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腔鏡治療子宮腺肌病的適應證:4種類型! 1、彌漫型子宮腺肌?。?/strong>宮腔鏡下子宮肌內膜切除術可以緩解患者痛經、經量增多的癥狀。 2、子宮腺肌瘤:在進行宮腔鏡下子宮腺肌瘤治療時,對于腺肌瘤突向宮腔的部位需要重點切除,切到超聲檢測下顯示四壁等厚即可停止,避免過度切除導致子宮穿孔。 3、子宮腺肌?。?/strong>一種類型是,子宮平滑肌包裹病變部位導致在子宮腺肌病的基礎上又長出一個肌瘤。還有一種類型是,突向宮腔的子宮肌瘤,表面被覆的子宮內膜向子宮肌瘤里面侵襲,形成一個團塊,在子宮肌瘤的基礎上又長出一個子宮腺肌病。這兩種類型若有癥狀,也需要切除。因為突向宮腔,這種情況比較容易操作、切除徹底,一般切除后進行隨訪觀察。 4、囊性子宮腺肌?。?/strong>此病比較少見,患者有明顯的痛經癥狀,藥物治療無效,一般行子宮切除術。如果未生育過的年輕女性,囊壁突向宮腔且未貫穿整個肌層,可以在宮腔鏡下進行切開突向宮腔的囊壁,切除或電凝囊壁內襯的移位子宮內膜組織,取材送病理組織學檢查。 宮腔鏡下治療子宮腺肌?。哼m可而止! 此手術為病灶減滅術,宮腔鏡下切除子宮內膜、淺肌層的病灶及部分深肌層病灶組織,使得子宮體積明顯縮小、術后月經量減少或閉經,來源于子宮內膜的前列腺素減少,痛經癥狀明顯好轉。 夏教授強調:①手術過程中不要病灶減滅一味地求徹底,切除過深導致子宮穿孔;②操作過程需要在超聲檢測下,注意保持子宮的形態(tài)、既要盡可能地多切除一些腺肌病病灶,又要保持子宮的完整性,否則影響治療效果。③術中注意電凝止血,盡量減少術中出血,一旦發(fā)生,需要積極處理。 宮腔鏡下治療子宮肌瘤合并子宮腺肌?。核俣?! 掌握速度:為了避免手術并發(fā)癥,宮腔鏡下操作需要1個小時內完成,但是子宮肌瘤合并子宮腺肌病的病灶較大,所以需要盡快切除,如果病灶沒有切除徹底,需要下次繼續(xù)治療。 并發(fā)癥: 1、子宮穿孔。 2、TURP綜合征:一般應用等離子雙極電切系統(tǒng),大量灌流液(生理鹽水)吸收入血液循環(huán),導致血容量過多,如果使用單極電切系統(tǒng),不含電解質的管瘤液過量吸收,可致起低鈉血引起的全身一系列癥狀,嚴重者可致死亡。 3、出血:一般應用止血劑,縮宮素有效,個別需要用注水球囊止血。術前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的應用有助于減少書中出血。 4、空氣栓塞:目前認為空氣栓塞時的氣體可來源于入水管和組織氣化產生的氣泡。 5、感染:子宮或盆腔感染的癥狀有發(fā)熱、疼痛、陰道排液、持續(xù)子宮出血、子宮柔軟等,使用抗生素后癥狀緩解。 6、宮腔粘連:子宮底部和兩側壁術后容易形成粘連。 7、宮腔積血。 8、腹痛。 宮腔鏡治療囊性子宮腺肌病:協(xié)作! 囊性子宮腺肌病是子宮內的囊性結構,周圍包繞子宮肌層,內襯異位子宮內膜組織。此區(qū)范圍很小,一般不超過5mm,較大的囊性病變罕見。宮腔鏡下具有三個特征:囊腫向宮腔膨出;囊腫部位子宮內膜異常;降低宮內壓力內膜變化。 宮腔鏡治療需要在B超監(jiān)護下,準確定位,打開囊壁、排除積血,完全切除囊壁,大的囊腔在有限的1小時常難以切除干凈,術后需用輔助治療的藥物。治療囊性子宮腺肌病的方法有:1)宮腔鏡射頻針穿刺消融術,2)宮腔鏡冷器械切開術,3)宮腔鏡單、雙極電切術。近年來,宮腔鏡子宮肌壁活檢手術和宮腔鏡-超聲引導穿刺活檢術得到快速發(fā)展。 宮腔鏡治療囊性子宮腺肌病適應證:位于子宮肌壁內1/3;超聲見囊腔臨近宮腔;病變未貫穿子宮壁全層;排除子宮惡性病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