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nèi)的職稱評選是這樣,那么,國外的教師職稱評定情況如何呢?職稱不夠是不是就要下崗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各國的職稱評定體系。 美國 走后門并非沒市場 美國大學里教師的職稱分為助教、副教授、教授三級,如果說美國在評定職稱上有什么規(guī)范的話,那是對處于較低層的人的規(guī)范,越往高層次走,規(guī)范的約束就越少。由于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在美國評職稱時,“動用關系”的現(xiàn)象也并非完全沒有。 在美國,想要當上教授通常有兩種比較容易的途徑: 1. 專業(yè)研究成績突出,在重要的學術刊物上發(fā)表過頗有影響的論文; 2. 為學校做成能夠拿到國家大量撥款的項目。 所以即使是美國,一些沒有“人脈”的教師想起評職稱的時候也在吐槽:評職稱簡直不是人過得日子! 日本 考職稱更辛苦 日本高校實行公開招聘制度。當一所大學某專業(yè)的名額空缺或增設新講座需要教師時,就刊登招聘廣告或向有關單位發(fā)出招聘通知,公開招聘大學教授或副教授。 大學講師是由教授提名,經(jīng)教授會同意,校長批準即可;助教一般是從研究生院優(yōu)秀學生或畢業(yè)生中選拔。日本高校教師職務晉升的具體程序是先由學校公布缺額人數(shù)及條件,然后由各學院或學科負責人物色候選人,并由教授個人推薦,最后由學院的教授會或校評議會集體審議。 盡管這套職稱評定程序看上去十分規(guī)范,但仍然有日本網(wǎng)友對此持有不同看法,@村上介友就說:“教師的職責是讓學生掌握教學目標規(guī)定的技能,我所理解考核制度的關鍵應該是學生是否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學到了知識?!?/span> 德國 職稱和原單位不可兼得 德國高校專職教師分為分為C4級(相當于教授),C3級(相當于副教授),C2級(相當于講師)三個等級。 某種程度上,德國的大學教授相當于中國高校中掌握著用人權和財政權的研究所所長、系主任甚至院長。大學教授為終身職位,具有公務員地位,有專門配備的秘書。教授位置是十分稀缺的,他們處于學術職業(yè)層級金字塔的最頂端。 要想獲得教授資格,要同時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 已具有博士學位; 2. 在國際學術雜志上發(fā)表若干篇論文; 3. 撰寫了一篇具有教授資格的論文; 4. 在兩年內(nèi)給研究生開設了專題研究課程 只有達到了這些,才能申請答辯,而且還必須離開原來供職的大學,去另一所學校應聘。所以有教師吐槽說:德國的大學是教授的大學。 俄羅斯 教師評職稱看學生成績 在俄羅斯,剛剛入職的教育工作者被稱為“專業(yè)人員”,沒有級別,工作滿5年之后,可以自愿申請晉級。 從教師向當?shù)卦u定委員會提交材料開始,整個周期大約需要兩個月。材料包括申請表、自我陳述、已獲得的級別證書復印件。值得一提的是,申請表中包括一項“教學技能專業(yè)評價”,當眾列出儀表、師德、教學質量等各項指標,由教師本人和部分同事、學生分別進行打分。接下來,參加評定的教師要通過考察學科知識和教學法素養(yǎng)的專業(yè)筆試,每次成績都將計入檔案。職稱的申報按滿兩年算,原則上教師本人也可以不申報晉級,但如果五年還不晉級就面臨從零開始的問題,所以有的時候是不得不評職稱。 比利時 體系完善評定嚴格 比利時大學教師職稱的評定,體系比較完善,評審規(guī)則相對嚴格。首先,當事人要受聘成為講師;然后,成為教員,一旦成為大學教員,即進入正式的教學職業(yè)生涯,進入可以申請成為教授、評定教授職稱的過程。大學教員首個晉升目標是成為大學副教授。這個過程要求八年,包括之前三年臨時合同。第二級是教授,第三級是終身教授。在成功拿下第二級之后五年,才有資格申請被任命為“終身教授”。當然,由于有名額限制,要想“通關”獲得終身教師是很難的。 天主教魯汶大學馬克·利茲教授曾說過:“作為職稱評選當事人,壓力往往較大,也容易在同事間引發(fā)矛盾。雖然同時起步,有人能順利晉升,有人不能,即使規(guī)定了一些硬指標,還是有不少爭吵和嫉妒?!?/span> “托關系、熬年頭、博好感、程序僵化、同事互黑”……看過了這些國家的職稱評定制度和在評職稱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突然就覺得“心安”了。盡管職稱已是我們孜孜以求的拼搏目標,但是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全世界的同行是一家! 內(nèi)容來源于百度學術,知網(wǎng),光明日報 本文編輯丨天擎 責任編輯丨竇爾 · 江蘇打破教師資格終身制,下半年起中職教師資格將開展定期注冊 · 教育不是萬能的,教師當然也不都是全能的· 英國職業(yè)院?!皩W徒工”薪資超大學生270%◆ ◆ ◆ ◆ ◆ 每日奉上職教新鮮事兒 ID:zjteachers 商務合作:竇爾 1355216170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