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是練習自由與學習高貴的地方 ——在清華大學新雅學院2016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黃裕生(著名學者,哲學博士,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哲學系主任) (2016年8月19日) 尊敬的邱校長、尊敬的各位老師、在座的各位同學: 大家下午好!這里,我首先要對新雅學院2016級的新生們表示歡迎和祝賀!祝賀你們成為2016年最幸運的高中畢業(yè)生,因為你們不僅邁進了清華校園,而且登上了清華的新雅學堂。 坐在這里,曾經(jīng)是你們的目標。但是你們今天坐在這里,則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在這個你們?nèi)麻_始的時刻,我很高興,也很榮幸有機會站在這里,以簡短的發(fā)言參與你們的未來。 我已經(jīng)給新雅學院的兩屆學生上過課。在第一次課時,我都會先做兩件事,一件是交待一下什么是通識教育,另一件是在這之前,向?qū)W生提一個關(guān)于吃飯的建議。今天,我就想從為什么提這個建議說起。 在食堂,在餐館,我們經(jīng)??梢钥吹剑傆腥顺燥垥r,咀嚼聲四起,總有人就餐之后,飯桌上一片狼藉。這叫吃無吃相。 在火車上,在電影院,甚至在一些莊重的場所,我們也經(jīng)常會遇到,總有人從始至終都在不斷地啃噬著食物。這叫食無其時。 不管是吃無其相,還是食無其時,都叫吃相難看。 人之所以要吃有吃相,站有站樣,就在于人不是一般的動物,而是高貴的動物。 我相信,你們都不存在吃相的問題;萬一有,那也沒有關(guān)系,從今天開始改善,從今天開始學習高貴。因為新雅學院是學習高貴的地方。 人是高貴動物,所以需要大學。 大學之為大學,就在于它不僅是生產(chǎn)與傳授一個時代最高深的知識的地方,而且是提供一個時代最具普遍性的思想的場所,是傳達一個時代最偉大的精神的殿堂。大學之大,不在其學廣而無所不包,而在其學通而無所不達。所以,大學之學首先就是“普遍之學”、“通達之學”,大學教育首先應當就是“通識教育”。 我們的偉大先賢早已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按髮W”所要澄明的不是一時一地之德,而是普天之下的普遍之理;“大學”所追尋的至善不是一家一族一國之善,而是超越了血緣與國族的普遍之善。 人的偉大與高貴就在于,他能夠超越一人一家一族的利益,去關(guān)切所有人的利益,去擔當天下的普遍公義;能夠跳出自己的立場去理解他人的立場,去擁抱他人的世界,去溫暖所有人的心靈。 人類的這種偉大與高貴,是需要學習的,所以我們才需要“大學”。不過,在歷史上,并不是所有地方所有民族都有這種“大學”。就古代而言,世界上只有四個民族有這樣的“大學”,那就是古希臘、猶太、華夏與印度。它們在哲學上被稱為“本原文化民族”。因為在這個變幻不定的世界里,他們最早洞見到了這個世界的絕對性本原;在充滿差異與特殊的人類社會里,他們最早發(fā)現(xiàn)了超越血緣親情、等級關(guān)系以及其他一切差異的普遍性法則,并因此最早自覺地去承擔一個偉大使命,那就是在人類社會里貫徹和維護一系列普遍的底線原則。 對人類普遍性的自覺,對天下道義的擔當,是人類“大學精神”的開始。正是這種“大學精神”使這四個古代民族具有感召和教化其他民族的偉大力量而開啟了世界史。 我非常贊同新雅書院總監(jiān)甘陽教授的一個觀點,就是今天的我們需要有“文化自覺的意識”。作為一個本原文化民族,我們的文化自覺,在根本上就是對“大學”精神的自覺。所以,我們的文化自覺,不是要走向文化民族主義,恰恰是要重新走向?qū)?strong>人類普遍性事業(yè)的自覺關(guān)切與自覺擔當。 于我們這個時代而言,這種“大學精神”在根本上就是擔當普遍真理與普遍自由的精神。 不管是一所大學,還是一個學者,如果他不全力以付去追問大根大本的問題,如果他不全身心去追尋普遍真理與捍衛(wèi)真理本身,那么,大學將喪其靈魂,學者將失其職責。 