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書是王羲之成功的主要書體,除了《蘭亭序》外,還有《快雪時晴帖》、《姨母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喪亂帖》等。王羲之行書字帖有兩種不同的風(fēng)格:一曰古質(zhì),一曰流便?!兑棠柑窞榈谝活?,是王羲之早期的作品,其結(jié)字和用筆存有較濃厚的隸書筆意?!镀桨蔡?、《何如帖》、《奉橘帖》等為第二類,是王羲之晚年的作品,行筆流便,雍容酣暢。 王羲之行書《姨母帖》,紙本,現(xiàn)藏遼寧省博物館?!短颇∪f歲通天帖》之一。字間多斷、頓挫,除“奈何”兩字上下牽連,其余都字字獨立;筆畫凝重、樸拙,其“哀痛摧剝,情不自勝”的心緒直露無遺?!兑棠柑饭茨【睿小疤煜抡孥E一等”之譽,其書法風(fēng)格端莊凝重,筆鋒圓渾遒勁。釋文:臣十代再從伯祖晉右車將軍羲之書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頃遘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 王羲之行書《平安帖》,尺牘,今存墨跡本為唐代雙鉤摹搨,硬黃紙本,縱24.7厘米,4行27字,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釋文:此粗平安,修載來十余日,諸人近集,存想明日當(dāng)復(fù)悉來,無由同,增慨。 王羲之《何如帖》,尺牘,3行27字,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釋文: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fù)何如?遲復(fù)奉告。羲之中冷無賴,尋復(fù)白。羲之白。 王羲之《奉橘帖》,妍美遒麗,神采宛然。釋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王羲之行書《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三帖連為一紙,為唐人雙鉤填廓摹本。 王羲之行草《喪亂帖》,摹本,白麻紙??v28.7厘米。8行,62字。行筆自然灑脫,氣勢連貫。釋文: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dāng)奈何奈何!雖即修復(fù),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 |
|
|