己深受其害,另一方面照樣我行我素,一心多用、屢禁不止。這樣普遍的災難深重的惡性循環(huán),何時是一個盡頭? 光感慨是沒有用的,感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芭笥讶Α崩锊皇浅錆M了各種各樣的感慨嗎?這樣的感慨對于解決個人精力專注的問題有用嗎?對于解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問題有用嗎?沒有,應該說一點用也沒有,因為感慨需要時間的,有的人往往是感慨著走完了自己的人生,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更不能依靠零碎的感想來推動,而是需要科學,需要理性,需要系統(tǒng)的思維,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讓我們重溫一下《大學》開篇中的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边@段話中,止、定、靜、安、慮、得六個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邏輯鏈條,而其核心不是別的,就是要靜下心來專注地思考問題,專注地做好工作。 為了解決不專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盡量每次只做一件事情,一段時期內把工作重心放在一個或兩個方面。辯證不是四平八穩(wěn),統(tǒng)籌不是四面出擊。不要戰(zhàn)線太長,不要疲于奔命,不要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如果工作內容多,一定要條分縷析,分清輕重緩急,要講點章法,不要打亂仗,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關注新聞和社會動態(tài),每天要有相對固定的時間段,不要像零食一樣,隨時隨地都在嚼,實際上沒什么營養(yǎng),吃零食是不能代替吃飯的,一些零食還會危害健康。 三、聽別人講話時,不要總盯著手機,那樣對人很不禮貌。參加會議,除確有需要外,建議不帶手機或者將手機關閉。要求調成“振動”,那是怕打擾別人,但如果不關機,就難免自己心里惦記,那比手機的“振動”更可怕。 四、讀書學習不要浮光掠影,思考問題不要淺嘗輒止,調查研究不要走馬觀花。要用釘釘子的精神,用解剖麻雀的方法,花大力氣把一本書真正讀明白,花大力氣把一個問題研究清楚,然后再去看別的,研究別的。不要吃著碗里的,又看著鍋里的,同時還想著下一頓。 五、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不要把精力放在與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無關的事情上。你對八卦新聞的點評,就像往大海里吐了一口唾沫,很快就會淹沒得無影無蹤,而且還會對網(wǎng)絡環(huán)境形成不好的影響。當然,如果是精心組織的評論則另當別論。 六、有時間可以寫寫字,寫正楷,不要寫草書。也可以寫寫文章,一邊寫作,一邊思考,用寫作的方式平靜內心、沉淀思維。 七、找合適的對象談話交流。談話的過程中,會將注意力聚焦到所說的主題上,這也是一個學習和專注的過程。不要忙于各種應酬,事實證明,沒有實質內容的應酬既掙不到里子,也掙不回面子。與其應酬,不如找機會與人單獨交流,深入討論一個問題,那樣的友誼更加深厚,更能持久。 八、要運動,不要躁動?!跋s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體驗運動之后靜下來的狀態(tài),對專注會有更深的體會。 九、甘坐冷板凳。要積極追求進步,但不要盲目攀比,更不要心浮氣躁。人家跑人家的,保持好自己的節(jié)奏,不要亂了方寸,不要“一山望著一山高”,更不要丟了自己追求的價值。 十、把做事情的質量放在第一位。質量是價值的體現(xiàn),是能力水平的體現(xiàn),也是一個人標準和要求的體現(xiàn)。應該追求有質量的數(shù)量,可持續(xù)的發(fā)展,而不是違背規(guī)律、拔苗助長、竭澤而漁。 需要說明的是,專注不等于“兩耳不聞窗外事”,不等于“各人自掃門前雪”,更不等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事物是運動的,時代是發(fā)展的,對于運動和發(fā)展,對于新情況和新問題,當然要主動關注、及時了解、隨時掌握,不然就是自我封閉,閉目塞聽,但關注也要講方法和策略,不能把吃零食當成吃飯,也不能把湊熱鬧看作調研,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事情越是紛繁復雜,形勢越是風云變幻,越要能夠靜下心來,通過“一根針”串起“千條線”,越要心無旁騖、聚精會神地做具體的事情,那樣才能善做善成,做一件成一件。 “任憑風吹浪打,我自閑庭信步”“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這些詩句都是在強調專注。越是能有所專注,越是能靜水流深,越是能形成精氣神的凝聚,越是走向了成熟和從容,走向了淡定和堅定,走向了獨立和自主,走向了冷靜和理性,走向了骨子里的強大。一個人的學習和工作是這樣,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和進步也是這樣。 總之,專注比什么都重要,用心做好該做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