對于今天的大學來說,它還是學習自由、練習自由的地方。因為大學必須是可以試錯的地方,因為沒有真理不是在試錯的過程中被找到。 大學也是可以質(zhì)疑一切權(quán)威的地方,因為沒有新的知識、新的思想不是在挑戰(zhàn)權(quán)威的冒險中被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說,大學里沒有權(quán)威,但是,大學里只有一種權(quán)威,那就是人人都可以質(zhì)疑與挑戰(zhàn)的權(quán)威。 大學甚至應當像伊甸園一樣,在這里,所有人都像亞當、夏娃一樣,可以對包括上帝在內(nèi)的一切說“不”,因為一切新的生活、新的可能,都是從能夠說“不”開始的。亞當夏娃對上帝說“不”,開始了人類自我籌劃、自我安排的全新生活;孔子對一切權(quán)力說“不”,開始了以“王道”馴服權(quán)力的千年努力。在大學里,你們通過對現(xiàn)實的不完善說“不”,對現(xiàn)有理論的不完備說“不”,你們將開始你們的批判性思維,開始你們的獨立思考。 人天生是自由的,卻并非天生就配享自由。因為自由需要學習,需要練習。 所謂學習自由,也就是追問自由、理解自由。通過學習藝術(shù)、人文,你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人類可以有以多種方式去理解世界的自由,所以,世界是多維的;通過學習哲學,你們可以認識到,人類個體竟然有突破因果必然性的自由,所以,對人類才有應當不應當?shù)膯栴},因而才有道德,才有責任,才有人性的光輝。 而所謂練習自由,也就是練習:你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時,如何尊重他人與你同樣的自由;你在為自己的觀點辯護時,如何尊重和傾聽別人與你不一樣的觀點。 人類因自由而有尊嚴,但是,尊嚴需要在學習自由中去自覺,你才會懂得,你的尊嚴是一種普遍的尊嚴,既不比別人多,也不比別人少。 人類也因自由而有法則,但是,法則需要在練習自由中去認識,你才會明白,所有正當?shù)姆▌t,都是相互約束與相互要求的普遍原則,而不是只約束別人卻不約束你自己的惡法。 人類也因自由而有秩序,但是,秩序也需要在練習自由中去理解,你才會曉得,對你最有利最安全的秩序,不是允許你肆意妄為的秩序,恰恰是讓所有人無法為所欲為的秩序。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也因為自由而是孤獨的。人生有四大事件,那就是生老病死。這四大事件都只能由你自己去面對,自己去經(jīng)受,自己去決斷,無人能替代你一分一毫。人生的這種孤獨還體現(xiàn)在我們的各種關(guān)鍵時刻實際上都是孤立無援的,因為最終的抉擇,旁人都隱身退場,只有你自己的意志在場,只能由你自己的意志去決斷。這也是為什么所有面臨偉大抉擇的人,都會有高處不勝寒之感。我們練習自由,就是練習如何承擔起自己的孤獨,練習如何有勇氣獨自面對一切抉擇。 所以,大學的通識教育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學習自由、練習自由的教育。在學習自由中,人們懂得權(quán)威是可以挑戰(zhàn)的,真理是可以試錯的;在練習自由中,人們走向相互尊重與友愛,走向能獨自面對抉擇的獨立,走向?qū)θ祟惼毡樵瓌t的維護與擔當。簡單說,走向人格獨立的人,走向有勇氣維護真理與道義的人,這也就是真正文明的人,高貴的人,世界的人。 如果說真理使我們明達,那么自由則使我們高貴。我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學,四年之后,當你們離開新雅書院,走出清華校園時,你們既是一個明達的人,也是一個高貴的人。這高貴不是因為你的出身,不是因為你的地位,而是因為你學會了真正的自由,所以,你在珍惜自己的自由時,會珍惜所有人的自由;在看顧好自己的人生時,也會看顧好人類的普遍事業(yè)。 謝謝大家! 黃裕生 2016-08-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