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指股市的平均表現(xiàn),一般用主要的市場指數(shù)來代表,例如滬深300。
跑贏大盤,就意味著獲得了比股市平均更高的收益,同時也意味著超越了90%的散戶。
這背后隱藏的一句話是,90%的散戶賺取不到股市平均收益。
是的,直接進入股市一般比較刺激,天天看漲跌做高拋低吸,每個人言談話語間都是股神。但是,從3-5年的中長周期來看,散戶能賺錢的人不多,最終能跑贏大盤的人就更少,不到10%。
這就意味著,如果你的長期收益跑贏大盤,說明你不僅賺了錢,而且已經(jīng)超越了90%的散戶。
這個目標(biāo)貌似不低呢,阿牛卻說要帶主人跑贏大盤,能實現(xiàn)嗎?如何實現(xiàn)呢?
嗯,答案就是正確的定投,用時間的力量去跑贏大盤。
今天,阿牛就用ABC三步法,扒一扒用定投跑贏大盤的正確姿勢。
先看看最近5年滬深300的表現(xiàn),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中國股市周期,熊長牛短。A段是長達3年多的橫盤,B段是不到1年的牛市,C段是半年的暴跌;然后,又進入數(shù)值與細(xì)節(jié)不同,但大形態(tài)相似的下一個ABC循環(huán)。
我們先看C段市場大跌時,大盤與定投的表現(xiàn)。
2015年5月到9月,大盤收益-34%,而如果在此期間分筆定投堅持投入,逐步攤平成本,則收益為-21%,跑贏大盤。
這里的比較是指定投的多次投入和大盤的一次性投入的比較,忽略了定投資金的時間成本。實際上,因為不是全在最開始投入的,定投資金的時間成本更低,因此定投現(xiàn)金流的實際收益會更高一些。
第一個結(jié)論 市場下跌過程中,定投跑贏大盤。
好,我們再把B段,即市場上升階段也加入,看看BC段期間大盤和定投的比較。 這期間,大盤上漲48.5%,定投收益僅為5%,過程中最高峰期間是2015年5月,大盤收益124%,定投收益72%。
有點吃驚?很正常,因為這種情況下定投還沒有收集足夠多的低價籌碼,市場就開始了單邊上升,定投收益自然趕不上大盤。
第二個結(jié)論 市場單邊上漲,定投跑輸大盤。
好了,下面又是見證奇跡的時刻,我們把熊市的橫盤階段A也加入,對比ABC期間的大盤和定投收益。
2011年1月到2015年9月,大盤收益2.4%,而如果每月等額定期投入,定投總收益21%。
第三個結(jié)論 加入市場橫盤的全周期,定投完爆大盤。
原因很簡單,橫盤3年,定投已經(jīng)積累了足夠多的低價籌碼,而且在橫盤期間的波動過程中,已經(jīng)小幅超越大盤。因此,即使在市場上漲過程中比大盤漲得慢一點,但整體上仍然超越大盤。
好啦,ABC三個階段的情況,無論是短期的微觀波動,還是長期的周期波動,都可以套用這三個結(jié)論,組合成任意多的情況;就像簡單的加減乘除組合成更復(fù)雜的多項式一樣。
因此,腦子里記住下面這三張圖,就能讓主人隨時心中有數(shù),明明白白的堅持定投,跑贏大盤。
譬如說,嗯,這陣子市場不錯,單邊上漲,那你就知道定投的相對收益上漲應(yīng)該落后于市場,不要急著和大盤比收益;而如果這個月市場下跌,你可以放心的想,嗯,繼續(xù)定投加倉,跌得一定比市場少;如果這一年都是小漲小跌總體橫盤,那就代表主人的定投在積蓄力量,隨時準(zhǔn)備躍龍門。橫得越長,跳的越高。
很多人,忍耐不住A階段的長期橫盤,或者一有風(fēng)吹草動就判斷是B或C來了,馬上終止定投,轉(zhuǎn)為人工判斷操作。而結(jié)果是,歷史證明95%的散戶判斷都是錯的。
尤其是中國熊長牛短的股市特色,雖然能夠更大程度的發(fā)揮定投的威力,但也更容易讓人在漫長的熊市波動與橫盤中迷失與放棄。 總結(jié)一下,定投跑贏大盤的秘笈就是,用時間攤平風(fēng)險,在熊市時積蓄大筆低成本籌碼,牛市時高高跳起,再緩緩落下,給你更加寬裕的拋出止盈時間。
壞消息是,跑贏大盤的過程,需要3-5年以上的周期來實現(xiàn);好消息是,只要堅持一個完整周期,跑贏大盤是確定性的。
阿牛給主人的實用建議是,定投積累籌碼是在漫長的A階段,但賺取的絕大部分收益都來自于快速上漲的B階段,具有厚積薄發(fā)的特點,千萬不要在量變發(fā)生質(zhì)變的臨界點放棄。 而P2P和貨幣基金,雖然每月都能有比較穩(wěn)定的小收益,但是長期收益和基金定投卻無法可比。就像長跑和短跑,兩個不同的項目,兩者沒有可比性。
因此,忽略橫盤階段中的小幅漲跌吧,20%以內(nèi)的漲跌都可以看作是橫盤,不要過份在意波動,也不要急于在幾個月內(nèi)就能看到收益。 最后,照例送主人一句話。定投就像一場馬拉松,要想贏得比賽,至少你要跑完全程。 ▼ 對話框內(nèi)發(fā)送 手機號 和阿牛一起跑步 用時間戰(zhàn)勝市場 哞哞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